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探討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處理中醫藥信息昀終能否獲得超越個體中醫醫生經驗的結果。研究采用思想實驗的方法,將整個中醫藥信息流程設計為三臺信息處理器、四個信息系統組成的封閉環境,以自我信息處理器、非我信息處理器和元素信息處理器代表人類個體、中醫個體和自然社會環境,以四個信息系統模擬真實人類個體信息體系、中醫個體信息體系、自然界所有可感知、不可感知客觀存在的本體論元素信息總和以及人類用于描述客觀存在及其相互關系的認識論信息總和。
第一部分主要介紹了思想實驗的緣起和設計架構,三臺信息處理器和四個信息系統的運行規則、運行機制,思想實驗的驗證方法,總結了中醫藥信息科學的內涵。第二部分探討了人體個體本體論信息系統的信息輸入、存儲、處理、輸出、反饋的信息全流程。第三部分探討了中醫個體認識論信息系統和人體個體認識論信息系統的信息輸入、存儲、處理、輸出、反饋的信息全流程。第四部分闡發了自然元素信息系統和人類元素信息系統的分類、屬性及其與個體之間的信息交換。第五部分總論了四個信息系統和三臺信息處理器的關聯關系,四個信息系統的信息屬性、系統屬性和信息運行方式,以及三臺信息處理器的信息循環、信息反饋、信息交換。
1978-1983 北京中醫藥大學 中醫學專業 本科
1985-1988 中國中醫科院 醫學情報學 碩士研究生1983.7-1985.8, 中醫雜志社
1988.7-至今,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信息研究所作為通訊作者、第一作者發表論文180余篇。
目錄
序一
序二
寫在前面
第一部分 思想實驗之緣起
第一章 思想實驗 3
一、什么是思想實驗 3
二、能做什么 3
三、做過什么 3
四、想做什么 5
第二章 緣起 6
一、AlphaGo及AlphaGo Zero的啟發 6
二、中醫與圍棋 7
第三章 假設 10
一、人工智能在中醫領域的可重復性 10
二、中醫能夠基于經驗獲得持續發展 10
三、中醫人工智能能夠超越個體醫生 13
第四章 思想實驗設計 14
第一節 架構 14
一、三臺信息處理器 15
二、四個信息系統 16
第二節 規則 18
一、自我運轉 19
二、非我運轉 19
三、元素運轉 20
四、協同運轉 20
第三節 限定值 22
一、時間 22
二、節律 22
三、屬性 23
第五章 基點——中醫藥信息科學內涵 25
第一節 研究對象 25
一、穩態信息 25
二、本體論信息 26
第二節 研究內容 26
一、集合信息 26
二、認識論信息 27
第三節 研究方法 27
一、中醫藥學思維方法 27
二、系統科學理論 27
三、信息科學技術 28
第六章 機制 29
一、自主控制 29
二、自適應 35
第七章 驗證 38
一、邏輯驗證 38
二、模擬仿真驗證 38
三、間接性驗證 40
第二部分 人體個體本體論信息系統
第一章 影響因素信息 45
第一節 影響因素信息的分類 45
一、自然元素信息 45
二、人造物元素信息 48
三、穩態信息 51
第二節 影響因素信息的屬性 52
一、多源性 52
二、多元性 54
三、本體論 55
第二章 狀態信息 57
第一節 過程 57
一、連續變化 57
二、突然變化 59
第二節 屬性 60
一、不穩定性 60
二、疊加性 61
第三節 更替程序 63
一、時間 64
二、全過程 66
三、屬性 67
第三章 自組織 71
第一節 自組織的范疇 71
第二節 整合 73
第三節 級聯反應 74
第四節 協同 76
第五節 功能目標 78
一、維護與增強 78
二、包容與融合 79
三、對抗和抵御 80
第四章 穩態信息 81
第一節 穩態信息的范疇:同步 83
一、同步的特征 83
二、同步的表達形式 86
第二節 穩態信息的表達 87
一、基礎 87
二、原因 87
三、本質 88
四、特征 89
第三節 穩態信息的屬性 91
一、本體 91
二、本質 92
三、系統 93
四、時間(時刻) 95
第五章 穩態反饋 96
第一節 正反饋 96
第二節 負反饋 97
第三節 穩態反饋信息的作用 99
第三部分 中醫個體認識論信息系統
第一章 認知信息 103
第一節 認知信息的范疇 103
一、人類元素信息 103
二、穩態信息 103
三、集合信息 104
第二節 人體個體認識論信息系統 105
一、信息輸入 105
二、信息存儲 106
三、信息處理 107
四、信息輸出 107
五、信息反饋 108
第三節 認知信息的獲取 108
一、尺度 109
二、維度 110
第四節 認知信息的屬性 111
一、主觀 112
二、相似 112
三、條件 113
四、具體 113
第二章 知識信息 114
第一節 知識信息的范疇 114
一、明知識 114
二、默知識 117
三、暗知識 117
第二節 中醫自我知識體系 118
一、架構 118
二、規則 123
三、限定值 124
第三節 中醫非我知識體系 125
一、穩態辨識規則 125
二、干預措施規則 127
第三章 他組織處理 130
第一節 他組織的范疇 131
第二節 思維 133
一、指向性思維 134
二、發散性思維 135
三、機器思維 136
四、人類思維 137
五、總結 138
第三節 準則 139
一、相似性準則 139
二、相關性準則 141
三、不確定性準則 143
第四節 關聯 145
一、即刻認知信息和原有知識信息的關聯 146
二、穩態信息與自我集合信息因素間的關聯 147
三、元素信息因素間的關聯 147
四、元素信息因素和穩態信息與自我集合信息因素間的關聯 148
第四章 中醫集合信息 149
第一節 集合信息的范疇:規模信息 150
一、規模信息的特征 151
二、規模信息的表達 154
第二節 集合信息的屬性 156
一、整體 156
二、認識 157
三、現象 157
四、時間(時段) 158
第五章 認知反饋信息 160
第四部分 元素信息系統
第一章 自然元素信息系統 165
第一節 自然元素信息分類 167
一、天象元素信息 167
二、地理環境元素信息 170
三、生物元素信息 173
四、無機物元素信息 177
第二節 自然元素信息屬性 178
一、無序性 179
二、互異性 179
三、確定性 179
第三節 自然元素信息的本體構建 180
一、本體中的類 180
二、本體中類的屬性和關系 181
第二章 人類元素信息系統 184
第一節 人類元素信息分類 192
一、知識元素信息 192
二、社會元素信息 194
三、個人元素信息 197
四、人造物元素信息 199
第二節 人類元素信息屬性 202
一、無限性 202
二、反復性 203
第五部分 信息系統和信息處理器
第一章 四個信息系統 209
第一節 信息屬性 209
一、本體論信息系統 209
二、認識論信息系統 214
第二節 系統屬性 220
一、個體系統 220
二、群體系統 222
第三節 信息運行方式 223
一、信息循環 223
二、信息反饋 225
三、信息交換 226
第二章 三臺信息處理器 228
第一節 自我信息處理器 228
一、兩套系統 229
二、信息輸入 230
三、信息交換 231
四、自我集合信息 232
五、個體自我信息處理器的信息流程 233
第二節 非我信息處理器 233
一、中醫個體認識論信息系統 234
二、非我信息處理器信息處理的個體性 235
第三節 元素信息處理器 235
一、兩套系統 236
二、信息交換 236
三、信息不交互 237
四、群體信息處理器 238
第四節 三臺機器的整體運行 238
一、三個循環 238
二、兩個反饋 240
第五節 應用 241
參考文獻 243
寫在后面 244
致謝 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