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對溫尼科特的心理學思想進行了細致的介紹, 從諸多生動案例中詳細分析了其理論的原理與實踐, 是了解與研究溫尼科特心理學理論的優秀讀本。其內容包括: 如同溫尼科特曾對我講述的那樣 ; “孤立的嬰兒, 這并不存在” ; 走狗好的母親等。
一個“足夠好的母親”是怎樣的?為什么“嘟嘟”對孩子來說是不可缺少的?如何把攻擊性轉變為正面的力量?不真實感、無價值感從何而來?唐納德·溫尼科特的理論為這些問題提供了答案,提出了面對外部世界的特別態度和創造性的學習方式,以及實現一個成人的個體存在所需要的條件。
溫尼科特的理論在發展心理學史中代表著一個轉折。本書通過精彩的理論分析和生動的案例,準確介紹了溫尼科特心理學思想的關鍵性內容,而其中大量的有關幼兒及青少年案例的剖析,也為相關年齡段孩子的照料和教育提供了極具現實意義的方案。
1. 以20世紀不容忽視的心理學大師為專題,代表了相關心理學領域的最高水準;
2. 作者為法國當代知名心理學研究者,精神分析學家,具有權威性;
3. 對心理學家的經典理論作出了精當的提煉和概括,配以豐富的心理學研究案例,可供快速理解和掌握,實用性極強;
4. 翻譯準確流暢,篇幅適中,便于攜帶和短時間內閱讀;
5. 適合對心理學感興趣的普通讀者,更適合心理學從業者如心理咨詢師等,以及學生和相關研究者。
安妮·拉弗爾(Anne Lefèvre),臨床心理學家和精神分析師,巴黎精神分析協會(SPP)會員。她關注認知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等心理學分支,對兒童的成長、學習及其過程中伴隨的心理歷程頗有研究。
王劍,精神分析師,巴黎第十三大學兒童與青少年心理學博士。
引言
第一章 如同溫尼科特曾對我講述的那樣
一個快樂的男人
一個關鍵的轉折點
他的存在哲學
第二章 “孤立的嬰兒,這并不存在”
個體?就是“環境—個人”結構
嬰兒?一個正在形成的存在
一個依賴的小人
第三章 足夠好的母親
溫尼科特式的母親是“平常的母親”
足夠好的母親的功能
足夠好的母親的品質
不夠好的母親
第四章 他最重大的發現之一:過渡空間
現實與想象之間的緩沖區
幻覺:轉化的能力
創造并且走向自主
在每個人身上終其一生
第五章 過渡客體:嘟嘟
一個客體是什么?
客體、現象、活動:有何區別?
過渡客體的狀態
過渡客體的功能
從與客體的關系到對客體的使用
過渡客體的命運
第六章 孩子,一個正在變化中的存在
整合,一個處在自我實現道路上之個體的關鍵
整合的不同方面
整合———存在感的前提條件
未整合、去整合
第七章 健康的關鍵就是沖動
沖動是什么?
孩子的困難從哪里來?
面對困難,有什么辦法呢?
孩子的需要
從進攻性到關心的階段
第八章 “危險的處境”
青少年的不成熟性
青少年的需要
并不存在一個不處在其環境中的青少年
性的成熟
青少年期,一個再現的時期
青少年期和反社會傾向
第九章 我曾是那個別人希望我是的人
自體
真自體和假自體
創造者、藝術家及其對自體的尋覓
第十章 心身事故:“喔呦! 它將停下來!”
早期經驗
心身疾病
心身事故,一個想要治愈未整合的“過去”的嘗試
治愈的關鍵
結論
父親有什么?
進攻性的問題
第四空間
術語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