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與金融應用》是一本介紹區塊鏈技術及其在金融領域中的廣泛應用的專業性著作,深入淺出地介紹了區塊鏈技術的基本原理、發展歷程,以及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實踐。上篇“區塊鏈的誕生與在數字貨幣中的應用”主要介紹了數字貨幣的發展歷史、比特幣的運行機制、比特幣的生態系統,以及各種形式的數字貨幣的演進和未來發展趨勢。這些章節將有助于讀者對數字貨幣及其運行機制有一個深入的理解。中篇“區塊鏈的技術原理”從區塊鏈技術的基礎知識開始,對區塊鏈的概念、工作原理、加密算法、共識機制等方面進行了詳細講解,并對未來區塊鏈技術的發展趨勢進行了前瞻性分析,為讀者構建起全面的區塊鏈知識框架,使之對區塊鏈技術的原理和運行機制有深入了解。下篇“區塊鏈技術在金融中的廣泛應用”深度剖析了區塊鏈技術在支付清算、供應鏈金融、證券交易、資產證券化、數字票據、征信和金融風險管理等多個領域中的應用。這些內容將有助于讀者了解區塊鏈技術在金融業務中的應用場景,以及如何利用區塊鏈技術優化金融系統的效率和安全性。
張偉,博士畢業于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現為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師從金融泰斗劉鴻儒教授。現任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黨委委員、院長助理,參與創辦《清華金融評論》并擔任執行主編,副研究員,清華五道口校友會副會長。兼任清華校友總會理事、中國國際金融學會理事、北京市金融學會理事。2012年調入清華大學,曾擔任清華校友總會副秘書長,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校友辦主任,清華五道口校友會秘書長,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2012年之前,曾先后在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擔任教研處副處長、行政處副處長(主持工作),期間還曾借調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擔任證券處副處長)和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金融理財標準委員會教研部主任。研究領域包括宏觀經濟、金融危機、貨幣政策、資本市場、數字金融等。主要教授宏觀經濟形勢分析、經濟金融政策解讀、數字經濟與數字化轉型、金融科技與數字金融、金融風險管理等課程。何麗峰,擁有清華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學士和碩士學位。長期在嘉實基金和易方達基金等頭部機構從事金融科技研發與智能投研算法工作。合作出版專著4部,獲得授權專利10余項,發表論文20余篇。
目 錄
上篇 區塊鏈的誕生與其在數字貨幣中的應用
第1章 數字貨幣的早期探索2
1.1 貨幣發展簡史2
1.1.1 貨幣1.0:實物貨幣3
1.1.2 貨幣2.0:金屬貨幣5
1.1.3 貨幣3.0:紙幣6
1.1.4 貨幣4.0:電子貨幣7
1.2 數字貨幣的誕生9
1.2.1 數字貨幣的早期探索9
1.2.2 比特幣的誕生11
第2章 比特幣的運行機制14
2.1 比特幣設計方案14
2.1.1 區塊鏈賬本14
2.1.2 分布式網絡16
2.1.3 比特幣交易機制17
2.1.4 比特幣發行機制20
2.2 比特幣運行生態22
2.2.1 比特幣發行端:礦機與礦池23
2.2.2 比特幣流通端:數字錢包與支付24
2.2.3 比特幣市場端:投資交易26
第3章 數字貨幣的演進與創新28
3.1 比特幣現金(BCH):比特幣的第一次分叉28
3.2 萊特幣(LTC):數字白銀29
3.3 瑞波幣(XRP):全球支付網絡31
3.4 以太坊(ETH):區塊鏈2.0的基石32
3.5 泰達幣(USDT):穩定幣的代表33
3.6 天秤幣(Libra):互聯網巨頭的嘗試35
3.7 數字貨幣的發展趨勢38
第4章 數字貨幣的特征與本質40
4.1 數字貨幣的特征40
4.1.1 數字貨幣的基礎特征40
4.1.2 數字貨幣的優點41
4.1.3 數字貨幣的缺點41
4.1.4 數字貨幣與其他貨幣的比較43
4.2 數字貨幣的核心思想45
4.2.1 去中心化45
