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市場學:新金融投資理論與實踐
定 價:¥68
中 教 價:¥27.20 (4.00折)
庫 存 數: 67
內容簡介*本書是一本金融學理論專業性與中國市場實踐性結合的高校投資學專業教材。圍繞中央提出的金融自身的五篇大文章, 本書涵蓋科創金融、 綠色金融、 普惠金融、財富管理、數字金融、科技金融、離岸金融等方面的內容。除了新金融的相關知識, 本書還系統介紹了重要金融市場的相關內容,有助于讀者對中國金融市場特別是新金融市場的運行原理和定價機制有較為全面的了解。全書共13章,分述科創金融、數字金融、財富管理、普惠金融、綠色金融、離岸金融、中國股票市場的發展與現狀、現代因子定價模型及其在中國市場上的應用、中國債券市場簡介、債券定價與債券投資組合管理、衍生品市場及其定價機制、中國房地產市場概述、匯率和外匯市場以及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等。本書的特點是堅持問題導向,理解中國金融市場。本書可供高等院校金融專業本科生教學或者自學使用,也可作為研究生的學習參考用書。此外,本書為新形態教材,配備豐富的數字資源,且有豐富的教學資源專供教師。
中國金融市場從誕生之日起, 就肩負著為實體經濟發展保駕護航的重任。 中國金融市場自起點開始, 就與國際上其他金融市場有所差別。 事實上, 因為基本制度、經濟結構、法律體系、功能定位、發展歷史和社會文化的差異, 中國金融市場在學習國際相關成功經驗的同時, 也有許多特色要堅持和發展, 要有自己的理論體系。 我們團隊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從不同的角度思考這些問題, 并做了一些調查和研究。 本書就是在總結學界與業界大量優秀研究成果的基礎上, 介紹中國金融市場的發展、特色、內涵與理論基礎, 讓同學們更好地認識與理解中國金融市場。 中國金融市場在過去的三十多年里篳路藍縷、 從無到有, 快速躍升為全球第二大市場和最大的新興市場, 創造了中國奇跡。 我國金融市場建設在規模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 金融新業態也不斷涌現。 總結過去并展望未來, 這些金融新業態在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這既是我國發展新質生產力、 構建新發展格局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內在要求。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目標。 新質生產力與創新密切相連, 包括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新興技術的應用, 這些技術的發展又催生了新的商業模式和經濟增長點, 是推動金融強國建設和開拓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的重要動力。 新質生產力與新金融發展之間存在共生關系, 呈現出相互助推的發展路徑, 蘊含著金融強國的建設之路。 金融強國的建設需要重視新質生產力的培育和發展, 同時要加強金融體系的穩健發展和創新能力。 這種相互助推的發展路徑是推動經濟持續增長和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 《投資學原理與中國金融市場》第一版和第二版著重介紹中國股票市場、 債券市場、衍生品市場、房地產市場和外匯市場。 在此基礎上, 本書加入了大量新金融的內容, 是之前版本的全新升級, 因此書名改為《 中國金融市場學: 新金融投資理論與實踐》。 新金融是指金融要素市場化、金融主體多元化、金融產品的快速迭代過程正在發生。 在互聯網和信息技術革命推動下, 金融業架構中的底層物質正在發生深刻變化。 移動化、云計算、大數據等大趨勢引發金融業基因突變。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 要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金融自身的五篇大文章做好了, 就能有效推動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進一步提升。 新金融是當下沿著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而奔向金融強國目標的關鍵路徑。 在之前版本基礎上, 圍繞中央提出的五篇大文章, 本版的新內容涵蓋科創金融、 綠色金融、 普惠金融、財富管理、數字金融、科技金融、離岸金融等方面。 科技金融作為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的重要力量, 正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銀行業金融機構和資本市場不斷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 科技保險為科技企業的風險管理提供有效保障。 同時, 政策探索與改革試點也在不斷深入, 為科技金融的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在新形勢下, 發展科技金融需要我們增強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 服務于構建可持續的市場化創新體系, 重視數字化背景下的新型科技金融創新探索, 完善科技金融生態, 夯實創新基礎。 綠色金融作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其發展前景廣闊。 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綠色金融的重要倡導者和建設者。 綠色金融的發展不僅推動了綠色產業的壯大, 也為全球產業結構變革提供了動力。 通過健全綠色金融國際合作標準、 完善監管機制、 豐富產品創新機制以及加強能力建設, 綠色金融正在成為現代可持續金融體系發展的顯著標志。 