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經(jīng)地義》、《退避三舍》、《石破天驚》、《螳螂捕蟬》、《鐵石心腸》、《談虎色變》、《玩火自焚》、《亡羊補牢》、《望梅止渴》、《望塵莫及》、《危在旦夕》……《中華故事選集》選取精彩的歷史故事、歷代文人故事、趣味對聯(lián)故事、民間故事、古詩故事、寓言故事、成語故事等來展現(xiàn)我國燦爛的文化。
第一章中國歷史故事選編
盤古開天辟地
黃帝戰(zhàn)蚩尤
唐堯的故事
虞舜的故事
夏禹的故事
夏禹治水
成湯的故事
周文王的故事
周王朝分封諸侯
千金買一笑
齊桓公的故事
管仲和鮑叔牙的故事
楚莊王的故事
老子的故事
孔子周游列國
齊景公和晏平仲
程嬰救孤
孫武的故事
勾踐滅吳誅文種
三家分晉的故事
商鞅的故事
田忌賽馬
減灶計
扁鵲的故事
孟嘗君收養(yǎng)門客
信陵君的故事
秦始皇的故事
項羽的故事
呂后的故事
韓信分油
李廣傳奇
蘇武牧羊
曹沖稱象
火燒赤壁三分鼎立
士別三日,刮目相看
楊修終被聰明誤
一身是膽
關羽大意失荊州
劉備遺恨失吞吳
蜀吳連和拒曹魏
諸葛亮七擒孟獲
揮淚斬馬謖
空城計
囊螢夜讀
棄子救國
火上澆油
不打不相識
鐵杵磨成針
施計敗叛軍
出奇制勝
出奇兵奪城池
圍爐定計取天下
楊家將
狄青奮發(fā)進取
包拯判案
司馬光砸缸
抗金英雄岳飛
戚繼光抗倭
鄭成功收復臺灣
第二章 歷代文人故事選編
孟子認錯
屈原投江報國
張良橋下拾鞋
司馬相如的琴聲
異人東方朔
曹植七步成詩
諸葛亮和他的鵝毛扇
田園詩人陶淵明
七歲作詩的駱賓王
王勃一字千金
“詩圣”杜甫
“詩仙”李白
杜牧幡然醒悟
王維“公關”中狀元
翰林學士白居易
韓愈寫文除鱷魚
范仲淹的憂與樂
歐陽修趣事
王安石尋求“生花筆”
大文豪蘇軾
秦觀新婚遇三難
李清照用真情寫詞
辛棄疾活捉叛徒
料事如神劉伯溫
唐伯虎得名
徐文長壽禮鬧壽堂
鐵嘴紀曉嵐
鄭板橋畫竹
梁章 鉅著述可等身
劉半農(nóng)和“她”
家有“母老虎”的胡適
興趣廣泛的茅盾
勤儉一生的老舍
郭沫若改聯(lián)救少女
第三章 趣味對聯(lián)故事選編
諷嘲聯(lián)
解縉宴會聯(lián)嘲權臣
解縉書聯(lián)取笑秀才
戲謔聯(lián)
蘇東坡戲聯(lián)友名對
蘇東坡改聯(lián)誆權貴
蘇東坡兄妹互戲聯(lián)
東坡斜矣,安石過也
解縉改聯(lián)巧用諧音
乾隆帝欽點探花郎
紀曉嵐逗四叔四嬸
紀曉嵐、彭云楣戲?qū)?br />
馮誠修設聯(lián)解“老頭”
游戲聯(lián)
諸葛亮一生數(shù)字對
靈隱寺老僧妙續(xù)對
蘇東坡、秦少游聯(lián)對
蘇小妹巧吟限字詩
蘇小妹長思得巧聯(lián)
王安石三難蘇東坡
劉伯溫答聯(lián)當軍師
神童解縉對對聯(lián)
你變我變都是妙聯(lián)
炭黑火紅谷黃米白
唐伯虎鄉(xiāng)野游戲?qū)?br />
馮夢龍對私塾先生
金圣嘆巧作拆字聯(lián)
金圣嘆趣聯(lián)驚四座
何荷花好?甚葚子甜?
