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由全國婦聯研究所組織有關專家編寫的,是比較全面、系統地匯編某幾年度的婦女/性別研究發展成果和信息的連續出版的學術性、資料性工具書。它以5年為周期,《中國婦女研究年鑒( 2016~2020》是其第六卷。該書主要由前言, 2016~2020年中國婦女/性別研究概述,研究綜述(婦女/性別專題研究綜述、學科建設研究綜述),研究成果選介(課題/項目選介、論著選介、論文選介),研究機構和組織、學術活動、學者簡介、附錄條目組成。
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隸屬于全國婦聯,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Women's Studies Institute of China, WSIC)成立于1991年1月,是由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主管、具有綜合研究職能的國家級婦女研究機構。杜潔,女,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所長、研究員,中國婦女研究會副秘書長,《婦女研究論叢》主編。主要研究領域為性別平等與法律政策、婦女與發展、婦女參政、婦女組織研究等,多次參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編著論文集多部,發表論文多篇。
前言/1 重要文獻 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推動婦女理論研究創新發展 ——在中國婦女研究會學習領會、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座談會上的講話 沈躍躍/3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推動新時代婦女研究事業創新發展 ——在2018年中國婦女研究會年會上的講話 沈躍躍/12 加強制度理論研究服務新時代黨的婦女事業發展 ——在2019年中國婦女研究會年會上的講話 沈躍躍/20 研究綜述 婦女/性別專題研究綜述/31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婦女理論研究綜述(2016~2020年) 石紅梅 杜輝/31 公共政策與公共管理中的社會性別研究綜述(2016~2020年) 胡湛 李婧/48 婦女組織與婦女工作研究綜述(2016~2020年) 陳偉杰/74 婦女與就業研究綜述(2016~2020年) 蘇熠慧/93 婦女與社會保障研究綜述(2016~2020年) 黃桂霞/125 農村婦女土地權益保護研究綜述(2016~2020年) 任大鵬/142 婦女與貧困研究綜述(2016~2020年) 王宇霞 吳惠芳/163 婦女人權與法律研究綜述(2016~2020年) 王理萬/182 反對針對婦女的暴力研究綜述(2016~2020年) 祁建建/199 婦女參政研究綜述(2016~2020年) 李文/229 性別與健康研究綜述(2016~2020年) 熊雅婕 牛建林/244 婦女與教育研究綜述(2016~2020年) 李汪洋/262 婦女與科技研究綜述(2016~2020年) 章梅芳 張馨予/287 婦女與環境研究綜述(2016~2020年) 周圓/308 婦女與婚姻家庭研究綜述(2016~2020年) 馬春華/330 女性與媒介研究綜述(2016~2020年) 孫萍 曹曦予/365 女性主義藝術研究綜述(2016~2020年) 馬聰敏/384 女性與體育研究綜述(2016~2020年) 陽煜華 吳廣亮/399 女性生活方式研究綜述(2016~2020年) 林曉珊 劉新宇/433 女性與旅游研究綜述(2016~2020年) 陸繼霞/447 性別與空間研究綜述(2016~2020年) 侯杰/469 社會性別視角下的性與身體研究綜述(2016~2020年) 張育智 黃盈盈/488 男性氣質研究綜述(2016~2020年) 王晴鋒/512 少數民族婦女研究綜述(2016~2020年) 丁娥/530 受流動影響的婦女研究綜述(2016~2020年) 杜平/558 女性高層次人才研究綜述(2016~2020年) 楊慧/577 女童研究綜述(2016~2020年) 宋月萍 裴姬宏/594 