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科學把握各地差異和特點,精準施策、分類推進,不搞一刀切,不搞統一模式,注重地域特色,體現鄉土風情,特別要保護好傳統村落、民族村寨、傳統建筑,以多樣化為美,打造各具特色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重要論述為我們探索適合資源匱乏型村莊振興的路徑與模式提供了行動指南。本書以全國范圍內遴選的29個典型資源匱乏型村莊為對象,基于村莊的調研數據識別了其在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根據村莊分化的影響因素、村莊分類的政策要求和村莊資源匱乏的特征,對資源匱乏型村莊進行分類,運用案例推理技術實現了不同資源匱乏型村莊發展路徑的智能匹配,根據典型案例歸納出土地整治 模式、一村一品模式、農文旅融合模式、衛星村互動模式、生態搬遷模式五種典型資源匱乏型村莊的發展模式。本書充分考慮資源匱乏型村莊的基底異質性,遵循資源匱乏型村莊發展與分化的規律性及其內在機理,探究適合資源匱乏型村莊發展的多樣化路徑。通過對資源匱乏型村莊的資源稟賦、經濟基礎和社會基礎等發展條件的激發整合,協調并配置人口、土地、產業等關鍵要素,更新村莊原有發展要素及其交互作用方式,干預村莊發展的演化方向,實現村莊由非良性發展狀態向良性發展狀態的質的轉變;或者推進村莊發展進程,通過量的積累使村莊發展提質升級。
周滔 重慶大學管理科學與房地產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兼任中國城市經濟學會城市可持續建設與管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建設教育協會房地產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重慶地理學學會副理事長等。主要研究方向為城鄉空間治理,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子項目等國家級、省部級項目13項,在國內外期刊發表論文70余篇。王晨曦 重慶大學管理科學與房地產學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城鄉產業融合發展。任茂輝 重慶大學管理科學與房地產學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創新管理與產業經濟。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第二節 研究意義 第三節 主要內容第二章 資源匱乏型村莊振興的內涵與學術史梳理 第一節 資源匱乏型村莊的概念界定 第二節 村莊振興的內涵 第三節 學術史梳理 第四節 本章小結第三章 資源匱乏型村莊發展系統及其演化機制的理論構建 第一節 系統論視角下的村莊發展系統 第二節 村莊發展系統演化的動力學機制 第三節 內生外生綜合式發展理論視角下的資源匱乏型村莊發展系統 第四節 資源匱乏型村莊發展系統的優化重組干預模型 第五節 本章小結第四章 資源匱乏型村莊的現狀認知與問題識別基于5省市29個村莊的調研數據 第一節 樣點村調研概況及描述性統計 第二節 資源匱乏型村莊發展狀態評價 第三節 基于IPA的資源匱乏型村莊發展問題識別 第四節 基于樣點村所在地區的異質性分析 第五節 本章小結第五章 資源匱乏型村莊的類型識別及干預方向以貴州省貴定縣為例 第一節 資源匱乏型村莊的類型劃定 第二節 資源匱乏型村莊發展的干預方向 第三節 資源匱乏型村莊識別的指標體系構建 第四節 貴州省貴定縣資源匱乏型村莊的類型識別 第五節 本章小結第六章 資源匱乏型村莊發展路徑的經驗挖掘及發展路徑匹配 第一節 村莊發展路徑的經驗挖掘模型構建 第二節 案例來源與案例表示 第三節 基于主客觀綜合賦權的案例相似度計算 第四節 基于妥協策略的案例檢索與匹配 第五節 檢索結果的經驗借鑒方法 第六節 算例分析 第七節 資源匱乏型村莊發展路徑的決策系統設計 第八節 本章小結第七章 基于動態干預機理的資源匱乏型村莊發展模式 第一節 理論基礎 第二節 村莊發展模式的典型案例梳理 第三節 基于典型案例歸納資源匱乏型村莊的發展模式 第四節 資源匱乏型村莊發展模式的應用與優化 第五節 本章小結第八章 資源匱乏型村莊發展的保障政策及其優化 第一節 資源匱乏型村莊發展保障政策的分析思路與框架 第二節 資源匱乏型村莊發展保障政策的內容分析 第三節 基于村莊發展動態干預機理的政策優化目標 第四節 資源匱乏型村莊發展保障政策的優化策略 第五節 本章小結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