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空間規劃系統整合了原各類規劃,建立了國土空間五級三類的規劃體系。本書從學理性的視角,系統闡釋了國土空間規劃的理論基礎,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詳細規劃和專項規劃的內涵與規劃設計要點,以及國土空間規劃技術方法與實施管理。全書涵蓋國土空間規劃基礎理論、國土空間規劃類別、國土空間規劃技術方法與實施管理,是指導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國土空間規劃專業人才學習的基礎性教材。
本書適用于土地資源管理、房地產開發與管理、城鄉規劃、人文地理、風景園林以及其他相關專業的本科、研究生教學,同時可作為從事國土空間規劃實踐人員的參考。
前言
第一章 國土空間規劃概述
第一節 國土空間與自然資源利用
一、國土空間的概念
二、國土空間的分類
三、國土空間保護利用與自然資源利用
第二節 規劃和國土空間規劃
一、規劃的概念
二、規劃的歷史沿革
三、國土空間規劃的內涵
四、國土空間規劃的研究對象
第三節 國土空間規劃的任務和內容
一、國土空間規劃的任務
二、國土空間規劃的內容
第四節 國土空間規劃體系
一、規劃體系的內涵與內容
二、規劃體系內的管控與傳導
第二章 國土空間規劃的理論基礎與規劃理論
第一節 國土空間規劃的理論基礎
一、區域規劃理論
二、經濟學理論
三、土地利用理論
四、系統科學理論
第二節 國土空間規劃的理論
一、城市規劃的主要理論
二、蘇聯土地規劃理論
三、中國土地規劃理論
四、國土空間規劃理論
第三章 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概述
第一節 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概念和特點
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概念
二、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特點
第二節 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目標和任務
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目標
二、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任務
第三節 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內容和程序
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內容
二、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程序
第四章 規劃基礎研究
第一節 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與國土空間利用適宜性評價
一、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評價
二、國土空間利用適宜性評價
第二節 現狀評估與風險評估
一、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利用現狀分析
二、災害風險評估
第五章 規劃目標與戰略
第一節 國土空間利用指標
一、規劃調控指標
二、指標傳導與管控
三、指標剛性與彈性
第二節 國土空間發展戰略
一、發展戰略與空間戰略
二、主體功能定位
三、國土空間發展戰略制定的程序方法
第六章 規劃的用途分類
第一節 現狀分類和規劃用途分類
一、土地利用現狀分類
二、地下空間分類
三、海域使用分類
四、主要的現行空間規劃分類
第二節 國土空間用地用海分類的依據和原則
一、用地用海分類的背景和意義
二、用地用海分類的原則
三、用地用海分類的特點
第二三節 國土空間利用分類
第七章 國土空間格局優化
第一節 區域協調格局
一、區域協調發展
二、區域協調格局
第二節 國土空間底線約束
一、生態保護紅線
二、永久基本農田
三、城鎮開發邊界
第三節 國土空間總體格局
一、生態保護空間
二、農業發展空間
三、城鄉與產業發展空間
四、三類國土空間的劃分
第四節 國土空間規劃分區
一、國土空間規劃分區概述
二、國土空間規劃分區的基本程序
三、國土空間規劃分區的基本類型
第八章 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
第一節 山水林田湖草海生命共同體
一、山水林田湖草海生命共同體的概念
二、山水林田湖草海生命共同體的構成及其開發利用的問題
三、山水林田湖草海生命共同體在國土空間規劃的實踐指向
第二節 耕地資源保護與利用
一、耕地資源的概念
二、耕地資源的類型
三、我國耕地資源的利用現狀
四、我國耕地資源開發利用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五、耕地資源的利用和保護在國土空間規劃的落實
第三節 森林資源保護與利用
一、森林資源的概念
二、森林資源的類型和構成
三、森林資源的特點
四、我國森林資源的分布和構成
五、我國森林資源利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六、森林資源的利用和保護在國土空間規劃的落實
第四節 水資源利用和濕地資源保護
一、水資源和濕地資源的概念
二、水資源和濕地資源的類型
三、水資源和濕地資源的特點
四、我國水資源、濕地資源的利用現狀
五、我國水資源和濕地資源利用中存在的問題
六、水資源和濕地資源的利用和保護在國土空間規劃的落實
第五節 礦產資源保護與利用
一、礦產資源的概念
二、礦產資源的類型
三、礦產資源的特點
四、我國礦產資源的現狀
五、我國礦產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六、礦產資源的利用和保護在國土空間規劃的落實
第六節 海洋海島與海岸線資源保護與利用
一、海洋、海島與海岸線資源的概念
二、海洋、海島與海岸線的類型
三、我國海洋、海島與海岸線資源的特點
四、海洋、海島與海岸線資源利用中存在的問題
五、海洋、海島和海岸線資源的保護與利用在國土空間規劃的落實
第九章 國土空間詳細規劃和專項規劃概述
第一節 國土空間詳細規劃概述
一、國土空間詳細規劃的內涵
二、控制性詳細規劃
三、修建性詳細規劃
四、村莊規劃
第二節 國土空間專項規劃概述
一、國土空間專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