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智能座艙系統與應用 行云新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定 價:¥69.9
中 教 價:¥54.52 (7.80折)
庫 存 數: 1
本書共分為6 個能力模塊,分別是:對智能座艙系統的基本認知、對智能座艙硬件的基本認知、掌握智能座艙中機器視覺技術的應用、掌握智能座艙中語音交互技術的應用、掌握智能座艙中數據采集與處理技術的應用、掌握智能座艙場景測試技術,并下設19 個任務。全書以做中學為主導,以程序性知識為主體,配以必要的知識點和策略性知識,重點強化如何做,將必要知識點穿插于各個做的步驟中,邊學習、邊實踐,同時將課程思政融入課程的培養目標,在實訓教學中滲透理論的講解,使所學到的知識能夠融會貫通,讓學生具有獨立思考、將理論運用于實踐的動手能力,成為從事智能網聯汽車相關工作的高素質技能型專業人才。本書內容通俗易懂,可作為職業院校新能源汽車技術、智能網聯汽車技術、智能網聯汽車工程技術等相關專業的教材,也可供從事相關專業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閱讀參考。
1)以學生為中心。活頁式教材具備工作活頁和教材的雙重屬性,這種雙重屬性直接賦予了活頁式教材在裝訂形式與內容更新上的靈活性。這種靈活性使得教材可以依據產業發展及時調整相關教學內容與案例,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為總目標,其中每一個能力模塊都是完整的行動任務。按照 以學生為中心的思路進行教材開發設計,將教學資料的特征和學習資料的功能完美結合,使學生具備職業特定技能、行業通用技能以及伴隨終身的可持續發展的核心能力。2)以職業能力為本位。在教材編寫之前,我們全面分析了智能網聯汽車技術領域的特征,根據智能網聯汽車企業對智能傳感設備標定工程師、高精度地圖數據采集處理工程師、智能網聯汽車測試評價工程師、智能網聯汽車系統裝調工程師、智能網聯汽車技術支持工程師等崗位的能力要求,對職業崗位進行能力分解,提煉出完成各項任務應具備的知識和能力。以此為基礎進行教材內容的選擇和結構設計,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無縫銜接,最終實現學以致用的根本目標。同時,在內容設置方面,還盡可能與國家及行業相關技術崗位職業資格標準銜接,力求符合職業技能鑒定的要求,為學生獲得相關的職業認證提供幫助。3)以學習成果為導向。智能網聯汽車橫跨諸多領域,這使得相關專業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感到無從下手,我們利用活頁式教材的特點來解決此問題,活頁式教材是一種以模塊化為特征的教材形式,它將一本書分成多個獨立的模塊,以某種順序組合在一起,從而形成相應的教學邏輯。教材的每個模塊都可以單獨制作和更新,便于保持內容的時效性和精準性。通過發揮活頁式教材的特點,我們將實際工作所需的理論知識與技能相結合,以工作過程為主線,便于學生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掌握工作所需的技能和加深對理論知識的認知。總體而言,本活頁式教材以學生為中心,以職業能力為本位,以學習成果為導向,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經歷完整的工作過程,創設沉浸式教學環境,并在交互體驗的過程中構建專業知識,訓練專業技能,從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每一個任務均以學習目標、知識索引、情境導入、獲取信息、任務分組、工作計劃、進行決策、任務實施、評價反饋這九個環節為主線,幫助學生在動手操作和了解行業發展的過程中領會團結合作的重要性,培養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在每個能力模塊中引入了拓展閱讀,將愛黨、愛國、愛業、愛史與愛崗教育融入課程中。為滿足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需要,本活頁式教材同時搭配微課等數字化資源輔助學習。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產教融合是培養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端所需的素質高、專業技術全面、技能熟練的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方式,也是我們教材體系建設的重要依據。2022 年11 月,工業和信息化部與公安部聯合發布《關于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工作的通知( 征求意見稿)》。在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已成為汽車產業發展趨勢的當下,政策的利好更進一步地推動了產業的健康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2022 年上半年,我國具備組合駕駛輔助功能的乘用車銷量達288萬輛,滲透率提高至 32.4%,同比增長46.2%。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數據顯示,到2025 年,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僅汽車部分新增產值將超過1 萬億元;到 2030 年,汽車部分新增的產值將達到2.8 萬億元。