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歧路:19-20世紀的知識分化及其政治、文化場域
定 價:¥86
中 教 價:¥51.60 (6.00折)
庫 存 數: 1
現代知識分類體系誕生于1920世紀的西方世界。本書試圖通過對數個文學史和思想史個案的研究,努力探索形成這一體系的復雜的社會、歷史和政治機制,指出導致近代知識分化的力量源自古今、中西文明形態之間的激烈沖撞和再造。作為普遍文明進程的結果,從歐洲出發、終結于歐洲的文明等級論長期以來塑造了今天的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的知識基調,其中隱藏的殖民主義意識形態使文明的道路在某種程度上偏離了正途。清理現代知識體系背后的文明論色彩,回溯其基于東西方文明交匯而形成的源流,應當成為今日人文研究的最為緊迫的課題之一。現代知識分類體系誕生于1920世紀的西方世界。本書試圖通過對數個文學史和思想史個案的研究,努力探索形成這一體系的復雜的社會、歷史和政治機制,指出導致近代知識分化的力量源自古今、中西文明形態之間的激烈沖撞和再造。作為普遍文明進程的結果,從歐洲出發、終結于歐洲的文明等級論長期以來塑造了今天的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的知識基調,其中隱藏的殖民主義意識形態使文明的道路在某種程度上偏離了正途。清理現代知識體系背后的文明論色彩,回溯其基于東西方文明交匯而形成的源流,應當成為今日人文研究的最為緊迫的課題之一。
本書通過對數個文學史和思想史個案的研究,努力探索形成這一體系的復雜的社會、歷史和政治機制,指出導致近代知識分化的力量源自于古今、中西文明形態之間的激烈沖撞和再造。
作者以詩性的語言,既深入思考了人文教育的歷史淵源,又宏觀解讀了文明在歷史、文學和哲學層面上的意義。
梁展,文學博士,研究員/教授,從事比較文學、思想史和文化史研究,現任職于中國社會科學院。著有《尋找新的主體:19世紀的革命、政治與共同體話語》(即將出版)、《帝國的想象:文明、族群與未完成 的 共 同 體》(2023) 等; 譯 有《歷 史 的 天 使: 羅 森茨維格,本雅明,肖勒姆》(2017)、 《牛津西方哲學史第四卷·現代世界中的哲學》(2007)等;編有《全球化話語》(2002)。
19世紀的知識分野及其歷史條件 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
知識在西方近代的分化與融合
尼采論文化教育與存在的敞開
文學如何制造現實: 西方近代文學的科學系譜
海德格爾論知識的本質與德意志民族的未來
自然科學與19世紀的政治想象
從地理人種學到文化人種學: 海克爾種族等級觀念的形成
身體與文明的等級:解剖學、纏足與19世紀西方的殖民想象
種族革命與國民性的形成: 理解魯迅國民性思想的一個角度
新的政治想象:劉禾的《帝國的話語政治》
文明的歧路及其文學書寫
多元的敘述:人文科學脈絡中的西方文學
隱蔽的結構:布爾迪厄對《情感教育》的閱讀
文明的裂變及其藝術和歷史投射
讓大地成為大地: 海德格爾的自然追問與藝術作品的本質
能量守恒定律與精神世界的轉換: 王國維境界說的西學來源
本雅明的天使
論史學的文學化與文學研究的歷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