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6年美國建國,1863年林肯作為第16任總統發表葛底斯堡演說,這八十七年來的若干政治斗爭和關于憲法的論辯,以及不同的政治人物在不同時期做出的不同努力,是本書的主要討論對象。作者在歷史的縱深中梳理制度形成的來龍去脈,實事求是地展示各種力量在歷史重大關頭的選擇,并且不忽視歷史行程中的偶然和復雜,組織起對美利堅的創制的討論。
這是一部充分體現中國學者主體性、以中國的學術話語認真研究美國的專著,在基本立場上,作者摒棄了曾經影響過中國學術界的美國制憲的民主奇跡說,同時,通過歷史路徑來反思美國法治道路,有助于驅除我們曾經為美國模式編織的光環。
現今的知識界肩負著重新認識美國的任務。在這樣一個龐大而艱巨的任務中,對美國憲制的研究在長時間內承擔著不可承受的重負,被賦予了太多學術之外的意義和意圖。要走出這樣的迷思,一方面要堅持以扎實的研究作為學術討論的基礎,另一方面也要繼續挖掘具有自身主體性的美國憲法研究,既不能將自身變成法律的一部分,更不能讓自己成為美國法的一部分。在這一意義上,此書是一種真正展開中國學者自身主體性的美國憲法研究,通過美國憲法史上的一段斷代史,以建國與重建作為所有討論的兩個焦點,向讀者呈現了建國憲法如何歷經三代人守護,真正成為聯邦共同體所有人的法律,在一代又一代人中發揮著憲法的團結功能。
田雷 華東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歷史進程中的憲制變遷問題,近著有《當春乃發生:中國八二憲制的誕生與構造(19791992)》(2022)、《繼往以為序章:中國憲法的制度展開》(2021),譯作有《我們人民:轉型》《作繭自縛:人類早期國家的深層歷史》。
前 言 如何理解漫長的建國時刻?
第一章 講述我們人民:憲法、時間性與憲政敘事的生成
第二章 摸著憲法過河:論麥迪遜作為憲法之父的兩種身份
第三章 第二代憲法問題:在國父與國子之間
第四章 合眾為一:林肯與早期憲法史的終結
參考文獻
致 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