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經濟理論話語權的爭奪日益激烈,在經濟學教學中幫助學生理清西方經濟學發展脈絡和主線,掌握經濟學基本理論和分析方法,還要幫助學生樹立對待西方經濟學的科學態度和正確立場。本書從作者經濟學教學實踐出發,結合學生理論學習中存在的困惑和問題,試圖從資本主義發展歷史和西方經濟理論產生背景的歷史維度、西方經濟學對資本主義困境的解釋力有限的現實維度、西方經濟理論與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對比的理論維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實踐維度這四個維度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考核要求等方面展示教學案例及其使用。促進對于西方經濟學的正確理解和應用,將對社會性質、具體國情、傳統文化、適用條件等差異的考量融入教學過程中,提升教學效果,加強價值引領。
樊曉燕,山東濟寧人,法學博士,西安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和西方經濟學理論的教學與研究,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與實踐。現任陜西省資本論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高校經濟理論與思政教改研究會常務理事、陜西省經濟學會理事。近年來主持研究課題10余項,其中省級以上課題4項,多次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和教育哲學社會科學重大項目的研究,先后出版獨立撰寫和參編著作6部,發表論文20余篇。
目錄
第一章經濟學課程思政的背景和要求
第一節時代之變
一、經濟發展面臨新的形勢
二、意識形態工作面對新的問題
三、課程思政建設提出新的要求
第二節理論之問
一、堅持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指導地位
二、挖掘中華傳統經濟思想的理論智慧
三、辯證看待西方經濟學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節現實之思
一、全面總結中國經濟建設的經驗
二、正確認識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三、經濟學課程思政建設面臨的現實困境
第二章歷史維度
第一節追逐財富
一、自由貿易原則的演變
二、壟斷與競爭的關系
三、貨幣體系的大國博弈
第二節大國崛起
一、多種因素影響下的英國工業革命
二、美國穩健崛起的對外經濟策略
三、德國社會市場經濟理念和實踐
第三節政府角色
一、美國的農業補貼政策
二、英國的國民健康服務體系
三、新加坡的住房保障政策
第三章現實維度
第一節經濟危機
一、19291933年美國大蕭條
二、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
三、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
第二節經濟全球化
一、跨國公司的發展和特點
二、美國制裁委內瑞拉石油工業
三、中美貿易摩擦
第三節現代化的不同模式
一、現代化的概念
二、華盛頓共識
三、各種市場經濟模式
第四章理論維度
第一節貧困治理理念
一、涓滴效應
二、馬克思的反貧困思想和中國實踐
三、馬爾薩斯的貧困理論及其反思
第二節政府和市場的關系
一、習近平經濟思想對政府市場二元分析范式的超越
二、正確處理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的關系
三、地方政府在市場經濟發展中的角色轉變
第三節政策選擇的智慧
一、兩種貨幣需求理論的比較
二、馬克思對薩伊定律的批判
三、馬克思和凱恩斯需求理論的比較
第五章實踐維度
第一節比較優勢
一、新能源汽車行業加入WTO的突破發展之路
二、中國自由貿易區的比較優勢
三、亞洲四小龍的崛起
第二節變與不變的奧秘
一、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
二、精準扶貧中的袁家村現象
三、兩山理論與安吉實踐
第三節一帶一路的經驗
一、中蒙俄經濟走廊的建設
二、中亞地區的經濟合作
三、一帶一路與人民幣國際化
第六章傳統維度
第一節中國古代經濟思想
一、最早的經濟
二、義利觀
三、生態觀
四、民本觀
第二節中國古代經濟改革
一、政府的作用
二、重視農業發展
三、基礎設施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四、減負與增稅
第三節中國古代經濟發展智慧
一、比較優勢與產業結構
二、古代對外貿易
三、外交政策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