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稿是一部現實題材的中篇小說集,收錄了曾憲國先生的四篇中篇小說,這些文章均已在《紅巖》《小說選刊》《當代》等國內知名文學刊物發表。這本小說集關注普通人的生存狀態、心靈世界,對平凡人事細致入微的體察,構成作品特有的文字張力,對世情書寫溫熱平實。 《陣痛》講述了一個充滿挑戰與變革的故事。辛芷,這位身處報業轉型浪潮中的領導者,面臨著得力手下孟文的辭職,內心承受著巨大的壓力。然而,辛芷沒有選擇逃避或抱怨,而是開始深刻反思自己與孩子的關系。這一反思不僅僅是個人情感的探索,更是她對人性、對關系理解的升華。同時,辛芷嘗試去了解孟文的具體困難,展現出了作為領導者的擔當和關愛。她沒有停留在表面的挽留,而是真正用心去傾聽孟文的心聲,這種真誠和努力打動了孟文,使他決定繼續留在報社。最終,孟文留下來在新媒體行業繼續發光發熱,這不僅是個人職業道路的延續,更是整個報社轉型路上的一抹希望之光。 《大哥》的主人公叫毛鐵,故事背景設定在人市,這是一個勞動力聘用場所。毛鐵是一個性格豪放、能吃苦的重慶漢子。雖然來自農村,但靠自己的努力和堅持在人市獲得了一定地位。他領導著自己的兄弟,讓人市變得規范化、制度化、紀律化。小琴是一個青春活潑的姑娘,她對毛鐵一往情深。但毛鐵因自身的不自信和內心的窘迫而多次拒絕她。后來小琴因被任胡子逼交保護費不從而被非禮,在逃離時意外出車禍去世,毛鐵為幫小琴報仇殺了任胡子,自己也進了監獄。小說通過對毛鐵等人物的刻畫,展現了特定時代背景下,農村人在城市中的奮斗、掙扎以及他們之間的情感糾葛,反映了社會變遷對人們心理和生活的沖擊。 《秋芬當媽》呈現出的是一個獨特且引人深思的故事。長貴雇秋芬給自己當媽媽,這看似荒誕的情節背后,卻隱藏著深刻的現實考量。長貴為了讓自己的企業做大做強,不惜采取這樣具有新聞價值的手段,這反映出他在商業競爭中的焦慮與無奈。他將希望寄托于這樣一個不同尋常的舉動,試圖吸引公眾的目光,為企業帶來轉機。而秋芬,她接受了這份特殊的工作,或許是出于對金錢的需求,或許是出于對未知挑戰的好奇。但在這個過程中,她逐漸融入了這個角色,體驗到了從未有過的情感沖擊。這個故事引人深思,關于商業與道德的平衡,關于人性在利益面前的抉擇,以及關于親情的真正含義。長貴的做法雖然是為了企業的發展,但卻將親情當作了一種營銷工具,這種功利的心態讓人感到悲哀。同時,秋芬在這個過程中的內心變化也值得我們關注。她可能從最初的迷茫、困惑,到后來逐漸產生了真實的情感,這種轉變讓我們看到了人性中善良和溫情的一面。總的來說,《秋芬當媽》以其獨特的視角和情節,讓讀者對社會現象、人性以及親情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也讓大家更加珍惜真實、純粹的情感。 《還債》講述了挑水工余得水命運多舛的一生。余得水自幼隨父親挑水,卻在小小年紀接連遭遇父親落水遇難、母親因病離世的打擊。然而,生活的苦難并沒有壓垮他,他繼續以挑水為生。當自來水管進入家家戶戶,余得水失去了挑水的營生,開始跟隨黃成龍撿破銅爛鐵賣。黃成龍盜竊廠里的東西當廢品賣換錢,事發后沒有供出余得水,這份義氣讓余得水心生感激。后來,為了報答黃成龍,余得水幫他守著面臨拆遷的房子,最終因火災意外去世。他的離去令人痛心,同時也讓人思考還債的真正含義。余得水所還的不僅僅是黃成龍未告發他的那份人情,更是他內心堅守的那份道義和責任。余得水的選擇反映了他的單純和固執,缺乏對是非善惡的清晰判斷。他被情感所束縛,沒有考慮到自己的行為可能帶來的后果。然而,從另一個角度看,余得水的愚蠢也讓人心生憐憫。他在這個冷漠的世界中,極度渴望溫暖和情誼,以至于當他感受到哪怕一點點的善意時,就愿意付出一切去回報。這也反映了小人物的無奈和悲哀,他們往往因為缺乏教育和引導,無法正確處理復雜的人際關系和道德抉擇。
編輯推薦: 曾憲國善于運用原汁原味的方言進行寫作,使作品流露出濃郁的巴渝風味,讓故事更貼近重慶人的語氣、談吐與腔調。作品多以重慶的市井生活為背景,以發生在渝中區下半城真實街巷的故事和喝壩壩茶時聽到的趣聞等為素材,將其中的人物和故事生動地呈現在讀者面前。他的小說有著對親情、愛情等主題的探討,故事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是當下一些社會現象的生動寫照。總體來說,曾憲國的文筆能夠生動地展現重慶的地域特色和社會生活,引起讀者的共鳴。
曾憲國,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被認為是重慶當代致力描寫市井生活的本土核心作家之一。早年投身社會,關注底層人物,作品大多以重慶下半城社會生活的展示、地域文化的書寫,構成其特定的文學空間。代表作有長篇小說《霧都》《門朝天開》《我的名字在歌唱》,中篇小說集《嘉陵江邊一條街》《人市》《花街子》。曾獲重慶解放四十周年文學獎、重慶文學獎、重慶小說獎、紅巖文學長篇小說獎、全國城市報紙連載小說優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