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英語學習者課堂會話自我修補多模態語料庫建設與應用研究”(項目編號:19BYY094)的最終研究成果。旨在運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采集發生在我國大學英語專業課堂實況語料,經攝制、轉寫、切分和多層次標注建成約30萬詞的電子文庫即《大學英語學習者課堂會話修補多模態語料庫》(MultimodalCorpusofCollegeEnglishClassroomSelf-repairs,MCCECSER)。在此基礎上,對學習者會話自我修補過程中的言語錯誤、錯誤監控、類別、頻率、有效性、作用機制以及其它中介語特點與發展規律等進行研究,觀察學習者修補前、中、后的音韻調特征以及手勢、眼神、面部表情等非言語模態,探究修補言語模態與非言語模態如何整合,達到修補和習得的全過程,提出并驗證修補機制是多模態資源協同作用的共同體這一觀點。最后得出對外語教學的啟發,指出外語教學改革今后發展的方向和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