周漁璜一聯(lián)救書生
周漁璜答對顯奇才
周漁璜對聯(lián)井噴水
乾隆出試考生
乾隆皇帝出回文聯(lián)
歌姬出對難乾隆帝
紀曉嵐善于對難對
紀曉嵐八縣嵌一聯(lián)
紀曉嵐對聯(lián)獲探親
紀曉嵐巧應船夫?qū)?br />
鄭板橋出游得佳聯(lián)
李調(diào)元夫妻對小童
李調(diào)元善博采眾長
林則徐幼時三巧對
張之洞參加童子試
吳趼人應答兩秀才
小神童要當大總統(tǒng)
李大釗妙對答舅子
幼年蔡鍔巧對考官
華羅庚巧聯(lián)驚四座
金庸綴書名首字聯(lián)
女神童妙對女皇帝
黃犬吠巧對白雞啼
呂蒙正聯(lián)對結良緣
女婿諧音妙撰
一副有趣的拆字對
夏言有才不在年少
燕人桃花鶯穿柳葉
燕語微風鶯啼細雨
尼姑出對聯(lián)選人才
敲響金鐘不忘米粉
觸景生情聯(lián)成難對
一聯(lián)道出“老婆”由來
書童答對救了書生
秀才對異字同音聯(lián)
縣太爺析聯(lián)釋尼姑
逃難路上姑嫂戲?qū)?br />
楹聯(lián)家征對回文聯(lián)
四百年后才得妙對
高明高明確實高明
全家四口對聯(lián)比賽
笑話聯(lián)
裝神弄鬼報復秀才
跛腳雞巧對獨眼龍
行業(yè)聯(lián)
行業(yè)特色獨具一格
潮州韓江酒樓奇聯(lián)
豆腐店話改革新風
勸諫聯(lián)
王安石聯(lián)難蘇東坡
朱元璋深山訪賢人
自勉聯(lián)
董其昌題聯(lián)寓志趣
劉海粟的自勉對聯(lián)
朱經(jīng)畬遺聯(lián)傳千古
春聯(lián)
王羲之巧貼半截對
祝枝山寫聯(lián)戲財主
哭哭啼啼凄凄慘慘
婚聯(lián)
秦少游聯(lián)求蘇小妹
蘇小妹三難新郎聯(lián)
王寶釧聯(lián)考薛平貴
周文賓對聯(lián)表衷情
文必正巧對結姻緣
程敏政奇才得佳人
湯顯祖洞房續(xù)趣聯(lián)
丘溶巧對聯(lián)結良緣
俊小姐撰聯(lián)擇佳婿
趕考途中巧得佳偶
方明秋巧聯(lián)成雙喜
倪家少女出聯(lián)選夫
老先生巧對擇賢婿
采桑女出聯(lián)擇夫婿
漁家女出聯(lián)試書生
僧尼還俗聯(lián)結姻緣
壽聯(lián)
東坡改聯(lián)點石成金
戴衢亨揮毫撰壽聯(lián)
乾隆和紀曉嵐壽聯(lián)
李紹仿用年號撰聯(lián)
挽聯(lián)
小鳳仙吊蔡鍔名聯(lián)
夾英文字母的挽聯(lián)
名勝聯(lián)
趙孟煩題靈隱寺聯(lián)
徐文長題孟姜女廟
四才子西湖趣讀聯(lián)
錦帶橋巧對保傲塔
安徽黃山九龍瀑聯(lián)
灌縣青城山的聯(lián)語
青海湖的日月山碑
桂林斗雞山的妙聯(lián)
梅嶺佳聯(lián)天然巧合
黃果樹觀瀑亭楹聯(lián)
望仙山古廟的趣聯(lián)
鼓浪嶼魚腹浦楹聯(lián)
“四仙橋”偶對“十佛寺”
天心閣水井亭楹聯(lián)
