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統計學、運輸經濟學等學科的理論為指導,闡述了道路運輸統計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重點介紹了道路運輸的統計方法、統計制度、基礎設施、運輸工具、旅客運輸量、貨物運輸量、運輸車輛運用情況、燃油消耗、運輸服務質量、運輸產值、運輸相關業務、運輸經濟效益、交通經濟運行分析等方面的理論和方法。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道路運輸統計及其職能
第二節 道路運輸統計的性質、特點和任務
第三節 道路運輸統計的范圍和內容
第四節 道路運輸統計的研究過程與研究方法
復習思考題
第二章 道路運輸統計方法
第一節 道路運輸統計調查的種類與方法
第二節 統計報表
第三節 普查、典型調查與重點調查
第四節 抽樣調查
第五節 道路運輸統計分析
第六節 統計預測
復習思考題
第三章 道路運輸統計法規與制度
第一節 道路運輸統計法規和制度的表現形式
第二節 道路運輸統計制度簡介
第三節 道路運輸統計制度的完善和發展
復習思考題
第四章 道路運輸車輛統計
第一節 道路運輸車輛統計的意義
第二節 道路運輸車輛統計分組
第三節 道路運輸車輛主要統計指標
二、道路運輸統計的主要內容
1.道路運輸生產條件
道路運輸生產條件包括道路運輸設施、道路運輸裝備和從業人員三個方面。道路運輸生產條件是道路運輸生產活動不可缺少的要素,也是進行道路運輸生產活動的物質基礎。道路運輸基礎設施主要包括道路運輸的線路及其構造物、道路運輸場(站)等。道路運輸裝備主要包括道路運輸車輛、裝卸搬運車輛、機械和筑養路機具以及汽車維修和檢測設備等生產資料。
2.道路運輸生產過程
道路運輸生產過程主要指勞動者使用道路運輸生產資料完成道路運輸及與運輸相關的生產活動的過程,包括道路運輸生產、線路維護、車輛維修和檢測等生產活動的相關資料。生產過程統計還包括各種生產資料在生產過程中的運用情況和使用效率以及燃料物料消耗、勞動力消耗、運輸安全質量和環境保護等。
3.道路運輸生產成果
道路運輸生產成果是指對道路運輸業提供的社會產品及相關的生產活動。運輸成果一般有實物量和價值量兩種表現形態。用實物量表現的指標主要有貨運量、貨物周轉量、客運量、旅客周轉量、換算周轉量等。用價值量表現的指標主要有道路運輸產值、增加值等。加強對道路運輸價值量指標的統計是道路運輸統計的發展趨勢。
4.道路運輸生產經濟效益
道路運輸行業經濟效益是指道路運輸生產活動中投入與產出的比較。主要指標有單位運輸產品能源消耗量、運輸成本收益率、運輸成本利稅率、運輸成本利潤率、勞動生產率、資金利稅率、資金利潤率、固定資金產值率、流動資金產值率等。
5.道路運輸統計綜合分析
利用道路運輸統計資料進行科學系統的分析研究是道路運輸統計的重要內容。為全面反映道路運輸業的經濟效益,研究道路運輸業的發展是否與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相適應,研究道路運輸業與國民經濟其他部門之間、運輸業內部各種運輸方式之間和道路運輸內部各個部門、環節之間的各種比例關系以及運輸企業內部的經濟活動等,必須開展道路運輸統計的綜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