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禮鄭注句讀》十七卷,清張爾岐撰。
張爾岐以為世人苦《儀禮》難讀,皆因不曉章句,后儒說解疊床架屋,反失經注原貌,認為欲明《儀禮》,當守者唯鄭注、賈疏,故研精覃思,撰《儀禮鄭注句讀》,全錄《儀禮》鄭康成注,摘取賈公彥疏,而略以己意斷之。
又因經、注、疏文古奧難通,張氏撰著時于字句旁加句讀,方便后學者閱讀。句讀為講經之基礎,離析難句,經義自明。
同時,張爾岐針對《儀禮》流傳中謬誤脫落、衍羨顛例、經注混淆之處,采監本、唐開成石經本、元吳澄本及陸德明《音義》、朱子與黃榦所次《經傳通解》諸家,字參句酌,考證尤詳。
書出之后,學者盛贊。顧炎武在《與江琬書》中云:“濟陽張君稷若名爾岐者,作《儀禮鄭注句讀》一書,頗根本先儒,立言簡當。以其人不求聞達,故無當時之名,而其書實似可傳。使朱子見之,必不僅謝監岳之稱許也。”
此次整理以高氏和衷堂本為底本,收胡氏印本新刻序跋二篇入“新增附錄”。又取《四庫全書薈要》本與《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加以參校。
本書為首次校點整理。
校點者為清華大學中國經學研究院副研究員張濤。
張爾岐【撰】【中國】【清】
————————————————————
張爾岐(1612—1678),字稷若,號蒿菴,又號汗漫道人。山東濟陽人。嘗為諸生。崇禎中,父罹兵難,處士慟憤交集,讀《蓼莪》“匪莪伊蒿”之句,遂顏所居曰“蒿菴”。自此絕意仕進,沉潛墳典,著有《周易說略》、《夏小正傳注》、《蒿菴集》等書,而其《儀禮鄭注句讀》則為清代禮學復興之第一書,最為著名。
張濤【校點】【中國】【現當代】
————————————————————
張濤
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主編】【中國】【現當代】
————————————————————
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北京大學行政機構,負責組織實施重大項目《儒藏》工程的編纂工作。由文史哲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組成。
校點說明
目錄
儀禮鄭注句讀序(黃叔琳)
儀禮鄭注句讀序(顧炎武)
儀禮鄭注句讀序(劉孔懷)
儀禮鄭注句讀序(李斯孚)
儀禮鄭注句讀序(張爾岐)
高廷樞識語
卷一~卷十七
儀禮監本正誤附
儀禮石本誤字附
馮秉仁識語
儀禮鄭注句讀跋(胡德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