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代經濟體系中,金融行業迅猛擴張,它從一種支持性的活動變為經濟的主要驅動力量,在整體經濟發展中占的份額大幅上漲。金融的過度擴張帶來的將不僅僅是經濟危機,而是一場社會危機:經濟的金融化造成社會貧富差距加大,1%的金融行業精英、企業高管與99%的普通人之間的不平等持續擴大。金融化是社會不平等的根源。
金融化是如何使資源從窮人手上轉移到有錢人手上,逐步集中在金字塔頂端的少數人手中的?本書從社會學視角做出了清晰的闡釋。
本書認為,金融正以三種方式重塑經濟:第一,金融化創造了過多的金融中介——各式各樣的金融產品并未貢獻經濟價值,它們僅僅是金融業者榨取資源的工具。第二,企業越來越多地將資源投入在投資等領域,減少在核心業務上的投資,這削弱了資本與勞動的依賴關系,進而削弱了企業對勞動力的需求,造成普通勞動者就業困難,另一面則是企業高層的薪酬一路飆升。第三,金融化削弱了原來社會結構中共同承擔風險的組織。本來由工會、大型企業、政府承擔的就業保證、退休福利、醫療等保障越來越多地轉移到家庭身上,導致人們只能通過市場化的金融服務獲得這些保障:貧困家庭支付高額利息,富裕家庭則可以動用豐富的資源利用金融市場的波動獲利。
基于這樣的邏輯,資本的回報迅速升高,而勞動在國民收入中的比例大幅下跌。最大的負擔落在最脆弱的人身上,包括衰落的中產、掙扎的勞工和勉強為生的窮人。
作者最后指出,這一問題的解決之道不應是通過金融改革穩定金融部門,而應該擴大到承認金融已經從根本上重組了經濟資源的分配。
林庚厚,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社會學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不平等、金融化和勞動力市場。他的論文和著作在中文世界被廣泛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