4.2.2 信任機制46
4.3 從貨幣職能看數字貨幣的本質47
4.3.1 數字貨幣的貨幣職能分析47
4.3.2 數字貨幣可能成為法定貨幣嗎51
第5章 民間數字貨幣的風險與監管53
5.1 民間數字貨幣的風險53
5.1.1 技術安全風險53
5.1.2 價格波動風險54
5.1.3 非法交易風險55
5.1.4 金融穩定風險56
5.1.5 社會安全風險57
5.2 民間數字貨幣的監管57
5.2.1 各國/地區對民間數字貨幣的監管態度58
5.2.2 中國對民間數字貨幣的監管政策62
5.2.3 民間數字貨幣的監管建議64
第6章 央行數字貨幣67
6.1 央行數字貨幣概述67
6.1.1 央行數字貨幣的定義68
6.1.2 央行數字貨幣的特點69
6.1.3 央行發行數字貨幣的意義70
6.1.4 全球政府對央行數字貨幣的態度71
6.2 中國央行數字貨幣——數字人民幣73
6.2.1 數字人民幣的職能74
6.2.2 中國央行數字貨幣的發展歷程75
6.2.3 數字人民幣的設計78
6.2.4 數字人民幣的運行機制80
6.3 央行數字貨幣的影響和監管84
6.3.1 央行數字貨幣的影響84
6.3.2 央行數字貨幣面臨的風險86
6.3.3 央行數字貨幣的監管建議87
中篇 區塊鏈的技術原理
第7章 區塊鏈技術概覽92
7.1 什么是區塊鏈技術92
7.1.1 區塊鏈技術的誕生92
7.1.2 區塊鏈技術與比特幣的關系93
7.2 區塊鏈的數據結構94
7.2.1 區塊95
7.2.2 鏈98
7.2.3 區塊鏈的形成過程98
7.3 區塊鏈技術的分類100
7.3.1 公有鏈100
7.3.2 私有鏈101
7.3.3 聯盟鏈101
7.4 區塊鏈系統結構102
7.4.1 數據層103
7.4.2 網絡層104
7.4.3 共識層104
7.4.4 激勵層105
7.4.5 合約層106
7.4.6 應用層106
第8章 區塊鏈的基礎技術原理107
8.1 P2P網絡107
8.1.1 P2P網絡的發展歷程107
8.1.2 P2P網絡原理108
8.1.3 P2P網絡模型110
8.1.4 P2P網絡在區塊鏈中的應用114
8.2 共識機制115
8.2.1 共識機制的發展歷程115
8.2.2 工作量證明116
8.2.3 權益證明118
8.2.4 委托權益證明119
8.2.5 拜占庭容錯算法120
8.2.6 共識機制在區塊鏈中的應用122
8.3 哈希算法123
8.3.1 哈希運算123
8.3.2 安全哈希算法SHA-256124
8.3.3 默克爾樹125
8.3.4 哈希算法在區塊鏈中的應用128
8.4 非對稱加密與數字簽名129
8.4.1 非對稱加密的發展歷程129
8.4.2 非對稱加密的基本原理130
8.4.3 RSA算法132
8.4.4 數字簽名算法132
8.4.5 ECC算法與ECDSA算法133
8.4.6 數字簽名134
8.4.7 數字簽名在區塊鏈中的應用135
8.5 智能合約136
8.5.1 智能合約的發展歷程136
8.5.2 智能合約的基本原理137
8.5.3 區塊鏈在智能合約中的應用138
第9章 區塊鏈技術的特點與演進141
9.1 區塊鏈技術的優缺點141
9.1.1 區塊鏈技術的優點141
9.1.2 區塊鏈技術的缺點及改進方案143
9.1.3 區塊鏈的“不可能三角”147
9.2 區塊鏈技術的演進歷程149
9.2.1 區塊鏈1.0149
9.2.2 區塊鏈2.0150
9.2.3 區塊鏈3.0151
9.3 區塊鏈技術的未來展望152
9.3.1 區塊鏈的新技術趨勢152
9.3.2 基于區塊鏈的Web 3.0革命154
第10章 區塊鏈技術的風險與監管157
10.1 區塊鏈技術的風險157
10.1.1 區塊鏈的技術風險158
10.1.2 區塊鏈的應用風險161
10.2 區塊鏈技術的發展與監管162
10.2.1 區塊鏈技術的促進政策162
10.2.2 區塊鏈技術的監管163
10.3 區塊鏈技術的標準化工作164
10.3.1 區塊鏈國際標準推進165
10.3.2 區塊鏈國內標準推進165
下篇 區塊鏈技術在金融中的廣泛應用
第11章 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原則與前景168
11.1 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價值168
11.2 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原則169
11.3 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實踐170
