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說服力:影響和改變一個人的超級方法 [澳] 邁克爾·麥昆
定 價:¥69
中 教 價:¥37.95 (5.50折)
庫 存 數: 10
我們在生活中的大多數領域的成功都取決于我們在改變他人觀點方面的能力無論我們是否意識到。但說服別人卻越來越難。有什么理論、方法和策略能幫助我們提升這一生活技能呢?為此,本書作者利用從神經科學到行為經濟學等學科的最新發現,指出了限制我們說服力的思維方式,傳授了說服的技巧和藝術。本書內容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探討了我們如何以及為什么會形成固有的觀點,涉及的主題包括確認偏見、群體思維、本能性思維和探索性思維等;第二部分主要論述了有關改變他人想法的理論、方法和策略,涉及的內容包括相對性、親和力、尊嚴、一致性和同理心等。無論你是試圖幫助團隊跟上時代變化步伐的領導者,還是需要潛在的合作伙伴了解你的價值主張的商業人士,抑或是想讓青少年遠離電子屏幕的家長,本書都將告訴你如何說服你的世界中最頑固的人。
世界上特別難的兩件事:第一,把別人的錢裝進自己的口袋里;第二,把自己的思想裝進別人腦袋里。我們的成功和影響力取決于改變他人觀點的能力改變他人想法的5個策略 15種工具保住面子、贏得人心的實用說服技巧從神經科學到行為心理學等一系列新興學科的研究成果探索了人類決策和說服的復雜性,探討了人們固執己見的方式和原因,為您提供切實有效的影響他人的可行策略,打開思維大門的鑰匙丹尼爾·H.平克、喬納·伯杰等數十位心理學家、神經科學家、企業家傾情推薦你可以把馬牽到水邊,但是你沒法強迫它喝水。但如果你能做到呢?雖然改變人們的想法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困難。研究表明,在我們的職業生涯中,有40%的時間都在試圖左右他人的決定和想法,但我們的說服工作只有3% ~5% 的時間是成功的。根據神經科學和行為心理學的最新發現,作者帶我們深入探討以下問題:★ 為什么我們學到的許多傳統說服技巧不僅無效,而且在現代社會往往會起反作用?★ 為什么使用邏輯和證據來說服他人往往會適得其反,導致人們退縮而不是敞開心扉?★ 為什么人們其實并不害怕改變,以及真正促使個人和團隊產生抵觸情緒的驚人真相是什么?★ 如何幫助他人接受新理念和新觀點,同時還能維護他們的尊嚴和自主權?無論你是試圖幫助團隊跟上時代變化步伐的領導者,還是需要潛在的合作伙伴了解你的價值主張的創業者,抑或是想讓青少年遠離電子屏幕的家長,本書都將告訴你如何說服你的世界中最頑固的人。閱讀本書,你將獲得一套實用的工具包(5個策略 15種工具),用于掌握說服的藝術,而無須訴諸強制手段。
水的故事丹妮爾苦笑著說:同事們都叫我便便女士。但是在兒子的日托中心,如果我詢問一位母親的職業時,這顯然不是我愿意聽到的答復。我只是隱約聽說,丹妮爾就職于澳大利亞的一家大型水務公司,但確實不知道這份工作和污水有什么關系。但我很快就找到答案。丹妮爾告訴我,在過去的幾年里,她始終和一個專業團隊合作,希望為悉尼的一個廢水回收項目籌集資金。此外,她還向我解釋了再生水凈化處理的科學原理以及凈化水的安全性。她的介紹生動有趣,以至于我很難反駁這項技術的誘人之處。當然,很多事情在理論上都是很完美的。她甚至還問道,你想嘗嘗嗎?丹妮爾剛剛從一家社區團體返回,她在那里進行了一場以宣傳再生凈化水為主題的演講。因此,她的汽車里還剩下一些再生凈化水的樣品瓶。我的心里既充滿了好奇,也有一份畏懼。