雙溪橋上續(xù)寫妙聯(lián)
唐伯虎祠堂辯冤聯(lián)
綜合聯(lián)
倫文敘考狀元妙對
中國人聯(lián)勝日本人
世界上小的對聯(lián)
彈丸之地的回文對
第四章 民間故事選編
重陽登高的故事
田螺姑娘
天宮里的餅
美味臘八粥
書法救災民
孟姜女哭長城
縣官拉船
周處除三害
女媧補天
一幅壯錦
李寄殺蛇
趙廣斷指
賣詩的乞丐
神女廟的烏鴉
水滴石穿
神農(nóng)嘗百草
西門豹治鄴
牛郎織女
寶蓮燈
木蘭從軍
歌仙劉三姐
八仙過海
白蛇傳
梁山伯與祝英臺
趙州橋的傳說
龍女緣
東坡肉
明珠
第五章 古詩故事選編
妙筆生花
仙鶴遠去
杜甫游泰山
嫦娥奔月
人日詩
孟郊走馬觀花
終成眷屬
強盜不搶的詩人
補字
憂國的李白
看畫作詩
破鏡重圓
以詩結緣
送別
寒食節(jié)的由來
賈島尋隱者
少年讀書郎
作詩勸母
他在釣什么
漂泊的杜甫
紅葉夫妻
“違章 “考生
酒館唱詩
周穆王尋仙
動聽的竹枝曲
救命的七步詩
江南采蓮女
深秋美景
李白乘舟還鄉(xiāng)去
李賀投筆
得罪皇帝的詩人
美酒招客來
思鄉(xiāng)
貧苦的詩人
聰明的汪倫
街頭讀詩
回鄉(xiāng)的老人
兩個雞蛋四句詩
寫給妻子的信
悲慘的守邊人
第六章 寓言故事選編
打獵的方法
“需要”帶來智慧
持竿進城
岔路尋羊
魯人搬家
三兄弟分家
學唱歌
沒病找病
晚年求學
路遇強盜
丟斧子
種樹的道理
被冤枉的醫(yī)生
屠龍的本領
以德報怨
喜歡炫耀的猴子
學說齊語
陶器與玉杯
不聽勸的倔人
父子養(yǎng)蜂
防虎
跳鼠和獅子
神魚
燒房滅鼠
黃牛下水
挖井得一人
可憐的小鹿
盲人摸象
公孫儀吃魚
違約
真假難辨
魯生仿鼎
東郭先生和狼
古書與古董
惡狗攔路
共命鳥
宋國的昏君
修房
騙人的法術
如何葬馬
第七章 成語故事選編
愛屋及烏
按兵不動
按圖索驥
拔苗助長
百步穿楊
百折不回
班門弄斧
半途而廢
杯弓蛇影
閉門思過
不恥下問
不可救藥
滄海一粟
車水馬龍
重蹈覆轍
出爾反爾
打草驚蛇
倒行逆施
得意忘形
東施效顰
得隴望蜀
惡貫滿盈
爾虞我詐
分道揚鑣
奉公守法
負荊請罪
赴湯蹈火
高山流水
高屋建瓴
廢寢忘食
邯鄲學步
沆瀣一氣
鶴立雞群
后顧之憂
后來居上
狐假虎威
畫龍點睛
黃粱一夢
戶限為穿
家徒四壁
狡兔三窟
舉案齊眉
舉棋不定
鞠躬盡瘁
舉一反三
開誠布公
開卷有益
刻舟求劍
口蜜腹劍
濫竽充數(shù)
厲兵秣馬
勵精圖治
利令智昏
老當益壯
孟母三遷
迷途知返
明察秋毫
名落孫山
模棱兩可
墨守成規(guī)
目不識丁
量體裁衣
南柯一夢
怒發(fā)沖冠
嘔心瀝血
鵬程萬里
破釜沉舟
蚍蜉撼樹
匹夫之勇
萍水相逢
平易近人
撲朔迷離
欺世盜名
奇貨可居
杞人憂天
黔驢技窮
巧奪天工
輕車熟路
請君入甕
罄竹難書
趨炎附勢
千鈞一發(fā)
如火如荼
如鳥獸散
如魚得水
入木三分
塞翁失馬
三顧茅廬
三令五申
拾人牙慧
勢如破竹
手不釋卷
水滴石穿
