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就是哲學史,就是一部充滿爭論、辯難和質疑的思想史,當代法國哲學尤其如此。因此,為了準確把握當代法國哲學的發展脈絡,深刻理解這些作為一個個具體節點的思想公案就是一種非常有效但并不容易的路徑。
本書擬就當代法國哲學中以下或隱或顯的爭論和辯難做一些初步探索:拉康在精神分析學領域內對弗洛伊德無意識概念的推進,就凝視對薩特的批評,就安提戈涅對黑格爾的批判;列維納斯就他者對胡塞爾和海德格爾的批判,就負于存在對海德格爾存在論的批判,以及以他者為核心對海德格爾的時間哲學的批判;梅洛-龐蒂以身體為核心對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空間論的批判,和他以身體為核心對時間所做的反海德格爾思考。
本書第一部分的四篇文章與精神分析密切相關,之所以將其匯集在“無意識與權力”這一標題之下,是因為無意識不僅只是一個精神分析學的概念, 從一個更加宏觀的視野看,無意識始終與社會權力密切相關。第二部分中的三篇文章討論的都是列維納斯“面向他者”的倫理學。第三部分的四篇文章以一種比較松散的形式被置于“身體、存在與真理”之下,盡管有些勉強,但也不無道理。第四部分的四篇文章以“不可能的真理”匯集在一起。
馬元龍(1970- ),男,四川石棉縣人,文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任職于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2005—2007,于中國人民大學做博士后研究,出站后留校任教,博士后報告獲中國博士后科學研究基金二等獎。主要從事雅克拉康的精神分析學研究,以及精神分析與馬克思主義的關系研究。
導論:爭論中的當代法國哲學
一 無意識的權力游戲
1.作為大他者之話語的無意識
2.來自大他者的凝視
3.主體與權力
4.死亡欲望與安提戈涅的輝煌
二 與他者面對面
1.現象學的叛徒列維納斯
2.存在還是負于存在?
3.時間就是與他者面對面
三 身體與存在
1.身體與時間
2.身體與空間
3.數學:通往存在的道路
4.關于藝術的非美學
四 不可能的真理
1.關于凡·高的鞋
2.配飾與邊框
3.關于 《被竊的信》
4.再現的崩潰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