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的重要特點是普惠,我國普惠金融發展的主戰場在農村。本書以金融排斥理論、普惠金融理論、金融創新理論、金融功能理論、信息經濟學理論、長尾理論等為指導,把握金融科技和農村普惠金融發展的現狀,以湖南省為例,研究了金融科技促進農村普惠金融發展的空間格局演化;闡釋了金融科技給農村普惠金融帶來的新變化及金融科技的普惠價值、金融科技促進農村普惠金融發展的成效;從增強農村金融服務包容性、提升金融服務能力和效率、緩解農村經濟主體信貸配給等方面探討金融科技促進農村普惠金融發展的機理;構建雙向固定效應模型、無導向DEA-Malmquist模型、三變量Probit模型等對以上機理進行了實證;構建金融科技創新促進農村普惠金融發展參與主體的行動者網絡,以螞蟻金服的金融科技創新為例,分析各參與主體的行動邏輯;運用Heckman選擇模型對普惠金融服務對象的金融科技采納行為進行了分析,研究了金融科技促進農村普惠金融發展中的監管創新邏輯與進路;從協同推進金融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多渠道普及金融科技知識、深化征信體系建設、建立有效的金融科技監管體系等方面提出金融科技促進農村普惠金融發展的制度設計和政策建議,為金融科技促進農村普惠金融發展提供科學依據和決策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