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深刻把握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規律,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深刻回答了新時代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如何提升國民素質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
北京作為首都,肩負著為全國發展提供示范引領的重任。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扎實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涌現出一大批先進典型和生動實踐,為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奠定了堅實基礎。其中,持續開展的北京市民公共行為文明指數調查與測評工作,正是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精神文明建設重要論述的具體實踐。一方面,文明指數調查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并重,緊扣首都"四個中心"戰略定位,為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文明支撐。另一方面,文明指數調查聚焦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市民爭當文明典范,帶動形成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社會風尚,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同時,文明指數調查立足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挖掘"四德"等傳統美德,將其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結合,推動形成具有中國特色、北京風格、時代特征的首都公共文明價值體系。這一實踐探索,對于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用中國理論解讀中國實踐、總結中國經驗,具有重要啟示意義。
《文明的回響:北京市民公共行為文明指數調查與思考》一書,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應運而生的。本書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為指導,充分發揮首都精神文明辦的組織優勢和工作積淀,廣泛邀請理論界、實務界的專家學者以及相關業務部門參與,系統總結近年來北京市民公共文明建設的實踐經驗,深入分析市民公共行為演變的特點規律,科學研判今后一個時期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力求在理論上有高度、實踐上接地氣、數據上可依據,為推動新時代首都精神文明建設提供有益啟示。
首都精神文明辦是首都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的簡稱,主要職責包括:(一)貫徹落實黨和國家關于精神文明建設的方針、政策;研究制訂首都精神文明建設的總體規劃、年度計劃和有關政策,起草有關規定。(二)負責組織協調檢查首都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研究制訂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活動方案;組織開展市民思想道德教育、創建文明區縣、文明村鎮、文明行業、文明社區、文明單位、軍(警)民共建精神文明等群眾性活動。(三)負責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組織協調,以及未成年人成長的文化環境凈化工作。(四)負責協調首都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中北京市與中央在京機關、駐京部隊等方面的工作關系。(五)承辦市政府和首都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交辦的其它事項。
前言 文明自覺篇 道德的自覺 克己復禮與公民道德建設 “文明北京”與北京文化的生機 論國民素質與社會發展:北京市民公共行為的理論思考 傳統美德倫理的當代境遇與意義 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的公共政策價值導向 制度建設是社會誠信建設的關鍵 完善網絡文明建設的基礎性保障制度 公民道德建設的法治保障 國家治理語境中的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工程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與基層社會共同體建構 喚醒自覺: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 文明實踐篇 努力建設社會風氣和道德風尚首善之城 北京市文明行為促進工作發展報告 打造超大型城市文明創建“北京樣本” 北京榜樣引領城市道德新風 北京市多措并舉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北京市大力夯實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層陣地 《北京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的出臺與施行 北京市深入開展“文明駕車禮讓行人”專項行動 公共文明引導繪就首都文明底色 首都學雷鋒志愿服務創新發展 背街小巷環境整治讓城市生活“有里有面兒” 首都文明委重點項目臺賬激發文明新活力 文明指數篇 北京市民公共行為文明指數研究:回顧與展望 北京市民公共行為文明指標體系的構建與完善 北京市民公共行為文明指數問卷調查的設計與實施 北京市民公共行為文明實地觀測的設計與實施 北京市民公共行為文明網絡監測的設計與實施 情景構建與公共文明:基于實地觀測的實證研究 北京市流動人口公共行為文明的流變:影響因素與趨勢分析 首都青年群體公共行為文明特征分析 公共行為文明的區域差異:16區調查比較研究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