四面楚歌
生花妙筆
生靈涂炭
螳臂當車
天花亂墜
天經(jīng)地義
退避三舍
石破天驚
螳螂捕蟬
鐵石心腸
談虎色變
玩火自焚
亡羊補牢
望梅止渴
望塵莫及
危在旦夕
圍魏救趙
聞雞起舞
下筆成篇
笑里藏刀
胸有成竹
栩栩如生
雪中送炭
一丘之貉
一毛不拔
一箭雙雕
葉公好龍
夜郎自大
掩耳盜鈴
鑿壁偷光
《中華故事選集》:
這時候,有一個黎族首領叫蚩尤,十分強悍。傳說蚩尤有81個兄弟,他們?nèi)敲瞳F的身體,銅頭鐵額,吃的是沙石,兇狠無比。他們還制造刀戟弓弩等各種各樣的兵器,常常帶領他們的部落,侵略別的部落。
有一次蚩尤侵占了炎帝的地方,炎帝起兵抵抗,但他不是蚩尤的對手,被蚩尤打敗了。炎帝沒法子,逃到涿鹿請黃帝幫助。黃帝早就想除去這個部落的禍害,就聯(lián)合各部落,準備人馬,在涿鹿的田野上和蚩尤展開一場大決戰(zhàn)。
關于這次大戰(zhàn),有許多神話式的傳說。據(jù)說黃帝平時馴養(yǎng)了熊、羆、貔、貅、疆、虎六種野獸,在打仗的時候,就把這些猛獸放出來助戰(zhàn)(有人認為,傳說中的六種野獸實際上是以六種野獸命名的氏族)。
蚩尤的兵士雖然兇猛,但是遇到黃帝的軍隊,加上這一群猛虎兇獸,也抵擋不住,紛紛敗逃。
黃帝帶領士兵乘勝追殺,忽然天昏地暗,濃霧迷漫,狂風大作,雷電交加,使黃帝的士兵無法追趕。
原來蚩尤請來了“風伯雨師”助戰(zhàn)。黃帝也不甘示弱,請?zhí)炫畮椭?qū)散了風雨。一剎那間,風止雨停,晴空萬里,黃帝終于把蚩尤打敗了。
也有一種傳說,蚩尤先用妖術制造了一場大霧,使黃帝的士兵迷失方向。黃帝用“指南車”來指引,帶領士兵,沿著蚩尤逃跑的方向追擊,結果把蚩尤捉住殺了。這些神話說明這場戰(zhàn)爭是非常激烈的。
各部落看到黃帝打敗了蚩尤,都挺高興。黃帝受到了許多部落的擁護。但是后來炎帝族和黃帝族也發(fā)生沖突,雙方在阪泉(今河北省涿鹿縣東南)打了一仗,炎帝失敗。從此,黃帝成了中原地區(qū)的部落聯(lián)盟首領。
唐堯是黃帝的玄孫,本名放勛,是繼黃帝之后的一代圣明君主。放勛成年后,受封為陶地(今山東省定陶縣西北)的首領,后來他又遷都到平陽,建立了唐國,所以人們稱放勛為陶唐。而史書上稱他為唐堯,這是放勛死后的謚號。
唐堯從小就很聰明,明辨是非,做事一絲不茍,人們都喜歡他。雖然他是明君的后裔,門第高貴,家產(chǎn)豐饒,對人卻十分親近謙和,人們都愿意與他來往。人們說,遠望他時,覺得他像撒播雨露的云彩;接近他時,感到他似溫暖照人的太陽。
唐堯繼位為君后,非常關心百姓的疾苦。為了幫助人們掌握生產(chǎn)季節(jié),他派出許多官員去各地考察日月星辰,據(jù)此定出歷法,把一年分為春夏秋冬四季,告訴人們按季節(jié)及時播種收獲。他選賢任能,勤勞國事。在他的領導下,各部族都緊密團結,相親相愛,人民安居樂業(yè),生活幸福,史稱盛世。
