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發電系統的優化——建模、仿真和控制》是作者在長期從事光伏發電系統研究與應用的基礎上,參考大量文獻編寫而成的。在本書中,既討論了太陽光輻射理論、光伏電池建模理論、光伏發電用電力電子系統的建模理論等光伏發電系統中的基本問題,又從光伏發電系統的實際應用角度出發,深入淺出地討論了一些實際問題:最大功率點的跟蹤、電池儲能、光伏水泵系統以及混合式光伏發電系統等,為光伏發電系統的實際應用提供了理論基礎。
《光伏發電系統的優化——建模、仿真和控制》可為從事光伏發電系統相關研究和應用的工程技術人員提供參考,也可作為高等院校相關專業學生的教材使用。
譯者序
原書前言
第1章 光伏發電應用概述
1.1 光伏效應的定義
1.1.1輻射照度和太陽輻射
1.1.2光伏電池技術
1.1.3光伏電池以及光伏組件
1.2光伏系統簡介
1.2.1獨立光伏系統
1.2.2 并網光伏系統
1.3光伏系統的結構規劃
1.3.1確定負載曲線
1.3.2太陽輻射分析
1.3.3光伏發電量估計
1.3.4光伏發電系統的面積
1.3.5電池組的數量
1.3.6 逆變器的選擇
1.3.7 直流導線的規格
1.3.8 交流電纜的規格
1.3.9 直流熔斷器的規格
1.4光伏系統的可行性
1.4.1估計光伏發電系統大小
1.4.2估計光伏發電系統的成本
1.5 光伏系統的維護
1.5.1 太陽電池板清洗
1.5.2檢查
1.5.3蓄電池組的定期維護
1.5.4逆變器的控制
第2章 太陽輻射照度模型以及電池模型
2.1 輻射模型
2.1.1 原理以及假設
2.1.2天空和大地的輻射模型
2.1.3大氣模型
2.2 光伏陣列的模型
2.2.1 理想模型
2.2.2 雙二極管光伏陣列模型
2.2.3 功率模型
2.2.4 光伏陣列總結
第3章 電力電子的建模
3.1 電力電子變換器中功率損耗的原因
3.1.1 電力電子基礎
3.1.2 基本損耗的建模方法
3.1.3 常用的電力半導體器件
3.1.4 從功率損耗的角度分析半導體器件的特性
3.2 電力電子變換器的拓撲結構及其對效率的影響
3.2.1 直接與直流母線相連的結構
3.2.2 DC/DC變換
3.2.3 DC/AC變換
3.3 變換器的經驗模型
3.3.1 輸入電壓恒定時的情況
3.3.2 輸入電壓變化時的情況
3.3.3實驗中測試損耗的注意事項
3.4 電路建模
3.5額定功率選擇的注意事項
3.6 用于分布式能源系統控制的多級系統
3.6.1 多級系統(MAS)
3.6.2 電力系統中的多級系統
3.6.3 分布式電力系統
3.6.4 逆變器的控制系統
3.6.5 應用
3.7 結論
第4章 光伏陣列的優化
4.1 最優算法簡介
4.2 MPPT算法
4.2.1 擾動觀測法
4.2.2 改進的擾動觀測法
4.2.3 電導增量法
4.2.4 改進的電導增量法
4.2.5 爬山法
4.2.6 基于比例關系的MPPT控制方法
4.2.7 曲線擬合法
4.2.8 查表法
4.2.9 滑模控制
4.2.10 寄生電容模型法
4.2.11 模糊控制技術
4.2.12 人工神經網絡
4.2.13 神經—模糊方法
4.3 MPPT算法的效率
4.4 不同算法的比較
第5章 儲能系統建模
5.1 不同儲能系統的簡介
5.1.1 電池組系統
5.1.2 電池組模型
5.1.3 電池組的等效電路
5.1.4 動力模型
5.1.5 應用:CIEMAT 模型
第6章 光伏泵系統
6.1 基于直流電機的光伏泵系統
6.1.1 概述
6.1.2 系統建模
6.1.3 應用
6.2 基于交流電動機的光伏泵系統
6.2.1 概述
6.2.2 系統建模
6.2.3 基于標量控制的光伏系統
6.2.4 基于感應電動機矢量控制的光伏系統
6.2.5 基于直接轉矩控制(DTC)的光伏系統
6.3 光伏泵系統的MPPT
6.3.1 使用直流電動機
6.3.2 使用交流電動機
6.4 經濟研究
6.4.1 水泵所需能量估計
6.4.2 全生命周期成本(LCC)計算
6.4.3 光伏系統的環境效益
第7章 混合光伏系統
7.1 混合系統的優缺點
7.1.1 混合系統的優點
7.1.2 混合系統的缺點
7.2 混合系統的結構
7.2.1 直流母線結構
7.2.2 交流母線結構
7.2.3 直流-交流母線結構
7.2.4混合系統的分類
7.3 混合系統的不同組合形式
7.3.1 光伏/柴電系統
7.3.2 混合風電/光伏/柴電系統
7.3.3 混合風電/光伏系統
7.3.4 混合光伏/風電/水電/柴電系統
7.3.5 混合光伏/燃料電池系統
7.3.6 混合光伏/電池/燃料電池系統
7.3.7 混合光伏/電解裝置/燃料電池系統
7.3.8 混合光伏/風電/燃料電池系統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