11.3.1 區塊鏈金融的應用場景171
11.3.2 區塊鏈金融的早期探索172
11.3.3 去中心化金融174
第12章 區塊鏈技術在支付清算中的應用175
12.1 支付清算業務的發展與痛點175
12.1.1 支付清算業務的演進歷程175
12.1.2 現有支付清算模式的痛點176
12.2 區塊鏈技術在支付清算中的解決方案178
12.2.1 基于區塊鏈的支付清算系統178
12.2.2 區塊鏈技術對現有支付清算體系的影響180
12.2.3 區塊鏈在跨境支付中的應用情況181
12.3 案例分析:瑞波幣與瑞波支付系統181
12.3.1 Ripple支付網絡的運行方案181
12.3.2 Ripple支付網絡的實際應用184
第13章 區塊鏈技術在征信中的應用186
13.1 征信業務的發展與痛點186
13.1.1 征信業務的發展背景186
13.1.2 征信業務的運行模式187
13.1.3 征信業務的發展痛點189
13.2 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征信模式191
13.2.1 區塊鏈征信解決方案191
13.2.2 區塊鏈征信的優勢194
13.3 案例分析:珠三角征信鏈195
第14章 區塊鏈技術在供應鏈金融中的應用199
14.1 供應鏈金融業務的發展與痛點199
14.1.1 供應鏈金融產生的背景199
14.1.2 供應鏈金融的工作模式200
14.1.3 傳統供應鏈金融的痛點203
14.2 區塊鏈技術在供應鏈金融中的應用205
14.2.1 區塊鏈+供應鏈金融的應用模式205
14.2.2 區塊鏈+供應鏈金融的優勢209
14.3 案例分析:基于區塊鏈的供應鏈金融212
14.3.1 商業銀行案例:平安銀行“平安好鏈”212
14.3.2 核心企業案例:國家電網213
14.3.3 金融科技公司案例:螞蟻金服“雙鏈通”215
第15章 區塊鏈技術在數字票據中的應用218
15.1 票據業務的發展與痛點218
15.1.1 票據業務發展的背景218
15.1.2 票據業務的運行模式219
15.1.3 票據業務的痛點221
15.2 區塊鏈數字票據222
15.2.1 區塊鏈數字票據解決方案222
15.2.2 區塊鏈數字票據的優勢224
15.3 案例分析:基于區塊鏈的電子票據系統225
15.3.1 R3 CEV商業票據交易系統225
15.3.2 中國票據交易所區塊鏈數字票據平臺226
第16章 區塊鏈技術在資產證券化中的應用228
16.1 資產證券化業務的發展與痛點228
16.1.1 資產證券化業務產生的背景228
16.1.2 資產證券化業務的運行模式229
16.1.3 資產證券化業務的痛點232
16.2 基于區塊鏈技術的資產證券化業務233
16.2.1 基于區塊鏈的資產證券化解決方案233
16.2.2 基于區塊鏈的資產證券化業務優勢236
16.3 案例分析:交通銀行“鏈交融”236
第17章 區塊鏈技術在證券交易中的應用239
17.1 證券交易業務的發展與痛點239
17.1.1 證券業務發展歷程239
17.1.2 證券業務運行體系240
17.1.3 證券業務運行中的痛點242
17.2 基于區塊鏈技術的證券交易業務243
17.2.1 區塊鏈在證券發行中的應用243
17.2.2 區塊鏈在證券交易中的應用244
17.2.3 區塊鏈在證券結算中的應用245
17.2.4 區塊鏈在證券行業的應用探索246
17.3 案例分析:證券行業區塊鏈應用247
17.3.1 NASDAQ LINQ平臺247
17.3.2 中國證券業聯盟鏈248
第18章 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風險管理中的應用251
18.1 區塊鏈技術對金融風險管理的影響251
18.2 區塊鏈技術在信用風險管理中的應用253
18.2.1 信用風險管理的一般方法253
18.2.2 基于區塊鏈的信用風險管理方法255
18.3 區塊鏈技術在市場風險管理中的應用257
18.3.1 市場風險管理的一般方法257
18.3.2 基于區塊鏈的市場風險管理258
18.4 區塊鏈技術在操作風險管理中的應用259
18.4.1 操作風險管理的一般方法259
18.4.2 基于區塊鏈的操作風險管理260
18.5 區塊鏈技術在合規風險管理中的應用261
18.5.1 合規風險管理的一般方法261
18.5.2 基于區塊鏈的合規風險管理262
后記263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