不幸的是,有一年國內(nèi)水災為患,人民叫苦連天。堯非常憂慮地問百官:“誰能夠擔任消除水災的重任?”有一個叫放齊的大臣回答:“您的兒子丹朱可以勝任。”堯聽了,臉色一變,說道:“哼!你們也許不了解我的兒子,常言說,‘知子者莫如父’,我了解他。丹朱是一個脾氣暴躁、性格乖僻的人,他怎么能夠擔任這樣的工作呢?” 又有一個大臣奏道:“水官共工可以辦這樣事。
”堯聽了又搖了搖頭,說道:“共工說話很好,可是他的心地很壞,不懂得尊敬別人,犯了彌天大罪,不能用他。”接著,他對掌管四時的官嘆了一口氣,說道:“唉……你看這洪水這樣厲害,大水滾滾地流,地上的農(nóng)作物都被洪水沖走了,民不聊生,有什么人可以治它呀?”朝中的大臣們面面相覷,后,有人提道:“鯀可以辦這件事。”堯一聽見鯀的名字,又搖搖頭,說道:“鯀這個人不聽從命令,而且常常陷害好人,他是不可靠的,恐怕難以擔此重任。”掌管四時的官司只得回奏道:“啟稟陛下,朝中除了鯀之外,再沒有別人可以治水了,為什么不讓鯀試一試呢?如果他實在辦不好,再把他辭退,陛下以為如何?” 堯覺得實在找不到另外更合適的人,只好點點頭,答應讓鯀治水。
果然不出堯所料,鯀實在是一個無能之輩,他用了9年的時間,始終沒有把水患治好。在那個時代,如果一個大臣不能完成皇帝的使命而告失敗的話,那他會受到極嚴重的懲罰。鯀自然也不例外。他失敗了,遭到堯的賜死。倒是后來他的兒子禹,受了帝舜之托,把水患治好了。
堯在位70年后,他知道自己年紀大了,不能再處理國家大事,應該把皇位讓給一個年輕有為的人。照以往的慣例,他應該把皇位讓自己的兒子丹朱來繼承,可是他心中有數(shù),知道丹朱是一個不肖之徒,根本沒有資格當皇帝。于是他下定決心,不把皇位讓給兒子,而要讓給一個有德有才的青年。
有一天,堯把手下的大臣們召集到身邊,對他們說道:“你們誰能夠繼承朕的皇位?只管坦白奏來。” 大臣們一聽,相視愕然,因為他們?nèi)f萬沒想到,堯竟然要把皇位讓給別人,而不傳給兒子。可是誰敢說自己有資格繼承皇位呢?于是眾人齊聲地回答:“臣等愚昧無知,不敢繼承皇位。” “既然如此,”帝堯微微一笑地說道,“你們可以推舉個人,讓朕參考。不管他是貴族國戚,還是荒野隱居的賢士。” 大臣們彼此商議了一陣,后想到了一個人,于是異口同聲地向堯推薦,說道:“陛下,我們確實知道民間有一個未婚的青年可以繼承帝位,他的名字叫虞舜。” 堯聽見虞舜這個名字,立刻說道:“很好,朕也聽過他的名字,可是不知道他的為人如何。” 掌管四時的官答道:“舜是一個盲人的兒子,父親很頑固,母親早亡,繼母非常囂張,有一個弟弟,也很驕橫不通情理,可是舜非常孝順,對弟弟也很友善。” 堯一聽,心中非常高興,對大臣們說道:“好極了,讓我試試他。”于是下命令,先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舜,為的是要知道他能否理家,如果他能理家,那么他也就能夠治理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