普惠金融的發展, 對于推動高質量發展、 促進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義。 普惠金融的長尾效應覆蓋了廣泛的金融消費者群體, 其制度的完善和科技水平的提升為國民經濟的長遠發展提供了持久的推動力。 普惠金融的健康發展有助于擴大就業, 為居民收入增長提供保障, 對擴大內需、拉動消費具有重要作用。 數字金融, 尤其是數字人民幣的發展, 正在改變金融業態。 數字金融在擴大消費、優化投資結構、提高服務效能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 數字人民幣的研發和推廣將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成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金融高水平開放的重要保障。 面對未來國際法定數字貨幣的競爭, 我國需要建立有效的風險應對策略, 以確保數字金融的健康發展。 新金融發展的同時, 新金融與監管在不斷融合。 新金融監管是以促進新金融產品的發展、健全產品審批和監督機制、維護金融市場秩序和穩定性為目標的管理模式, 包括新金融產品審批和管理機制、新金融服務管理措施以及新金融交易風險處置機制。本書也介紹了新金融監管的相關內容。 除了新金融的相關知識, 本書還涵蓋了一些重要金融市場的相關知識。 在本書中, 各位同學將系統地學習關于股票市場、債券市場、衍生證券市場、房地產市場、匯率市場等方面的內容。 在股票市場這一部分, 本書將首先給同學們介紹股票市場的起源, 以及中國股市在過去三十多年中設立、 發展、 壯大的成長歷程, 希望同學們可以借此了解中國股票市場在過去三十多年間是如何從一個小小的市場改革試驗田, 發展壯大為總市值超過50 萬億元人民幣、 位居全球第二、 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資本市場的。 本書還將從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這一角度出發, 向同學們介紹最新的股市注冊制改革的意義是什么, 并討論中國股市的定價理論。 其次, 同學們將學習關于債券市場的相關知識, 比如債券市場的運行規律、定價機制與定價理論、債券的期限結構模型等。 我們還會進一步討論中國債券市場的運行和投資者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各類理財產品的關系。 在關于衍生證券市場的內容中, 同學們將了解什么是期貨合約、什么是期權合約, 以及期貨合約和期權合約是如何在金融市場上進行合理定價的。 在房地產市場這一塊, 本書將從居民家庭、企業、國家財富三個層次闡述一個穩定的房地產市場對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同學們還將學習我國歷史上住房制度以及相應的政策變遷、世界各主要經濟體的房地產周期對比、 我國房地產企業融資的形式和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的發展等方面的內容。 在關于匯率市場的內容中, 同學們將學習匯率的決定理論, 包括購買力平價理論、利率平價理論、最優貨幣區理論。 本書還將探討人民幣國際化的進展, 以及我國匯率制度選擇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在智慧金融這一部分, 我們從市場規模、監管政策和核心技術三個方面介紹中國智慧金融產業發展現狀, 從技術屬性和行業主題角度選取多個案例, 分析不同的前沿技術在銀行、基金、保險和科技公司等金融科技主題中的應用。 同學們將從多個角度了解科技與金融業務的深度融合以及在智慧金融產業中的優秀實踐。 我們希望, 同學們在學習完本書之后, 能夠對中國金融市場, 特別是新金融市場的運行原理和定價機制有較為全面的了解。 希望本書能夠對同學們擴展自己的知識邊界、助力以后工作和事業的順利發展起到相應的作用。 衷心感謝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黃磊社長、 江玉老師在出版過程中提供的大量幫助。 感謝康文津老師和周小夏老師所付出的努力。 在這里, 我們也想感謝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院的章康、李雄一、陳宓舟、應誠煒、許帆、李彥哲、唐楠、曹昱璇這幾位博士生在本書寫作過程中提供的寶貴幫助。 感謝我的家人在我寫書過程中給予的理解和寬容, 在此期間, 我較少能顧及家庭。 由于編寫時間倉促, 更由于我們水平有限, 本書寫作可能存在疏漏, 甚至有謬誤之處, 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朱小能,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資產定價、宏觀經濟、金融科技、貨幣政策等方面的研究。在國際頂級期刊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Management Science、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等發表論文30余篇,在國內權威期刊《經濟研究》《金融研究》《管理科學學報》等發表論文20多篇,在《光明日報》《上海證券報》等發表評論文章多篇。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各類課題。多項決策咨詢成果獲國家領導人批示,多項教學成果獲國家教學成果獎,相關課程獲評國家一流課程。 陜晨煜,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終身教職,上海財經大學滴水湖高級金融學院雙聘教授,中美富布賴特學者,香港大學金融學博士。研究領域包括ESG、公司金融和信用市場。研究論文發表于Journal of Finance等國內外頂級期刊。論文多次入選西部金融年會(WFA)、歐洲金融年會(EFA)等學術會議。