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學概論(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農業農村部“十三五”規劃教材》是一本系統介紹茶學基礎知識的綜合性教材,主要包含茶自然科學、茶社會科學、茶人文科學三方面知識,概述性強,知識體系完整,不僅適合高等院校茶科技、經濟與文化知識的通識課課堂教學,也可作為茶綜合培訓教材及供茶愛好者使用。
《茶學概論(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農業農村部“十三五”規劃教材》還進行了紙數融合開發,數字化資源內容豐富多彩,通過“即掃即觀即學”的學習模式,學生可以獲得多視野、多層次、多形態的學習資源,實現便捷、實時、高效的學習,適應新時代需求。
茶樹起源于中國,中國人發現和利用茶至今已有近5000年的歷史。茶是世界三大飲品之一,全球產茶國家和地區達60多個,飲茶人口超過20億。茶有綠色黃金之稱,其作為天然、健康并富有文化內涵的飲品,在人類生活中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人們視品茶為生活的享受、友誼的紐帶和文明的象征。在悠久的歷史進程中,制茶及茶的品飲文化與時俱進、傳承出新發展,凝聚了民族文化精髓,形成了富有中華文明特質的文化知識體系。2019年12月,聯合國大會宣布將每年5月21日確定為“國際茶日”,以贊美茶的經濟、社會和文化價值,為茶賦予了新生命、新活力。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文化發展進入新時代新周期,茶葉消費水平逐年提高,以茶為載體的茶文化、茶旅游、茶食品、茶保健等領域持續興盛,茶葉已從傳統飲品向更具內涵、更加多元、更具時代性的現代飲品轉變。
基于茶產業的發展特點,找準茶學教育重點,構建具有中國文化特色和時代特征的茶學基礎知識體系,完善茶學學科建設以適應新時代專業人才對知識與技能的需求,我們組織相關院校茶學學科教師共同修訂《茶學概論》。在教材修訂過程中,我們力求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并精選吸納了茶學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進展。
我們期待《茶學概論》第二版能夠以更全面的視角,為我國茶產業的發展貢獻綿薄之力;我們也期待有更多的讀者通過學習《茶學概論》,投身于茶產業,服務于茶產業。讓我們共同努力,推動中國茶產業走上綠色健康可持續發展之路。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緒論
第一節 茶學概論課程定位
一、茶學的含義與演進
二、茶學學科發展概況
三、茶學研究范疇
四、茶學概論課程性質與定位
第二節 茶學概論的教學方法
一、直觀的課堂教學
二、感性的認知實習
三、專業的社會實踐
第一章 茶的起源與傳播
第一節 茶樹的起源及茶的利用
一、茶樹的起源與原產地
二、茶的發現與利用
第二節 飲茶的演變
一、飲茶習俗的形成與傳播
二、飲茶方法的變遷
三、茶具及茶具文化的產生與發展
第三節 中國茶業發展簡史
一、茶樹栽培技藝與產區擴展
二、茶葉加工技藝與茶類創制
三、茶業經濟規模的發展
第四節 茶在世界的傳播
一、中國茶的對外傳播
二、中國茶葉生產技術的對外傳播
三、中華茶文化的對外傳播
復習思考題
第二章 茶葉產銷概況
第一節 中國茶區分布
一、中國四大茶區
二、中國茶葉優勢區域
三、中國十大茶葉區域公用品牌
第二節 中國現代茶葉產銷概況
一、20世紀下半葉中國茶葉產銷
二、21世紀中國茶葉產銷
第三節 世界茶葉產銷概況
一、世界茶葉生產
二、世界茶葉貿易
三、世界茶葉消費
四、世界茶葉拍賣市場
五、世界主要產茶國簡介
第四節 “一帶一路”與中國茶產業
一、“一帶一路”與茶葉產業轉型發展
二、“一帶一路”與茶葉貿易
三、“一帶一路”與茶文化傳播
復習思考題
第三章 茶樹品種與栽培
第一節 茶樹的生物學特性
一、茶樹的一生
二、茶樹的形態特征
第二節 茶樹品種及其應用
一、茶樹品種的概念與特點
二、茶樹優良品種的主要作用
三、茶樹育種的目標與方法
四、茶樹優良品種與適制性
……
第四章 茶葉加工
第五章 茶葉品質評鑒與包裝貯藏
第六章 茶葉的營養與功能成分
第七章 茶的深加工與綜合利用
第八章 茶葉質量與安全
第九章 茶與健康
第十章 茶業經濟管理
第十一章 茶文化概論
第十二章 茶藝概論
主要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