老年婦女研究綜述(2016~2020年) 鐘曉慧 植子甄/618 婦女與國際關系研究綜述(2016~2020年) 王天禹 李英桃/643 國外女性/性別研究綜述(2016~2020年) 劉英 王楠 李潔/658 學科建設研究綜述/678 女性學學科發展研究綜述(2016~2020年) 魏開瓊 李卓涵/678 女性主義哲學研究綜述(2016~2020年) 肖巍 石珊/694 女性政治學研究綜述(2016~2020年) 郭夏娟/714 女性主義法學研究綜述(2016~2020年) 戴瑞君/744 女性主義經濟學研究綜述(2016~2020年) 龐曉鵬 董曉媛/761 女性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研究綜述(2016~2020年) 丁瑜 邱博文/782 女性人口學研究綜述(2016~2020年) 宋健 陳文琪/808 女性文學研究綜述(2016~2020年) 王宇/839 中國古代婦女/性別史研究綜述(2016~2020年) 徐鵬/859 中國近現代婦女/性別史研究綜述(2016~2020年) 秦方 王穎/891 研究成果選介 課題/項目選介/927 男女平等價值觀研究與相關理論探討 陳至立/927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中的婦女權益保障研究 宋秀巖/929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婦女發展道路研究 沈躍躍/930 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的性別檢審 薛寧蘭/932 調整完善生育政策對城鎮女性就業的影響機理研究 楊慧/934 非正規就業女性生育保險問題研究 莊渝霞/935 “女性淘寶店主的工作和家庭平衡”項目 佟新/937 應對性別選擇與治理出生性別比失衡 湯夢君/939 婚齡性別比與家庭穩定性關系研究 劉中一/940 婚姻擠壓背景下農村男性生命質量研究 楊雪燕/942 精準扶貧戰略下少數民族貧困地區男性的婚姻擠壓問題研究 尹旦萍/944 婚姻制度變遷中親密關系選擇的個體–社會互動研究 杜平/945 性別視角下的公立醫院醫生工作環境問題 李凌靜/946 晚清女子教育與女性形象建構研究 秦方/947 民國社會思潮與女性婚戀觀研究 杭蘇紅/949 歷代女性總集敘錄與文獻整理 趙厚均/951 女性鏡像與當代中國的主體認同(1940~2010) 賀桂梅/952 生命歷程視角下女知青老齡敘事的文化特征 劉亞秋/954 21世紀初年女性鄉土敘事潮流的崛起及其意義 王宇/955 博物館場域下的性別表征、知識生產與文化實踐研究 傅美蓉/956 弗雷澤女性主義批判理論的邏輯譜系及其現實啟示研究 戴雪紅/957 論著選介/960 《性別與生命:正義的求索》(肖巍著)/960 《正義與關懷:女性主義的視角》(宋建麗著)/960 《科學有性別嗎?》(江曉原、劉兵主編)/961 《性別平等的可持續發展》(李英桃、王海媚著)/961 《社會性別與婦女權利》(薛寧蘭著)/962 《中國女性高層次人才發展規律及發展對策研究》(佟新等著)/962 《中國兒童照顧政策研究——基于性別、家庭和國家的視角》(張亮著)/963 《性別與家庭——〈婦女研究論叢〉研究集萃(上下卷)》(杜潔、宓瑞新主編)/963 《媒體性別敏感指標:衡量媒體運行和媒體內容性別敏感的指標框架》(劉利群、陳志娟等譯)/964 《審思與重構:解讀高等教育的性別符碼》(王俊著)/964 《性別失衡與婚姻擠壓》(姜全保、李樹茁著)/965 《鄉城流動中的中國男性婚姻擠壓》(靳小怡、劉利鴿、劉紅升等著)/965 《被拐賣婚遷婦女訪談實錄》(王金玲主編)/966 《她身之欲:珠三角流動人口社群特殊職業研究》(丁瑜著)/966 《我在現場——性社會學田野調查筆記》(黃盈盈、潘綏銘等著)/967 《欲望與尊嚴——轉型期中國的階層、性別與親密關系》(肖索未著)/967 《男性妥協——中國的城鄉遷移、家庭和性別》(蔡玉萍、彭銦旎著)/968 《性/別、身體與故事社會學》(黃盈盈著)/968 《中國人的婚姻、婚俗與性愛》(尚會鵬著)/969 《性別視角下的村莊社會生活變遷——華中蓮荷村的勞動、閑暇、女性及家庭(1926~2013)》(黃玉琴著)/969 《“祖蔭”博弈與意義建構:大理白族“不招不嫁”婚姻的人類學研究》(許沃倫著)/970 《跨越門閭:宋代福建女性的日常生活》(〔美〕許曼著,劉云軍譯)/970 