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旨在幫助沒有編程基礎的讀者在較短時間內自學Python編程。
本書特色
本書內容力求簡單易懂,重點在于程序案例的編寫和調試。書中精選了50個典型程序案例,希望通過案例模仿改進創新的模式,使沒有編程基礎的讀者在短時間內掌握Python程序設計。
考慮到讀者的學習時間有限,本書按一例一課一練習的原則編寫,最大限度地壓縮了程序設計語法的理論。讀者的學習重點應當集中在程序案例。
主要內容
第1~9章是程序設計基礎,按由淺到深的原則編寫,介紹了程序設計的基本概念。書中的示例程序(如【例xx】)說明程序設計的語法和基本方法,不要求讀者進行程序編寫和調試;而書中的案例程序(如案例x:…)要求讀者編寫程序并上機實踐。
第1、2章是本書的難點。第1章主講實踐操作; 第2章偏重編程概念。第1章的內容是建立一個編程的基本環境,初學者可通過掃描書中二維碼觀看視頻講解和動畫演示來學習第1章的內容。第2章介紹編程的基本概念和語法規范,讀者可先觀其大略,后續章節中會反復討論和應用。
第10~18章按Python的應用領域編寫,讀者可以選擇性學習,以達到鞏固和熟練掌握程序設計方法的目的。
書中課程擴展的內容是介紹一些更加深入的知識,以擴大讀者的知識面。
本書雖然遵循簡單易懂的寫作原則,但是并沒有回避一些常用專業術語和專業概念,這些術語和概念也是一個完整的程序設計的組成部分。當然,書中也盡量用通俗化的語言和案例來解釋這些基本概念和術語。學習編程語言雖然比學習一門外語簡單,但是學習畢竟不是一個輕松愉快的過程,需要讀者付出一定的時間和精力。
學習建議
程序設計和寫作文非常相似,它們都屬于思維創作,作品都是一種固化的思維。作文和編程都需要進行閱讀和寫作兩項專業訓練。哈佛大學語言學家斯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指出:寫作之難,在于把網狀的思考用樹狀結構體現在線性展開的語句里。因此,學習程序設計要多閱讀優秀的源程序,多練習編寫程序,多思考如何用程序去解決實際問題。
學習編程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過程,讀者如果只看書,不動手編寫和調試程序,是不可能學會編程的。本書案例1~案例23的代碼量大約為500行,這500行基礎代碼需要讀者動手輸入和調試運行,這是掌握Python程序設計最簡單和最快捷的方法。根據作者的經驗,通過這500行左右的代碼訓練,讀者可以理解程序的基本概念、掌握編程的基本方法。案例24~案例50為選擇性加強練習,代碼量大約為1100行,讀者可以選擇其中一些案例進行編程練習。如果讀者的代碼練 量達到1000行,就可以接近熟練掌握程序設計的程度。本書的50個案例代碼約1600行,涉及Python應用的大部分領域。讀者可以參照和修改這些程序案例,嘗試用這些案例解決實際問題。
代碼約定
(1) 讀者在編寫和調試書中案例程序時,不必輸入程序案例中的注釋。
(2) 程序注釋中,凡有導入標準模塊的,說明模塊由Python自帶,不需要安裝軟件包;凡注釋有導入第三方包的,需要按照書中說明安裝相應的軟件包。
(3) 本書部分程序案例調用了一些數據資源(如文件、圖片、數據集等),這些程序運行前,需要在清華大學出版社官方網站下載本書提供的例題素材文件,下載后解壓縮文件,然后將得到的所有文件復制到硬盤D:\test目錄中。讀者也可自行準備與案例素材大致相同的數據資源。
(4) 為了區分程序語句與程序輸出信息,本書對程序行和語法規則都標注了行號,而程序輸出信息則未標注行號,以示區別。
(5) 書中對案例程序都給出了主要英文單詞或縮寫字符的中文釋義,目的是便于初學者更好地理解程序,但是部分英文單詞在程序中的語義與日常語義有所差異。
(6) 本書案例程序均在以下環境中調試通過: 操作系統為中文簡體Windows 10(64位); Python版本為3.1264位版; 程序編輯和調試環境為Python IDLE。
讀者反饋
非常歡迎讀者的反饋意見,它有助于我們編寫出對讀者真正有幫助的書籍。如果您對書中某個問題存有疑問或不解,請聯系我們,我們會盡力為您做出解答。您的反饋可以發送郵件到清華大學出版社客服郵箱: cservice@tup.tsinghua.edu.cn。
本書配套資源包括程序單詞說明、動畫視頻、例題素材、習題代碼、Python程序運行演示、Python漢化包、Python軟件包、程序280例、共享代碼、共享軟件、官方指南、數據資源、圖片資源、文本編碼、音頻資源等。讀者可以登錄清華大學出版社官方網站下載。
致謝
本書由易建勛(長沙理工大學)、何斯鑠(湖南農業大學)編著。盡管我們非常認真和努力,但由于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疏漏之處,懇請各位讀者給予批評指正。
易建勛
2025年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