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麗的博士論文答辯即將舉行,卻發現她的導師羅馬教授已經失蹤7天了。63歲的羅馬是文藝評論教授,網絡大V。他的失蹤引起文化界震蕩。
警方和凌麗分別展開了對羅馬的尋找,相關人物和故事也相繼浮出水面:有羅馬的初戀、留在羅馬的故鄉烏川,從事救治矽肺病患者慈善事業的索維維;有羅馬的摯友、但因才華橫溢卻淡泊名利遭羅馬嫉妒的林濤;有嫉妒羅馬名望,利用羅馬的雙相情感障礙對其施行精神迫害的大學同行梁震……
根據種種線索,最終警方和凌麗都來到了烏川,找到了羅馬翻建的羅氏祖宅,找到了他自己建立的密室,看到了他寫下的遺言和他以身為三線工人的父親為原型的未完成的小說《羅玉田》……
羅馬和他過往經歷中的人物正是伴隨共和國成長的一代人的縮影,代表著一代人的傷痛與奮斗。他們雖經歷迷茫,最終仍回歸初心,選擇承擔自己的歷史責任。
李秋生,北京人。
幼時父親遠赴四川攀枝花參加三線建設,故本人可以算半個三線子弟。
半生混跡高校講壇,自覺無愧學問學生,然不羈放縱愛自由,終以講師身份離場。
拍攝紀錄片數百集,沐風櫛雨,感時嘆世,終常覺乏善可陳。
2015年草就長篇小說《謊言或回憶錄》付梓《大家》雜志,聊表情懷,亦知稱者蓋寡。
如此種種,略似于小說中某男,然才華遠遜其人……
六十耳順之年,耳愈發不順。無應有之豁達,寬容,反倒兩眼帶刀,不肯求饒。只能強行靜心,回顧經歷種種,感慨良多。于是編個故事,寫個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