《宋元時代中國的婦女、財產及儒學應對》[〔美〕柏清韻(Bettine Birge)著,劉曉、薛京玉譯]/970 《技術、性別、歷史:重新審視帝制中國的大轉型》[〔英〕白馥蘭(Francesca Bray)著,吳秀杰、白嵐玲譯]/971 《三姑六婆——明代婦女與社會的探索》(衣若蘭著)/971 《明清地域社會變遷中的廣東鄉村婦女研究》(劉正剛著)/972 《“西洋鏡”里的中國與婦女——文明的性別標準和晚清女權論述》(宋少鵬著)/972 《“女界”之興起:晚清天津女子教育與女性形象建構》(秦方著)/973 《證據——上海172個慰安所揭秘》(蘇智良、陳麗菲、姚霏著)/973 《女性·婚姻與革命——華北及陜甘寧根據地女性婚姻問題研究》(岳謙厚、王亞莉著)/974 《中國共產黨的婦女福利思想與實踐》(黃桂霞著)/975 《中國共產黨婦女工作史(1949~1978)》(耿化敏著)/975 《當代中國婦女運動簡史(1949~2000)》(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編著)/975 《記憶的性別:農村婦女和中國集體化歷史》[〔美〕賀蕭(Gail Hershatter)著,張赟譯]/976 《中共歷史與理論研究(第8輯)》(楊鳳城、宋少鵬主編)/976 《性別與文化:女性詞作美感特質之演進》(〔加〕葉嘉瑩著)/977 《唐代的社會與性別文化》(〔美〕姚平著)/977 《唐代女性與宗教》(焦杰著)/978 《晚清女子國民常識的建構》(夏曉虹著)/978 《清末民初的“善女子”想象》(〔韓〕李貞玉著)/979 《浪漫的中國:性別視角下激進主義思潮與文學(1890~1940)》(楊聯芬著)/979 《隱蔽的風景——清末民初女性小說創作研究》(馬勤勤著)/980 《中國現代女性寫作的發生(1898~1925)》(張莉著)/980 《烈士風度——近現代中國的性別、犧牲與文章》(符杰祥著)/981 《性別與中國文化現代轉型》(楊聯芬主編)/981 《心靈革命:現代中國愛情的譜系1900~1950》(〔美〕李海燕著,修佳明譯)/982 《歷煉精魂:新中國戲曲改造考論》(張煉紅著)/982 《女性烏托邦:中國女性/性別研究二十講》(李小江著)/983 《中國的性/性別:歷史差異》(〔美〕王玲珍、何成洲主編)/983 《性別之惑——微文化研究(第二輯)》(滕威主編)/984 《性別視角下的中國文學與文化》(喬以鋼等著)/984 《性別與移民社會:新馬華人婦女研究(1929~1941)》(范若蘭著)/985 《多元視角下的美國女性主義文學研究》(劉英、李莉著)/985 《同性戀研究:歷史、經驗與理論》(王晴鋒著)/986 《父權制與資本主義》(〔日〕上野千鶴子著,鄒韻、薛梅譯)/986 論文選介/988 《論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時代婦女發展和婦女工作重要論述的科學內涵》(劉亞玫、張永英、楊玉靜等)/988 《習近平關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婦女發展的重要論述的核心要義》(馬焱)/988 《中國婦女/性別研究需要“學科化”的女性學嗎?》(王俊、郭云卿)/989 《性別研究的中國語境:從議題到話語之爭》(吳小英)/989 《立足問題,無關中西:在歷史的內在脈絡中建構的學科——對中國“婦女/性別研究”的思想史考察》(宋少鵬)/990 《“交叉性”流派的觀點、方法及其對中國性別社會學的啟發》(蘇熠慧)/991 《質性研究中的敘述套路:訪談的陷阱與拓展》(黃盈盈、祝璞璞)/991 《“耳聽為虛”“無法言說”與“死亡的沉默”——對語言使用的方法論反思》(張慧)/992 《女性是否比男性更清廉?——基于中國公職人員腐敗容忍度的分析》(郭夏娟、涂文燕)/992 《層級嵌入與社會工作的專業性——以A市婦聯專業社會工作服務試點為例》(陳偉杰)/993 《婦女何以成為社群主體——以G市L村婦女自組織營造經驗為例》(丁瑜)/993 《內生性脫貧視角下的農村婦女與合作組織——以山西PH與河南HN兩個農民合作社為例》(杜潔、宋健、何慧麗)/994 《“婦女貧困”路徑的減貧溢出與賦權異化——一個少數民族婦女扶貧實踐的發展學觀察》(李小云、陳邦煉、宋海燕等)/994 《扶貧車間對農村婦女空間的再造——基于河南省的一個案例》(陸繼霞、吳麗娟、李小云)/995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女性社區精英的角色實踐——基于云南大理州云龍縣N村旅游社區的個案考察》(蘇醒、田仁波)/995 