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上升到了“五位一體”高度,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越來越受到黨和國家的重視。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提出,要“實施全面節約戰略,推進各類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
首先, 本書以首批參與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的 8 個試點城市作為研究對象,構建人均生活 垃圾排放量與人均 GDP 環境庫茲涅茨曲線模型,分析垃圾分類視角下城市環境與經濟發展的相 互關系,檢驗首批試點城市垃圾分類的效果;其次,以北京市為研究對象,以 EKC 模型為理論 基礎,對北京市 16 個區縣的 2009 年-2021 年面板數據進行實證研究, 分析北京市各區縣生活 垃圾產生量與人均 GDP 之間的 EKC 曲線形狀,分析不同區域在不同經濟發展階段的生活垃圾產 生量規律;再次,運用實物期權方法研究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治理 PPP 模式的收益分配和風險分 擔, 以北京市某垃圾處理 PPP 項目為例進行實證分析, 探尋不同風險因素下政府與社會企業收 益和風險的變化規律; 再次, 依據 Stackerberg 博弈理論, 綜合考慮垃圾資源化產品的社會效益 與環境效益, 將政府補貼作為決策核心變量, 構建政府、企業、消費者的三階段博弈,采用逆 向求解法求得社會福利最大化條件下政府最優補貼決策和各參與主體的最優決策; 最后,以北 京市生活垃圾為研究對象,運用系統動力學研究方法, 構建北京市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 協同治理系統動力學模型,利用 vensim 軟件進行政策仿真模擬, 定量分析環境經濟政策、環境承載能力和廢棄物管理法律三種系統動力因素對系統運行的驅動效果, 為提高城市垃圾協同 治理水平提供參考依據。最后, 在前述分析基礎上,本書對城市垃圾分類、城市垃圾分類 PPP 運作模式、城市垃圾資源化政府決策、城市垃圾分類與利用協同治理,分別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