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是戲劇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推動力量。1949年以前上海戲劇業,得益于高度發達的市場,處于歷史性的繁榮狀態,而孤島時期(1937-1941),則是此繁榮狀態的頂峰和尾聲。本書選取了上海孤島時期京劇和話劇領域的幾家大型演劇團體(黃金大戲院、大舞臺、共舞臺、移風社、上海劇藝社、綠寶劇場)進行個案研究,旨在通過它們成功的市場經驗,探索市場與藝術的互動關系。本書基本結論包括:一、市場有助于京劇的傳承與創新;二、市場有助于藝術家的成長和成功;三、市場有助于提升政治宣傳效果;四、市場有助于提高戲劇文化品位。本書的附錄部分,考證了孤島時期的京劇演出史,就京劇研究的現狀而言,具有一定的拓荒性質。
穆楊,武漢大學藝術學院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現代戲劇史論。南京大學藝術學博士,上海戲劇學院“現代戲曲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青年項目1項,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面上一等資助1項。在《文藝研究》《戲劇藝術》《戲曲藝術》《藝術百家》《戲劇與影視評論》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十余篇。曾獲中華戲劇學刊聯盟2022年度“青年優秀論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