《資本控制與個體自主——對國內空姐情感勞動的實證研究》(李曉菁、劉愛玉)/996 《強控制與弱契約:互聯網技術影響下的家政業用工模式研究》(梁萌)/996 《世界工廠里軍事化男性氣質的塑造與實踐——一項對富士康基層管理人員的研究》(鄧韻雪)/997 《技術、性別與身份認同——IT女性程序員的性別邊界協商》(孫萍)/997 《情感勞動中的積極體驗:深層表演、象征性秩序與勞動自主性》(梅笑)/998 《“干活時把雇主當家人,相處時把自己當外人”——住家家政工的雇主關系及情感勞動研究》(劉育婷、肖索未)/998 《“去標簽化”與“性別工具箱”:女性卡車司機的微觀勞動實踐》(馬丹)/999 《就業性別歧視案件的司法審查基準重構》(王理萬)/1000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中的婦女權益保障——基于女性主義經濟學的視角》(惠建利)/1000 《產權化改革背景下的婦女土地權益保護》(任大鵬、王俏)/1001 《“離婚冷靜期”爭議背后的幾個學術焦點》(吳小英)/1001 《言辭型職場性騷擾的司法裁判邏輯》(王天玉)/1002 《社會工作職場性騷擾與容忍度研究——兼論組織氛圍的中介效應》(吳帆、周子垚)/1003 《“積極同意”的是與非——關于美國性侵認定標準爭議的一個綜述》(郭曉飛)/1004 《關注親密伴侶間的權力:脅迫控制研究述評》(吳小沔)/1004 《價值曖昧抑或目標分異——當下中國的家庭政策及其供給機制分析》(陳映芳)/1005 《中國家庭兒童養育成本及其政策意涵》(馬春華)/1005 《人口政策議題轉換:從養育看生育——“全面二孩”下中產家庭的隔代撫養與兒童照顧》(鐘曉慧、郭巍青)/1006 《照料責任的家庭內化和代際分擔:父母同住對女性勞動參與的影響》(宋月萍)/1006 《育兒政策對婦女發展和家庭性別關系的影響——以0~3歲托育服務發展為例》(蔣永萍)/1007 《“性別–母職雙重賦稅”與勞動力市場參與的性別差異》(楊菊華)/1007 《性別觀念、性別情境與兩性的工作–家庭沖突——來自跨國數據的經驗證據》(張春泥、史海鈞)/1008 《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中國城市女性的生育偏好與生育計劃》(靳永愛、宋健、陳衛)/1008 《全面兩孩政策執行中生育成本的分擔——基于國家、家庭和用人單位三方視角》(宋健、周宇香)/1009 《女性家庭權力、夫妻關系與家庭代際資源分配》(鄭丹丹、狄金華)/1009 《扶上馬再送一程:父母的幫助及其對子女贍養行為的影響》(許琪)/1010 《母職的經紀人化——教育市場化背景下的母職變遷》(楊可)/1010 《城市中產階層女性的理想母職敘事——一項基于上海家庭的質性研究》(陳蒙)/1011 《學哺乳:基于網絡社區中媽媽關于母乳喂養討論的話語分析》(周培勤)/1011 《中國單身女性的困境:多元交叉的社會壓力和歧視》(龔婉祺、郭沁、蔣莉)/1012 《透視流動家庭:文化規范與生活實踐互構下的性別秩序》(杜平)/1012 《生命歷程理論視角下女性跨省婚姻遷移決策的代際變遷——以杭州市蕭山區江濱村“外來媳婦”為例》(張冠李)/1013 《勞累、拉扯與孤單:“老漂”母親的母職實踐及回應》(卜娜娜、衛小將)/1013 《有錢就有好女兒——越南新娘對“貼補娘家”行為的解釋》(黃鵬麗、何式凝)/1014 《緬甸的女兒:跨境女性移工在瑞麗的匯款實踐與情感連接》(陳雪)/1015 《陪讀媽媽:性別視角下農村婦女照料勞動的新特點——基于陜西省Y縣和河南省G縣的調查》(吳惠芳、吳云蕊、陳健)/1015 《主體民族志研究:布與貴州苗寨的當家女人》(簡美玲)/1016 《社會性別視野中的非遺傳承人保護路徑探索——基于回族女性傳承人的討論》(梁莉莉)/1016 《“人”的再生產——清末民初誕生禮俗的儀式結構與社會意涵》(李潔)/1017 《儀式、角色表演與鄉村女性主體性的建構——皖東T村婦女“做會”現象的深描》(陸益龍)/1017 《從“回娘家”到“聯誼會”:外嫁女的“報”與新宗族主義的興起》(王倩楠、何雪松)/1018 《代際責任、通婚圈與農村“天價彩禮”——對農村彩禮機制的理解》(楊華)/1018 《“議彩禮”:論農村彩禮形成機制中的道德嵌入性——基于甘肅L縣的案例分析》(王思凝、賈宇婧、田耕)/1019 《重塑社會活力:性別圖景中的鄉村教師和學校》(鄭新蓉、姚巖、武曉偉)/1019 