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無論以怎么樣的姿態(tài)生活,最后所求的就是足夠的物質(zhì)、精神財富,足夠的愛和足夠的風景,好讓我們?nèi)ハ硎芸鞓贰⑿腋Ec美滿。宋朝大文學家蘇東坡,曾這樣歸納人生十六件快意之事:“清溪淺水行舟,微雨竹窗夜話,暑至臨溪濯足,雨后登樓看山,柳蔭堤畔閑行,花塢樽前微笑,隔江山寺聞鐘,月下東鄰吹簫,晨興半炷茗香,午倦一方藤枕,開甕勿逢陶謝,接客不著衣冠,乞得名花盛開,飛來家禽自語,客至汲泉烹茶,撫琴聽者知音。”細心琢磨,哪一字,哪一句不是人生路上生活中最大的解脫與放下?這樣的解脫與放下,抵消了他在官場的失意、江湖中遇到的險惡。心中的風景是美好的,這世間便是美好的。在他氣勢磅礴的詩行里,能看到他爽朗的笑,他舉盞對月,快意江湖。
紅塵深處,最美的總是自己最難忘的。那些曾經(jīng)鉆到骨子里的痛,會成為一筆使自己更加成熟的財富。本書情感豐富,文筆從容,主要從志氣得失、禪意修行、為愛繾綣三篇中梳理那些美好的人間真情,讓人重新看到那些被我們忽略的美好,而這些美好使人變得自信、坦然。在如梭的歲月里,我們一梭一梭織著生活得錦帛,清歡著人間無限美好的煙火。
朱海蘭
筆名:清荷詩語,上世紀七十年代出生,山東平邑縣人。大型期刊《時代文學》編輯、期刊《九間棚》執(zhí)行主編。風起中文網(wǎng)簽約作家、安徽省詩詞協(xié)會會員、安徽省網(wǎng)絡(luò)作家協(xié)會會員。從2008年開始在各大期刊和報刊發(fā)表作品30余萬字。
第一篇 志氣得失
第一章 中間小謝又清發(fā).....3
第二章 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18
第三章 蘆花深處泊孤舟.....33
第四章 多情自古傷離別.....47
第五章 半煙半雨溪橋畔.....57
第六章 映日荷花別樣紅.....71
第七章 稻花香里說豐年.....80
第八章 滾滾長江東逝水.....90
第二篇 禪意修行
第一章 一住寒山萬事休.....103
第二章 一山門作兩山門.....111
第三章 欸乃一聲山水綠.....120
第四章 也任一聲催我老.....129
第五章 一派青山景色幽.....141
第六章 一葉輕舟寄渺茫.....152
第七章 一夜西風雪滿山.....165
第八章 又負美人一片情.....174
第三篇 為愛繾綣
第一章 人生若只如初見.....189
第二章 不見圖畫之妙像.....198
第三章 玉樹流光照后庭.....209
第四章 不似從前在芳時.....221
第五章 離人無語月無聲.....234
第六章 勸君莫惜金縷衣.....248
第七章 玉影無塵雁影來.....258
第八章 遙想山堂數(shù)樹梅.....270
第一篇 志氣得失
第一章 中間小謝又清發(fā)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
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fā)。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
離我而去的昨天,已經(jīng)無法挽留。擾亂我心的,今天使我極為煩惱和憂愁。長風萬里送秋雁南歸,面對這離別的場景,我們可以登上高樓痛快暢飲。你的文章有著漢朝文風的影子和風骨,我的詩詞里,也有著謝朓文字里的清新與自然。我們都有著無限的文字靈感,都滿懷壯志凌云,欲飛上青天去摘取那輪明月。我想用刀把水斬斷,可水流得卻更歡;我想用酒來解心頭的憂愁,可卻愁上加愁。人生在世總是有那么多不稱心如意的事情,明天我要解開高綰的長發(fā),乘一葉小舟逍遙于江湖。
這首《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是唐朝著名詩人、有“詩仙”“詩俠”“文曲星下凡”之稱、被后人公認為中國歷史上最杰出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詩作。本首詩歌一入筆便讓心緒的小波動和小憂傷呈現(xiàn)在了讀者的眼前,因為詩人發(fā)現(xiàn)匆匆流失的時光如世事一般無情,自從棄他而去后,便再沒有回來,而自己卻在人生里虛度著時光。接著詩人筆鋒一轉(zhuǎn),把一幅蕭瑟的秋景呈現(xiàn)于讀者眼前:風穿過高樓,吹著落葉翻飛,一行南飛的大雁,更是讓人心里生出許多離愁。在這樣的景色里,想著自己人生的際遇,想著與友人即將的離別,怎么能不讓人心生悲傷之情呢?同樣才氣沖天,同樣心懷報國之情,可理想總是如此豐滿,現(xiàn)實卻又總是如此骨感?諔岩磺粺崆楹筒拍,卻無法遇到賞識自己的伯樂。
這首《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可以說是李白一生的真實寫照,飽含著他無盡的辛酸。
