本書深入探討了民族性與民族主義、現代性與現代主義、時代性與當代性等核心概念,系統分析了儒學與這些思想主題的關聯性,展現儒學在發展中的中國特色、民族特色與時代特色。書中不僅詳細梳理了當代儒家學者對于儒學民族性、現代性、當代性問題的深刻思考,還通過分類比較,批判性地分析了他們的理論主張及其局限性,為重新思考儒學在當代社會的價值與意義提供了重要視角。
本書為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當代新儒學的民族性、現代性與當代性主題及價值研究”(15BZX059)最終結項成果
劉愛軍【著】【中國】【現當代】
————————————————————
劉愛軍(1972- ),黑龍江雞東縣人。北京大學哲學博士,哈爾濱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1997年工作以來,共主持25個科研項目,其中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4項,省重點項目3項。獨著和參著《“識知”與“智知”——牟宗三知識論思想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形而上學之思背后的知識探尋——中國現代哲學知識論考察》(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等7部著作,同時在《哲學研究》等雜志上發表90余篇學術論文,其中CSSCI檢索25篇。獲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3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特等獎2項,二等獎1項。
目錄
緒論
第一章儒學分期說及當代新儒學的含義
第一節儒學分期的諸種論說
第二節當代新儒學的含義
第二章民族性與現代性
第一節傳統與傳統主義
第二節民族性與民族主義
第三節現代性與后現代性
第四節儒學與民族性、時代性
第三章五四新文化運動與思想和人
第一節五四新文化運動與思想啟蒙
第二節五四新文化運動與思想自由
第三節五四新文化運動與人的現代化
第四章從思維方式看儒家哲學的限制
第一節思維方式與中西方哲學的區別
第二節直覺語詞與直覺思維方式
第三節直覺思維方式的思想限制
第四節知性思維方式與儒家哲學的發展
第五節當代新儒學與科學知識何以可能
第五章當代新儒學與自由、民主及憲政
第一節當代新儒學與自由
第二節當代新儒學與民主
第三節儒家憲政主義及其限制
第六章當代新儒學與生態問題
第一節儒家思想當代價值的生態學詮釋
第二節天人合一、生生哲學與儒家生態學
第三節儒家思想生態學詮釋的思想限制
第七章儒家思想與君子人格
第一節儒學的當代價值
第二節儒家思想與角色倫理學
第三節儒學與君子人格
第八章誠敬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第一節存誠與儒家倫理哲學中的本體論
第二節居敬與儒家倫理哲學中的修養論
第三節誠敬與個人層面的核心價值觀
第九章儒家責任倫理與當代社會
第一節信念倫理與責任倫理
第二節儒家倫理的信念與責任之爭
第三節責任與儒家倫理
第四節義利觀與儒家責任倫理
第五節儒家責任倫理的意義及限制
第十章“和而不同”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
第一節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產生的基礎及根源
第二節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的意涵及內容
第三節從“和而不同”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
附錄馮友蘭新儒學中的民族性與現代性
第一節馮友蘭思想中的民族性與現代性主題
第二節馮友蘭保守主義視野下的文化與民族性
第三節馮友蘭現代化思想中的工業化與現代性
第四節馮友蘭民族性與現代性之思的限制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