但我最終還是裝出一副大無畏的樣子并說道:沒問題,既然有這個機會,何不嘗一下呢?但是當丹妮爾在幾分鐘后帶著樣瓶回來時,我似乎知道該如何選擇了。我最初覺得,飲用凈化后的水似乎并無不妥之處。但是在我打開一瓶水的瓶蓋時, 我才意識到,能不能喝與是否愿意喝完全是兩碼事。或許大家都會料到,這種水并無特殊之處。無論是質地、顏色還是口感,它和我們在超市花幾美元購買的日常飲用水沒有任何區分。丹妮爾告訴我:實際上,這種再生凈化水甚至比我們日常飲用的瓶裝泉水更純凈。但是要讓人們接受這種新鮮事物,顯然絕非易事。阻力確實非常大。我后來了解到, 廢水經過循環凈化后供人類飲用根本就不是什么新鮮事物。實際上, 這個想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幾十年前。20世紀60年代末,研究者曾在極端干旱的納米比亞首都溫得和克進行過一次初步試驗。作為這個納米比亞項目的主要支持者之一,盧卡斯·范烏倫博士認為:評價水質的標準不應該是歷史,而是質量。范烏倫最終得到當地政府機構的支持。幾年后,他成功地向全世界證明,廢水再生是一個絕對安全而且有長遠意義的明智之舉。但是要讓世界其他地區接受這個觀念顯然并不容易,這仍是一場艱苦卓絕的戰斗。以洛杉磯為例, 在20世紀90年代初,當地曾計劃使用再生飲用水,但提議遭到強烈反對。媒體和當地的幾名政客甚至拋出抽水馬桶 這個言簡意賅 的術語詆毀這個建議, 但這個詞的誤導性和長期負面效應是不言而喻的。實際上,甚至美國國家科學院也對這個建議提出異議,他們認為廢水再利用是緩解供水危機的最后一步棋。在澳大利亞的圖文巴市,當地政府在2006年討論廢水再利用的前景時,也曾出現過類似經歷。盡管一場創紀錄的干旱導致當地飲用水供給明顯捉襟見肘,但社區對廢水再利用的反對聲音卻有增無減,而且這些反對也確實達到了效果。各種稀奇古怪、子虛烏有的想法此起彼伏,有人甚至稱飲用再生水會造成男性陰莖萎縮、魚類發生性別突變,以及人們開始把這座城市戲稱為屎文巴。在這些危言聳聽的恐嚇下,人們當然不敢輕舉妄動,在最終的公投中,該提案不出意外地被徹底封殺?謶謮旱故聦嵒仡欉@次經歷帶來的影響,澳大利亞前總理馬爾科姆·特恩布爾不無感慨地認為,如果你想發起一場猛烈的政治運動,其實不需要事實做支持。只需否認科學和恐嚇運動就足以阻止前進的步伐。特恩布爾的這句話其實一針見血:廢水再利用的科學性與合理性無可辯駁。畢竟,任何有最基本水文知識的人都知道,所有飲用水在本質上都屬于回收凈化水。但是在現實生活中, 大多數人似乎并不這么認為。我們習慣于把水的使用過程視為一個不可往復的單向線性過程人們取得水,使用水,然后把使用后的臟水扔掉。即使在自然水循環之外,廢水再利用早在幾十年之前就已經成為普遍現象。只是我們大多數人從未把這些孤立的事件聯系起來。比如,在位于內河水系的居住區, 所有居住在下游的人都在使用上游社區使用過并處理過的水。在技術領域,人們把這種現象稱為未經公開承認的再利用,這也促使業內人士提出: 從以自然降雨形式降落到地面,而后再到以水蒸氣的形式返回大氣中,水會經歷七個腎臟。這個現象在美國的圣地亞哥市尤為突出。幾十年以來,由于氣候干燥,地下水供應嚴重匱缺。因此,圣地亞哥用水的85% 來自科羅拉多河。由于科羅拉多河流域在圣地亞哥水源供應出口的上游已設有400個取水口,因此,人們完全可以認為,這座城市的大部分飲用水都屬于再利用的廢水,而且這種再生過程已持續多年。由于使用外來水的成本在過去十年間增加了3倍,而且供水管道本身也因橫穿很多活躍的地震斷層線而危機重重,因此,早在21世紀初,圣地亞哥當地的政府官員就已經意識到必須通過廢水再生來實現水資源的自給自足。