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0余條概括性側注,半小時通覽全書
- 10幅重要事件珍惜圖片,再現歷史第一現場
- 1949年110月大事件表,共和國成立脈絡一目了然
2024年正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在這樣一個具有紀念意義的時刻,以讀者需要深入、系統地了解新中國成立的歷程,回顧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以更好地銘記過去、珍惜現在、展望未來為契機,出版本書是對這一時刻的充分展示,滿足了社會大眾對于了解共和國創建史的需求。
普及黨史教育:是一部優秀的黨史普及讀物,為廣大讀者,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了一個了解共和國創建史的窗口,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新中國成立的歷程,增強對國家歷史和文化的認同感,培養正確的歷史觀和價值觀,對于推動全民歷史教育具有重要意義,堪稱經典的 國史教育第一課。
彰顯文化自信:通過對新中國孕育歷程的深入挖掘和生動展現,充分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智慧和創造力,以及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取得勝利的必然性。這種對歷史的深刻理解和自信展示,有助于增強人們的文化自信,在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更加堅定地堅守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
傳承和弘揚精神:有助于傳承和弘揚中國共產黨和老一輩革命家在共和國孕育過程中展現出的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勇于創新等精神。讓讀者深刻體會到革命先輩們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所付出的巨大努力,激發人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激勵后人在新時代繼續傳承和發揚這些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展現事件細節:通過對這十個月中重要戰爭、政權建設、外交、軍隊建設、黨的喉舌《人民日報》發展歷程、開國大典等多方面內容的詳細描述,豐富了人們對共和國創建史的認知,不僅展現了重大歷史事件,還穿插大量細節,如人民海軍的籌建、新中國國旗的確定過程、開國大典現場的情景等,呈現出有血有肉、豐滿立體的歷史畫卷,讓讀者能夠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共和國孕育的背景和過程。
呈現生動歷史:以近似日記體的紀實手法,選取1949年1月1日至10月1日期間與新中國籌建有關的重要歷史事件進行敘述,清晰地勾勒出新中國從萌芽一步步發育,最后成型誕生的過程。擺脫了學術史的沉重,卻又保留了信史的翔實可靠,同時兼具故事性,讓讀者仿佛親歷歷史,使歷史變得鮮活生動,增強了歷史的感染力和可讀性。
引子
一個夢,做了一百年,并且噩夢連連、痛苦血腥。這個夢,就是中國人民的共和夢!共和夢是人民的夢!
第一章
一月。共和國孕育的第一個月,似乎都是圍繞著新的共和國的首都進行:從第一天凌晨毛澤東思考怎樣和平解放北平,到最后一天解放軍進入北平城。這是歷史的巧合,也是歷史的安排。在元旦這一天,蔣介石發表了求和的新年文告,首次無奈地放下身段。毛澤東則在新年獻詞中霸氣地宣布:將革命進行到底!這個月,中共還有一個重要文件發布了,那就是《中共中央關于外交工作的指示》。這一天,這個月,決定了整個1949年的走向。
第二章
二月。毛澤東以學生的姿態向蘇聯黨的代表米高揚闡述關于新的共和國的理念。華北《人民日報》搬進了北平城,并出版了北平版,新的首都已經有了新的模樣。中國人民解放軍從播種機變成了工作隊,開始為接收城市儲備干部。國共和談的序幕在本月拉開。根據地的政權建設已經看出新國家的雛形。
第三章
三月。七屆二中全會是中國共產黨進城前最重要的一次會議,提出黨的工作重心開始由農村轉向城市,為奪取最后的勝利奠定堅實的思想、理論和政策基礎。這個月,中共中央進駐北平,開始在城市領導城市工作。
第四章
四月。第一天,以國民黨政府和談代表團到達北平開始的,但那一天還發生了震驚全國的南京四一慘案。企圖劃江而治的國民黨是不可能接受八項條件的,結果只有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這個月,渡江戰役開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國民黨政府沒有了首都,而北平卻欣欣向榮。
第五章
五月。中國最大城市上海被中共收入囊中。怎樣管理這個世界級的大城市,管理中國的經濟金融中心,將是對中國共產黨的一個巨大的考驗。三月份七屆二中全會提出黨的工作重心從農村轉移到城市,然而,直到五月份接收和管理上海,才真正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回到了城市,回到了她出生的地方。
第六章
六月。第一天是端午節,以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傳統節日作為六月的開始,似乎預示這個月要與國家有關。這個月,匯聚全國各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在北平召開,各項建國準備工作開始啟動。解放區的文化建設和教育衛生事業也有了很大發展,這個月的氣象已經很有新中國的氣象了。
第七章
七月。第一天,毛澤東發表《論人民民主專政》,再一次從理論上為新的共和國奠基。劉少奇以中共中央代表團團長的身份秘密訪問蘇聯,但大多數時間是向斯大林等蘇聯黨政領導請教國家政權的設計問題和如何建設新國家的問題。建黨28周年,在接受全國各界祝賀的同時,北平、天津開始了街區政權組織改造。同時,北平、天津等大城市的黨組織開始公開建黨,向周圍群眾公開黨支部和黨員。
第八章
八月。第一天就是人民解放軍建軍22周年紀念日,這支長征到陜北時只剩下兩萬余人且衣衫襤褸、沒有重武器的軍隊,已經發展到400萬大軍,而且軍兵種齊全。新華社發表了《六評白皮書》,其中5篇是毛澤東親筆寫的,這絕對是一次民族獨立前的思想解放運動。毛澤東的家鄉湖南以綏遠方式和平解放了。北平終于迎來了宋慶齡,毛澤東親自到火車站迎接。
第九章
九月。中國全境基本解放,新疆也回到人民的懷抱。地方基層政權加緊建設,各級人民代表會議紛紛召開。國名、國旗、國徽、國歌、國都、紀元和具有臨時憲法作用的《共同綱領》都最終確定了下來,新的共和國領導人也選舉出來,毛澤東當選為新中國的第一任國家主席。九月的最后一天下午,剛剛選舉出來的國家領導人們一起來到天安門廣場,為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也象征著為新中國奠基。
第十章
十月。第一天就是共和國成立的日子。這一天,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天安門廣場,都在等待毛澤東那個震驚世界的聲音: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幾十萬人的集會、游行,近兩萬名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的大閱兵。其實,無論用什么形式,都無法表達中華民族獨立的自豪和共和國夢想實現的驕傲!在現場的陳毅說了一句可以代表眾人心情的大白話:看了這,總算不虛此生了!宋慶齡說,這一天,是她一生中最快樂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