《農村女性利益訴求表達行動的邏輯理路——基于路易島的案例研究》(陳濤、鄭玉珍)/1020 《訓誡女人:儒家女教的知識生產與話語機制》(柯倩婷)/1020 《孝女與虎患——以明清長三角地區方志記載為中心的討論》(徐鵬)/1021 《金枝玉葉與收支困局——清代中后期公主經濟境遇考察》(毛立平)/1021 《以女俗論教化:晚清來華傳教士的“文明”教程》(楊劍利)/1022 《晚清北京女學人物發覆》(夏曉虹)/1022 《〈天義〉的無政府共產主義視野與何震的“女子解放”》(劉人鵬)/1023 《從幽閉到出走——清末民初女性困頓–解放話語形成及實踐》(秦方)/1023 《晚清至民國“勞動”觀下的婦女家庭勞動》(王燕)/1024 《“觀念解放”還是“情感解放”?——民初湖南新女性“離家”的實踐困境》(杭蘇紅)/1024 《承前啟后:1929~1933年間勞動法對現代母職和父職的建構》(王向賢)/1025 《現代性的另類追尋——費達生20世紀20~40年代的社會改革研究》(金一虹、楊笛)/1025 《價值、制度、事件:“男女同工同酬”與勞動婦女主體的生成》(宋少鵬)/1026 《團結與改造:從舊產婆到社會主義接生員——以上海為例的討論》(王瀛培)/1027 《資源、技術與政策:婦女的角色轉變——以近現代的膠東漁村為例》(王楠)/1027 《為什么反思“革命與婦女解放”成了女性的專業》(鐘雪萍)/1028 《關于中國革命與性別平等/解放的理論再思考》(王玲珍)/1028 《當代馬克思主義–女權主義理論視野下的共和國性別史研究》(董一格)/1029 《新文化運動與“女性主義”之誕生》(楊聯芬)/1029 《延安經驗:從“婦女主義”到“家庭統一戰線”——兼論“革命中國”婦女解放理論的生成問題》(董麗敏)/1030 《“新的寫作作風”——探討丁玲整風之后的報告文學寫作》(劉卓)/1030 《人民文藝中的婚姻家庭敘事與婦女解放的歷史經驗》(賀桂梅)/1031 《農村性別觀念的現代性改造——以20世紀50年代陜西地區的流動放映為例》(郭燕平)/1031 《農忙托兒所與鄉村再造——李凖〈農忙五月天〉里的制度與人心》(梁苑茵)/1032 《“再使風俗淳”——從李雙雙們出發的“集體化”再認識》(程凱) /1032 《東亞反性侵電影的敘事成規、現實語境與性別文化——為什么〈嘉年華〉不是中國版〈熔爐〉?》(魏英)/1033 《鄉村春晚、女性主體性與社會主義鄉村文化——以浙江省縉云縣壺鎮為例》(辛逸、趙月枝)/1033 《視線向東:接納東歐女性主義》(汪琦著、陳密譯、閔冬潮校)/1034 《查特吉論印度民族主義敘事中的女性議題》(陳義華、王偉均)/1034 《如何認識性工作——國外女權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相關論爭的歷史演進》(蘇紅軍)/1035 《納薩爾運動中的女性:反叛的行動與壓制的身體》(王晴鋒)/1036 研究機構和組織、學術活動、學者簡介 研究機構和組織簡介/1039 長春師范大學性別文化研究所/1039 山東女子學院/1040 湖南省婦女兒童健康與發展研究中心/1041 云南省社會科學院社會性別與參與式研究中心/1042 附:前五卷年鑒已介紹過的研究機構、學術團體名錄/1044 學術活動簡介/1051 學者簡介/1084 王向賢/1084 王宇/1084 王楠/1085 王新宇/1085 牛建林/1086 尹旦萍/1086 石紅梅/1087 朱驊/1087 包蕾萍/1087 任大鵬/1088 劉小楠/1088 劉鴻雁/1089 杜潔/1089 李婷/1090 宋少鵬/1090 宋月萍/1091 宋建麗/1091 吳小英/1091 張永英/1092 趙群/1092 耿化敏/1093 郭愛妹/1093 康沛竹/1094 鹿錦秋/1094 章梅芳/1095 梁麗霞/1095 靳小怡/1096 賀桂梅/1096 附錄 2016~2020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與性別相關項目索引/1099 論著索引/1116 博士學位論文索引/1149 婦女/性別研究學術刊物及專欄名錄/1158 婦女/性別研究網站名錄/1167 婦女/性別研究微信公眾號簡介/1171 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簡介/1173 主編簡介/1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