但實現這個目標的關鍵挑戰就是如何說服民眾接受這個想法。在2004年進行的一次獨立民調中,只有26% 的人對方案的可行性持接受態度。2006年,《圣地亞哥聯合論壇報》發表的一篇文章名為《太惡心了!圣地亞哥竟然需要推行把沖廁水變成飲用水的計劃》。這篇文章的開頭是這樣講的:你的金毛尋回犬可以喝廁所里出來的水,但這不等于說,人類也需要這樣做。另一則讓很多人感到不安的謠言,更是讓這種排斥情緒升級到不可調和的地步:有人居然聳人聽聞地宣稱,政府對圣地亞哥郊區富人區產生的污水進行處理后,將其輸送到貧困地區,供當地居民飲用。這顯然是妖言惑眾,但它確實加劇了民眾對這項計劃的排斥態度。揮之不去的污名烙印行業專家琳達·麥克弗森認為,這個問題的部分挑戰在于,傳統意義上對循環再生水采取的描述和印象,會給民眾帶來一種類似中毒的影響。正如麥克弗森所描述的那樣,這些傳統認知已形成了建立在直覺基礎上的反應和污名,在這種情況下,以證據為基礎進行理性判斷已成為幾乎不可能的事情。此外,她還進一步指出:所有人都會畏懼自己不完全理解的事情。顯而易見,如果沒有足夠的教育,這種污名化的反應會繼續扼殺原本健全且可持續的(廢水再生凈化)項目。為扭轉這種輿論潮流,圣地亞哥市政當局意識到,必須從多方位出發采取對策。第一步就是改變人們對再生水的稱呼。除盡量避免使用將深度處理水經過環境緩沖區作為間接性飲用水或微量成分之類的行業術語之外,他們還認識到,使用廢水甚至再生這樣的術語也是造成問題的一部分誘因。針對這個問題,他們著重強調提案中的用詞,將再生凈化水重新命名為純凈水,這也是整個行動向正確方向邁出的重要一步。而同樣重要的是他們做出的另一個決定,即將話題的焦點轉移到可再生并經過凈化處理的飲用水。這些主動引導舉措在消除誤解和緩解恐懼感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其中的一項重要舉措, 就是創建純凈水 游客體驗中心,在這里,人們有機會親身體驗處理再生水的過程,當然, 也讓他們有機會品嘗這種再生飲用水。此外,當地政府還制作了一系列以教育為目的的視頻資料和信息資源,減少人們對再生水的污化印象;大量使用代表清潔和純凈 等內涵的圖像和語言,打消人們在潛意識中的厭惡感。研究人員和教育工作者很快就發現, 為公眾提供的信息既要有通俗易懂的簡單性,還要有值得信賴的科學性。此外,圣地亞哥的再生水開發團隊還別出心裁地與俄勒岡州一家機構聯手,以再生飲用水制造特制精釀啤酒。這不僅是以一種全新方式對再生飲用水進行的重新定義,也增加了人們對再生水的親切度,并為贏得社區支持和參與創造了大量機會。這些聯動措施帶來的影響非比尋常。民意調查結果顯示, 截至2019年年底, 公眾對凈化再生飲用水的接受率達到79%。那些曾在2006年不遺余力地嘲笑這個想法的媒體編輯們, 也由此徹底改變了對再生水的態度。2017年,《圣地亞哥聯合論壇報》再次發表文章,這一次的標題也出現了180度大轉彎《圣地亞哥人將飲用由污水而來的凈化再生水。干杯》。而這篇文章開頭的語氣也近乎懺悔:《圣地亞哥聯合論壇報》的編委會曾是誹謗污水回收再利用的始作俑者之一。但是在6年之前,我們已改變了主意。這次徹底轉變確實讓人難以置信, 但也富有啟發性。如果當初可以說服圣地亞哥人改變想法,讓他們接受幾年前還無端排斥的再生水,那我們完全可以相信,基于這個事件,即便是面對最頑固不化的觀點,我們也有足夠的力量撬動輿論杠桿,做到扭轉乾坤。近年來,這個主題也逐漸激發起我的興趣,讓我感到如癡如醉。在此之前,我曾經用20年的時間去研究有可能改寫人類未來的各種趨勢和技術,而今,我的工作核心已逐漸聚焦于幫助組織和個人保持領先地位。