智能網聯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推進了產業端對人才的需求,根據等三部門聯合印發的《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未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人才缺口為103 萬人,智能網聯汽車人才缺口為3.7 萬人,汽車行業技術人才、數字化人才非常稀缺。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作為汽車、電子、信息、交通、定位導航、網絡通信、互聯網應用等行業領域深度融合的新興產業,院校在專業建設時往往會遇到行業就業崗位模糊、專業建設核心不清等情況。在政策大力支持、產業蓬勃發展的大背景下,為滿足行業對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專業人才的需要,促進中職、高職、職教本科類院校汽車類專業建設,特編寫本教材。本教材圍繞智能網聯汽車相關專業崗課賽證綜合育人的教育理念與教學要求,基于學生為核心、能力為導向、任務為引領的理念編寫。在對智能網聯汽車技術技能人才崗位特點、1 X 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和校一省一國家三級大賽體系進行調研的基礎上,分析出崗位典型工作任務,進而創設真實的工作情景,引入企業崗位真實的生產項目,強化產教融合深度,從而構建整套系統化的課程體系。本教材分為6 個能力模塊。能力模塊一為對智能座艙系統的基本認知,講解了智能座艙系統的概念、結構、發展歷程與應用場景;能力模塊二為對智能座艙硬件的基本認知,講解了智能座艙的技術架構、關鍵零部件與拆裝方法;能力模塊三為掌握智能座艙中機器視覺技術的應用,講解了手勢交互技術的應用、DMS 狀態監測系統的測試、機器視覺在安全輔助駕駛中的應用;能力模塊四為掌握智能座艙中語音交互技術的應用,講解了語音交互技術在智能座艙領域的應用;能力模塊五為掌握智能座艙中數據采集與處理技術的應用,講解了如何實現數據的采集、標注、清洗與增強;能力模塊六為掌握智能座艙場景測試技術,講解了座艙場景的測試流程、測試工具與測試標準。各模塊的學時分配見下表。能力模塊 理論學時 實踐學時 權重能力模塊一 對智能座艙系統的基本認知 4 0 6.25%能力模塊二 對智能座艙硬件的基本認知 5 5 15.625%能力模塊三 掌握智能座艙中機器視覺技術的應用 8 10 28.125%能力模塊四 掌握智能座艙中語音交互技術的應用 4 4 12.5%能力模塊五 掌握智能座艙中數據采集與處理技術的應用 7 7 21.875%能力模塊六 掌握智能座艙場景測試技術 4 6 15.625%總計 32 32 100%本書由山東交通職業學院于曉英、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陳道泉、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張朝山主編;行云新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吳立新、山東交通職業學院鄭崢、山東交通職業學院張力、山東交通職業學院孫春玲、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魏志寧、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吳如艷參與編寫。由于編者水平有限,本書的內容難免仍存在欠缺,歡迎廣大讀者批評指正。編 者
行云新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廣東省專精特新企業、中國自主創新企業、第44、45屆世界技能大賽中國代表團贊助支持企業,是華為智能車目前全國唯一一家授權的高校人才培養培訓伙伴,是比亞迪技能人才培養培訓領域長期合作伙伴。參與了國家標準《汽車維修經營業務條件 第1部分:汽車整車維修企業》《新能源汽車維修維護技術要求》起草和制定,行業標準《新能源汽車檢測維修專業能力評價》制定和開發,新版機動車檢測維修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考試大綱的修訂,高等職業學校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頂崗實習標準制定,第六批職業學校專業實訓教學條件建設標準研制等工作。
序前言能力模塊一 對智能座艙系統的基本認知 /001任務一 認知智能座艙系統的概念及結構 /001任務二 了解智能座艙的發展歷程、前景及政策 /014任務三 了解常見車型的智能座艙 /025能力模塊二對智能座艙硬件的基本認知 /034任務一 了解智能座艙的技術架構 /034任務二 認知智能座艙的關鍵零部件及芯片 /045任務三 完成智能座艙臺架的認知與傳感器安裝 /061能力模塊三掌握智能座艙中機器視覺技術的應用 /074任務一 了解機器視覺數字圖像處理技術 /074任務二 實現手勢交互技術的應用 /093任務三 完成DMS 狀態監測系統的測試 /110任務四 實現機器視覺在安全輔助駕駛中的應用 /133能力模塊四掌握智能座艙中語音交互技術的應用 /146任務一 了解智能座艙語音交互技術 /146任務二 實現座艙中語音交互技術的應用 /156能力模塊五掌握智能座艙中數據采集與處理技術的應用 /172任務一 了解常見智能座艙的數據集 /172任務二 實現數據的采集與標注 /181任務三 實現數據的清洗與增強 /194任務四 完成深度學習智能座艙開發流程的認知與實現 /211能力模塊六掌握智能座艙場景測試技術 /228任務一 了解座艙場景的測試流程 /228任務二 認知座艙場景的測試工具 /240任務三 了解座艙場景的測試標準與需求 /252參考文獻 /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