我們應(yīng)該知道“鐵杵成針”這個典故吧!這個典故的主人翁就是李白。李白從小便聰明調(diào)皮,對于詩詞有過目不忘的本領(lǐng),他的父親李客對李白抱有非常大的期望,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學有所成,長大后能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烧{(diào)皮的李白,總是在私塾里坐不住,喜歡讓自己的思想在課堂上開小差,喜歡逃課到私塾后面的那條小河里捉魚摸蝦。
李客是一個飽讀詩書教子有方之人,他沒有對李白責罵,而是想出更絕妙的辦法來激勵李白學習。這日,李白又逃課一個人來到小河邊玩,遠遠地便看到一位老人坐在河邊,手里拿著一個什么東西在石頭上磨來磨去。心里充滿好奇的小李白立刻跑去看老奶奶到底在做什么,走近一看,原來老奶奶手里拿的是一根大鐵杵。李白便問道:“老奶奶,你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什么。”老奶奶回答道:“我要把鐵杵磨成針。”李白疑惑道:“老奶奶,鐵杵這么大,你什么時候才能磨成針啊?”老奶奶認真地回答道:“只要功夫深,鐵杵終有一天會被我磨成針。”
小小李白聽了似有所悟,一邊轉(zhuǎn)身向?qū)W堂走,一邊口里念念有詞:“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悟性極高的李白,一下明白了老奶奶話里的意思,從此潛心學習,再不逃課。
李白在中國的文學史上留下了不朽的詩篇,成為古代浪漫主義文學家的代表,他的歌行體和七絕達到后人難以企及的高度。但因為其為人爽朗、正直、不拘小節(jié)、不肯附庸權(quán)貴,他的情路與官路走得并不如意。
寄遠十二首(節(jié)選之三)
李白
本作一行書,殷勤道相憶。
一行復一行,滿紙情何極。
瑤臺有黃鶴,為報青樓人。
朱顏凋落盡,白發(fā)一何新!
自知未應(yīng)還,離居經(jīng)三春。
桃李今若為,當窗發(fā)光彩。
莫使香風飄,留與紅芳待。
因為胸懷報國之志,李白對自己的婚姻好像一點兒都不著急,而是一心想求得功名。在他十四歲之前,便已經(jīng)把蜀地游歷了一遍。二十五歲那年他第一次滿懷遠大抱負出蜀,一心想遇到一個伯樂,好幫助自己在政治上有一番作為?墒且宦纷邅恚瑓s是艱辛無比,他越是努力追求,機遇越是與自己擦肩而過,包括愛情都那么姍姍來遲。
李白人生的第一次轉(zhuǎn)機出現(xiàn)在他二十七歲那年,他與自己的第一任妻子——前宰相許圉師的孫女、許紹最小的女兒——許氏結(jié)婚。二十七歲初婚,在古時,絕對屬于晚婚。如果這樣的事情發(fā)生在別的才子身上應(yīng)該屬于奇聞,但發(fā)生在李白身上,應(yīng)該看作平常事才對。一心求取功名的李白,從內(nèi)心想的是先立業(yè)后成家。先是他感覺自己功不成、名不就,再就是他居無定所的游俠性格,這些都決定了他對婚姻的謹慎與小心。
出身于名門的許氏,是一位集美貌、才氣和賢淑于一身的小女子,她和李白之間的感情深厚,夫妻二人恩愛和睦,常常以文字來取笑逗樂,婚后許氏為李白生下一雙兒女。
李白常年游玩在外,所以內(nèi)心深處難免會思念許氏。一次李白遠游回來,拿出一首自己思念許氏的詩詞要許氏看,當許氏看到“不信妾腸斷,歸來看取明鏡前”這兩句的時候,便對李白說道:“這可是赤裸裸的抄襲啊,武后不是早有‘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的詩句嗎?”李白聽后悵然若失。
許氏有時候責怪李白喝酒而不顧家事,他便也以詩回之:“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雖為李白婦,何異太常妻。”可見夫妻兩人恩愛有加,小情趣、小情調(diào)常伴在他們左右。
本文節(jié)選的《寄遠十二首》之三的大致意思是:
“本來是只想為你寫一行書的,可是一提筆,思念便如決堤的洪水一般,一行又一行地再也無法停住,滿滿一紙張寫的全是對你的愛戀,幣_上有仙鶴飛來,我讓它帶著我的信去慰問你。你的紅顏是不是又衰老了一些?烏發(fā)是不是變成了白發(fā)?我不知道自己什么時候才能回家與你相聚,而我們分離卻已經(jīng)有三個春秋。家里的桃樹和李樹花開花又落,它們一定在窗前爭奇斗艷,然后寂靜寥落。不要讓花香隨風飄散,留得花香等我回還。”
只要心在一起,天涯便是咫尺。李白與許氏共同生活了十一年,在這十多年的時間里,李白寫給妻子的情詩不計其數(shù),可惜因為年代的久遠,絕大部分都已經(jīng)逸失,但他的《寄遠十二首》卻被后人整理并流傳下來。兩個人婚后雖然離多聚少,但恩愛與幸福卻常常伴在身邊,可惜這樣的美好生活并沒有持續(xù)多久,只是短暫的十一年,許氏便因病離開了人世。
而彼時的李白在事業(yè)上并沒有多少起色,從此,他把他的浪漫情懷寄予明月清風、江河湖泊,他舉杯對月暢飲,在江湖上的身影總是歪歪斜斜。他在酒后寫出了流傳千古、讓人讀過便再也難以忘記的詩行,像我們小時候在語文課上學過的那首《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便是他醉酒后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