在這么多年與客戶合作的過程中,有一個問題反復出現在我的腦海中:到底是什么阻止我們實現自我改變即使我們希望實現自我改變,但我們是否知道該如何改變?如果組織和領導者不能緊跟周圍的顛覆性變革,會給他們招致怎樣的結果呢?近年來的現實足以為我們敲響警鐘。很多人想當然地認為,柯達、黑莓和西爾斯等昔日巨頭的失敗, 完全歸咎于它們缺乏能力或是產品不合時宜,但事實并非如此。實際上,無論是對于這幾家讓業界翹首的巨無霸,還是其他很多曾輝煌一時的組織,它們的掌舵人無不博覽群書、見多識廣、智慧過人且頭腦敏銳。因此,我倒是認為,最經常讓我們止步不前的羈絆,不是缺少智慧或洞察力,而是缺乏思維上的靈活性,或者說是缺少打開思維大門的鑰匙。在我們下定決心的過程中,總有某些事情會妨礙我們做出正確決策。實際上,無論是對我們自己的決策,還是其他人的決策, 如果沒有考慮到這一點,都是危險的。雖然固執己見的弊端盡人皆知,但是在我們所生活的這個時代里,這種事情似乎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普遍。因此,我們幾乎可以把固執作為我們這個時代的特征之一。當然,這并不等于說我們注定都是固執己見的人。我們的觀點完全合情合理,而且對不同觀點或視角持開放態度,恰恰也是我們引以為豪的事情。而且我們更愿意自以為是地假設, 我們會坦然接受任何正確的觀點、睿智的想法或合乎邏輯的推理。因此,造成這個問題的根源完全在其人除了我們自己以外,其他所有人都固執己見、自以為是或因循守舊。事實表明,固執更像是傲慢即使是對1英里以外的某個人,我們也能感受到傲慢的氣息撲面而來,但卻絲毫感受不到我們自己身上的這種負面的特性。當然,這并不是說當
邁克爾·麥昆(Michael McQueen)在過去的20年里,他已幫助很多組織及領導者在各自領域內取得成功。在此期間,邁克爾專門協助客戶應對各種不確定性問題,幫助他們在變革道路上領先一步。邁克爾的客戶來自方方面面,既有《財富》500強中的知名品牌,也有非營利型政府機構。 他不僅是九本暢銷書的作者,也是全球各類頂級會議的坐上嘉賓,他曾與比爾·蓋茨、約翰·麥克斯韋爾博士和蘋果公司聯合創始人史蒂夫·沃茲尼亞克等名人同臺演講。自2004年以來,他曾為全球五大洲的數十萬人發表演說,其影響力之巨大、研究內容之廣泛以及演說方式之有趣,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曾被評選為澳大利亞年度主題最佳演講嘉賓,現已入選職業演講家名人堂。
本書贊譽序言第一部分 思想到底由何而來?第一章 兩種思維的故事第二章 我們為什么會如此篤定? 第一部分結束語第二部分 如何說服固執己見的人?第三章 相對性 說服工具之一: 花點時間, 做好鋪墊 說服工具之二: 以鮮明對立的對比厘清問題 說服工具之三: 發揮語言的威力第四章 親和力 說服工具之四: 不要身在其中不知其然 說服工具之五: 敢于展現自己最差的一面 說服工具之六: 把握共性第五章 尊嚴 說服工具之七: 及時減損 說服工具之八: 成為提問大師 說服工具之九: 為自主思考提供空間第六章 一致性 說服工具之十: 遵從他們的力量 說服工具之十一: 充分利用人們的從眾心理 說服工具之十二: 以互惠為本第七章 同理心 說服工具之十三: 把原則個性化 說服工具之十四: 學會利用假設 說服工具之十五: 讓經驗解釋一切關于同理心的總結語后記 逃離戰壕注釋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