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人在繁忙奔走,萬物暗示我們不要那么匆忙,該停頓需停頓,該安歇需安歇
傅菲在山中生活之后,放下了很多東西,門前森林溪流,窗外飛鳥星空。他將自然觀察與反思一一寫入此書。自然的質地等同我們精神的質地。我們關注社會,思考個體生命,我們都在尋找自己的道,不至于活得迷茫。
u在城市咖啡館談論藝術,不如在山野坐上一下午,和群山為伴,與樹木為友
全書構建了現代人的烏托邦,自種自吃,不為物質煩勞,活得自在而安詳。那些生活中灰塵和高樓之間的人,更懂得自然對內心的重要性,只有大自然才能讓人恢復完整和寧靜。自然作為心靈的珍貴元素,恒定存在。
u在生活的樊籠里,住得越久,越渴望恢復自然性,大自然是都市內卷的良藥
閱讀此書,在內卷的空隙呼吸新鮮空氣。作為自然的布道者與回歸者,傅菲記錄時序的自然之美,人在自然中的自洽。在內心兵荒馬亂的時候,多去曠野,駐足安靜遠眺,近看草色無邊,遠望群鳥四飛,坐觀水漲水落。
u以中國式的智慧完成中國人的自我安慰和超脫,新山居時代的生態美學典范
這是一種體驗式的觀察自然,記錄自然,認識、尊重自然的美,也是在傳達普通自然之景下的深遠意境,體現大地萬物的生命價值,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從而創造出一種新的山地美學,是一部具有美學格調的寫作范本。
u金句頻出,深度共鳴,循著自然的氣息,讓內心世界與自然萬物,同頻共振
-
在生活的樊籠里,住得越久,越渴望恢復自然性;蛟S有時人所渴求的,不是燈紅酒綠或鼓瑟吹笙,而僅僅是屋角的一只蟋蟀,或窗前的一只白鹡鸰。
-
其實,人世間也沒那么多東西需要去追逐。很多美好的東西,也無須去追逐,比如明月和鳥聲。風吹風的,雪落雪的,花開花的,葉黃葉的,水流水的。
-
人最終需要返璞歸真,赤腳著地,雨濕臉龐。綴滿竹竿的露水,我是其中一滴。朝日慢慢翻上山梁;钪,無須太悲觀。人生還有什么比看見日出更美好的呢?
-
人世間的路,不會比一條溪更長。即使什么都沒有,溪聲還是有的。我們不要去辜負所愛的人,不要去辜負生活,也不要去辜負溪聲。
-
人的一生,就是積累美好記憶的過程。一個特別注重這個過程的人,必然是一個豐富的人:對生活的熱愛,傾注了所有。
…… ……
傅菲,當代散文家,資深田野調查者,專注于鄉村和自然領域的散文寫作,出版散文集《深山已晚》《元燈長歌》等三十余部。曾獲三毛散文獎、百花文學獎、儲吉旺文學獎、方志敏文學獎、江西省文學藝術獎及《北京文學》《山西文學》等多家刊物年度獎,入選芙蓉文學雙年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