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仝小林院士長期致力于中醫藥傳承創新與臨床實踐成果的結晶。本書系統論述了態靶辨治概念及診療模式。即依據現代醫學診斷,運用中醫思維,對疾病進行分類分期。并在總結歸納疾病的動態演變規律和發展態勢基礎上,提煉出疾病每個階段的核心病機(態)和與其相對應的客觀指標(靶),結合病因和預后,形成態靶同調、因果兼顧的診療方案。態靶辨治有助于提高中醫診治現代主流疾病的服務能力,搭建中西醫融合發展的橋梁。
全書分態靶辨治總論和態靶辨治臨床運用實例上下兩篇。上篇系統性介紹了態靶辨治理論的由來以及具體闡釋調態理論、靶方靶藥的應用原則。下篇分八章,參考現代醫學病名及其分科分類方法,按照系統分類,并在各個系統中選擇仝小林院士在臨床實踐中總結的典型病種及病例進行態靶辨治理論實際應用的闡釋。
中國科學院院士。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內分泌重點學科帶頭人、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中醫藥防治糖尿病臨床研究聯盟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糖尿病分會名譽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方藥量效研究分會主任委員。
目錄
序一
序二
序三
序四
自序
上篇 總論
第一章 現代醫學背景下的中醫藥發展之路 3
第一節 鼎新革故是中醫藥千年不衰的內在動力 3
第二節 傳統中醫藥迎來千年未有之大變局 4
第三節 中醫藥創新發展迎來百年難遇之契機 7
第四節 “態靶辨治”是現代醫學背景下中醫發展的必由之路 8
第二章 態靶辨治——中醫從宏觀走向精準的歷史選擇 12
第一節 精準化是中醫發展的歷史需求 12
第二節 中醫臨床辨治和用藥方式的歷史演變 12
第三章 “態靶辨治”中醫診療模式的具體內涵 17
第一節 中醫通過調態治療疾病 17
第二節 態靶同調,提高治療的精準性 26
第三節 環顧因果,形成“態靶因果”的經緯網格處方策略 29
第四節 合理用量是“態靶辨治”的重要內容 32
第四章 中醫“態靶辨治”理論與現代科技的融合 36
第一節 用科學的語言來闡釋“態靶辨治”的內涵 36
第二節 助力精準醫學:表型組學與中醫“態靶辨治”的借鑒與融合 38
下篇 態靶辨治臨床運用實例
第五章 代謝性疾病 45
第一節 糖尿病及其并發癥 45
第二節 代謝綜合征 65
第六章 心血管系統疾病 75
第一節 高血壓 75
第二節 痰瘀互阻型冠心病心絞痛 86
第七章 呼吸系統疾病 90
第一節 風寒陽虛型過敏性鼻炎 90
第二節 寒凝肺絡型咳嗽變異性哮喘 93
第八章 消化系統疾病 98
第一節 脾胃虛寒型神經性厭食癥 98
第二節 脾胃虛寒型胃痙攣 101
第三節 脾虛濕瘀型慢性胃炎 104
第四節 氣血陰陽不足型老年便秘 108
第五節 濕毒瘀阻型胃黏膜腸上皮化生 112
第六節 非酒精性脂肪肝 115
第九章 泌尿系統疾病 123
第一節 腎虛絡瘀型難治性腎病綜合征 123
第二節 氣滯絡瘀型尿路結石 126
第十章 甲狀腺疾病 130
第一節 橋本甲狀腺炎 130
第二節 痰火凝結型甲狀腺結節 135
第十一章 神經、精神系統疾病 141
第一節 腎虛督寒型脊髓空洞癥 141
第二節 脾腎陽虛型抑郁癥 144
第三節 陰虛火旺型失眠 147
第十二章 其他疾病 153
第一節 寒熱錯雜型痤瘡 153
第二節 郁火上炎型慢性咽炎 155
第三節 合并多臟器結節 158
第四節 陰虛火旺型多囊卵巢綜合征 161
索引 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