獲得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學術成果二等獎、中國國際金融年會(CICF)最佳論文獎、美國西南金融年會(SWFA)最佳論文獎等。主持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研究項目。擔任International Review of Finance副主編、香港政府研究資助局外部評審。所撰寫的決策咨詢報告獲全國政協、中宣部等采納。 徐浩宇,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羅特曼商學院金融學博士,曾任上海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副教授。研究領域包括資產定價、機構投資者、市場流動性等。研究論文發表于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等國際頂級期刊。論文多次入選 MFA、FMA、FMA European、NFA 等學術會議。主持上海市浦江人才(社會科學)課題。獲得高等教育(研究生)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上海市教學成果一等獎。
第一章 科創金融 / 1 第一節 科創金融概述 / 1 第二節 科創金融理論 / 4 第三節 科創企業融資模式及現狀 / 10 第四節 科創金融發展的國際經驗 / 20 第五節 我國科創金融面臨的問題及完善建議 / 24 重要概念 / 28 思考題 / 28 第二章 數字金融 / 29 第一節 數字金融的內涵和外延 / 29 第二節 數字金融的產生和發展因素 / 31 第三節 數字金融的經濟影響 / 34 第四節 數字金融的發展趨勢 / 36 第五節 中國數字金融發展情況 / 39 第六節 數字金融業態 / 42 第七節 數字金融風險與監管 / 51 第八節 數字金融與中央銀行貨幣體系 / 56 第九節 中央銀行數字貨幣的挑戰與機遇 / 67 重要概念 / 70 思考題 / 70 第三章 財富管理 / 71 第一節 財富管理 / 71 第二節 財富管理的主要內容 / 73 第三節 資產配置模型 / 81 第四節 現金和負債管理 / 83 第五節 普通家庭的財富管理 / 87 第六節 高凈值家庭的財富管理 / 91 重要概念 / 95 思考題 / 95 第四章 普惠金融 / 96 第一節 普惠金融 / 96 第二節 普惠金融的核心要素 / 98 第三節 普惠金融的基本理論 / 101 第四節 普惠金融的指標體系 / 104 第五節 農村普惠金融 / 110 第六節 數字普惠金融 / 113 第七節 激勵與監管政策 / 117 重要概念 / 119 思考題 / 119 第五章 綠色金融 / 120 第一節 綠色金融的定義與背景 / 121 第二節 綠色金融發展理論基礎 / 133 第三節 綠色金融的實踐與挑戰 / 141 重要概念 / 153 思考題 / 153 第六章 離岸金融 / 154 第一節 離岸金融及離岸金融市場 / 154 第二節 中國離岸金融業務的發展 / 160 第三節 外資銀行與國際離岸銀行業務 / 166 第四節 中國離岸金融業務的風險管理 / 168 第五節 離岸金融的監管與法律框架 / 172 第六節 離岸金融對中國經濟和金融的影響 / 176 重要概念 / 178 思考題 / 178 第七章 中國股票市場的發展與現狀 / 180 第一節 股票市場的起源 / 180 第二節 中國股票市場的發展 / 183 第三節 中國股票市場有投資價值嗎? 從定投的角度思考 / 191 第四節 為什么 A 股市場上的中小投資者經常不快樂? / 194 重要概念 / 196 思考題 / 196 第八章 現代因子定價模型及其在中國市場上的應用 / 197 第一節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理論 / 197 第二節 多因子定價模型 / 200 第三節 多因子定價模型在中國股票市場的實踐應用 / 205 重要概念 / 210 思考題 / 210 第九章 中國債券市場簡介 / 211 第一節 貨幣市場工具 / 212 第二節 中長期債券市場 / 217 第三節 面向我國個人投資者的新型債券市場投資工具 / 220 第四節 利率與利率市場化改革 / 223 重要概念 / 226 思考題 / 226 第十章 債券定價與債券投資組合管理 / 227 第一節 債券價格和收益 / 228 第二節 利率期限結構 / 232 第三節 債券資產組合管理 / 237 重要概念 / 248 思考題 / 248 第十一章 衍生品市場及其定價機制 / 249 第一節 期權和期貨的產生與發展 / 250 第二節 期貨市場原理和對沖策略 / 253 第三節 期貨與遠期合約定價 / 262 第四節 互換合約簡介 / 268 第五節 期權市場原理 / 271 第六節 期權定價 / 276 第七節 衍生品與2008 年金融危機分析 / 281 第八節 中國衍生品市場發展現狀 / 284 重要概念 / 285 思考題 / 286 第十二章 中國房地產市場概述 / 287 第一節 房地產市場對于中國投資者的重要性 / 287 第二節 房地產市場的特征 / 291 第三節 影響房地產價格的因素四象限模型及其應用 / 293 第四節 房地產價值評估 / 301 第五節 為什么要堅持房住不炒的政策 / 307 重要概念 / 308 思考題 / 308 第十三章 匯率、外匯市場和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 309 第一節 匯率的基本知識和決定因素 / 310 第二節 外匯市場及其交易機制 / 316 第三節 外匯衍生品市場交易 / 321 第四節 購買力平價論 / 327 第五節 利率平價論 / 331 第六節 匯率制度 / 334 第七節 貨幣區和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 340 重要概念 / 344 思考題 / 344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