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朔訪古記》是元代學者廼賢(又作乃賢)撰寫的一部記錄、考察華北地區歷史、古跡的著作。原書已佚,今本系乾隆時期從《永樂大典》中輯出,收入《四庫全書》(現存有文溯閣、文津閣、文淵閣三種抄本)。此后刊本有《真意堂叢書》本、待學樓本、《完誠山閣叢書》本、《粵雅堂叢書》本等,均直接或間接來源于文瀾閣《四庫全書》本。今傳各本,均作三卷,包括常山郡部、魏郡部、河南郡部3個部分,共134部。《河朔訪古記》所記重點有地名沿革、山川形勢、文物古跡等方面,其中關于歷史、古跡的記載最為著名,上起先秦,下迄元朝,內容豐富多彩,其中關于歷代碑刻的記錄數量比較可觀,是元代金石學發展中結合實地考察的代表,在中國金石學史上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廼賢(13091368),又寫作迺賢、乃賢,字易之,漢姓馬,哈剌魯人。元代后期著名文士,曾任浙東東湖書院山長,后被推薦為翰林,擔任國史院編修官,擅長詩詞,有詩集《金臺集》二卷傳世。張平鳳,1977年6月生,江蘇東臺人。博士。2009年3月入職南京博物院《東南文化》編輯部任編輯工作。研究方向:歷史時期考古、民族文物文化遺產研究。楊曉春,浙江湖州人,1974年4月生,畢業于南京大學,獲歷史學博士學位,現任南京大學教授。
前 言
卷上 常山郡部
卷中 魏郡部
卷下 河南郡部
附 錄
一、元代序跋詩歌五種
二、明代著錄書目文獻四種
三、清代民國提要序跋九種
四、條目分地一覽表
五、碑刻概況一覽表
六、宋金元人名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