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精選了郁達夫的六篇小說和九篇散文,從1920年發表的小說《銀灰色的死》到1936年發表的散文《飲食男女在福州》,包含了郁達夫創作生涯的佳作名篇。郁達夫曾自言“文學作品,都是作家的自敘傳”,其真實的寫作文風,毫不避諱的寫作內容以及頹廢哀憐的精神導向,借由入選篇目,清晰可讀,而《故都的秋》《沉淪》《春風沉醉的晚上》等反映出郁達夫文學才情的名篇,更是常讀常新,值得一讀再讀。
郁達夫(1896—1945),中國現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詩人、革命烈士。原名郁文,字達夫,三歲喪父,家道中落。生活的艱辛和無常為他的性格和日后的創作奠定了憂郁、苦悶、傷感的基調。1913年,隨長兄赴日留學,先習醫,又改文,后又取得經濟學學位。留日十年,深感弱國子民受到的歧視,在大量閱讀各國文學作品的同時,廣泛接觸了日本和歐美近現代社會的思想和文學思潮。在創作中,常常把個人的經歷作為素材,對男女性愛、性心理等內容也毫不避諱,真實地反映出個人的思慮與苦悶。
目錄:
小說輯
沉 淪
蔦蘿行
春風沉醉的晚上
微雪的早晨
遲桂花
銀灰色的死
散文輯
還鄉后記
小春天氣
感傷的行旅
故都的秋
江南的冬景
北平的四季
蘇州煙雨記
揚州舊夢寄語堂
飲食男女在福州
《故都的秋》:
一禮拜前的有一天午后,他拿了一本Wordsworth的詩集,在田塍路上逍遙漫步了半天。從那一天以后,他的循環性的憂郁癥,尚未離他的身過。前幾天在路上遇著的那兩個女學生,常在他腦里,不使他安靜,想起那一天的事情,他還是一個人要紅起臉來。
他近來無論上什么地方去,總覺得有坐立難安的樣子。他上學校去的時候,覺得他的日本同學都似在那里排斥他。他的幾個中國同學,也許久不去尋訪了,因為去尋訪了回來,他心里反覺得空虛。他的幾個中國同學,怎么也不能理解他的心理。他去尋訪的時候,總想得些同情回來的,然而談了幾句以后,他又不得不自悔尋訪錯了。有時候講得投機,他就任了一時的熱意,把他的內外的生活都講了出來,然而到了歸途,他又自悔失言,心理的責備,倒反比不去訪友的時候更加厲害。他的幾個中國朋友,因此都說他是染了神經病了。他聽了這話之后,對了那幾個中國同學,也同對日本學生一樣,起了一種復仇的心。他同他的幾個中國同學,一日一日的疏遠起來。雖在路上,或在學校里遇見的時候,他同那幾個中國同學,也不點頭招呼。中國留學生開會的時候,他當然是不去出席的。因此他同他的幾個同胞,竟宛然成了兩家仇敵。
他的中國同學的里邊,也有一個很奇怪的人,因為他自家的結婚有些道德上的罪惡,所以他專喜講人的丑事,以掩己之不善,說他是神經病,也是這一位同學說的。
他交游離絕之后,孤冷得幾乎到將死的地步,幸而他住的旅館里,還有一個主人的女兒,可以牽引他的心,否則他真只能自殺了。他旅館的主人的女兒,今年正是十七歲,長方的臉兒,眼睛大得很,笑起來的時候,面上有兩顆笑靨,嘴里有一顆金牙看得出來,因為她的笑容是非常可愛,所以她也時常在那里笑的。
他心里雖然非常愛她,然而她送飯來或來替他鋪被的時候,他總裝出一種兀不可犯的樣子來。他心里雖想對她講幾句話,然而一見了她,他總不能開口。她進他房里來的時候,他的呼吸竟急促到吐氣不出的地步。他在她的面前實在是受苦不起了,所以近來她進他的房里來的時候,他每不得不跑出房外去。然而他思慕她的心情,卻一天一天的濃厚起來。有一天禮拜六的晚上,旅館里的學生都上N市去行樂去了。他因為經濟困難,所以吃了晚飯,上西面池上去走了一回,就回來了。
回家來坐了一會,他覺得那空曠的二層樓上,只有他一個人在家。靜悄悄的坐了不耐煩起來的時候,他又想跑出外面去。然而要跑出外面去,不得不由主人的房門口經過,因為主人和他女兒的房,就在大門的邊上。他記得剛才進來的時候,主人和他的女兒正在那兒吃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