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外婆都是中醫,在小鎮上開了個診所。童年時,便常在診所中看外公診脈,外婆抓藥。藥香滿衣,陽光滿窗,那樣溫靜恬淡的時光。
一小格一小格的藥柜,外面用端秀的小楷標上了藥草名,甘草、半夏、澤蘭、佩蘭、菖蒲、半枝蓮、紫蘇、白芷、辛夷、連翹……手指一個個拂過,仰著頭看。那些藥草名,很親切,很素樸,詩意彌漫,且趣味盎然,仿佛一個一個生動的朋友。
中藥名極美,甘草、半夏、澤蘭、佩蘭……如同詞牌名一般,念之似有沉香縈繞唇齒之間。將中草藥名寫入詩詞之中,這在歷代文人墨客中不占少數。那些詩詞仿佛散發著藥香,而那些藥草之名,本身也沉淀了古雅的詩意,裊裊如一個渺遠的夢境。本書文辭簡潔雋美帶領大家一起進入那個本草芬芳的世界。
張覓
曾用筆名葉溪、云萱。經濟學學士,文學碩士,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作品散見于《青年文摘》《特別關注》《格言》《視野》等全國近百家報刊,并被收入多種文集。出版有《微藍的四月》、《詩詞美人》等多部作品。曾為編輯、翻譯,現為高校教師。文字柔美,風格恬靜清新,深受讀者好評。
丁香:芭蕉不展丁香結, 同向春風各自愁 / 1
忍冬:金銀藤合兩鴛鴦,最喜凌冬耐雪霜 / 5
款冬:十二街中春雪遍,馬蹄今去入誰家 / 9
菊花: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 12
茉莉:情味于人最濃處,夢回猶覺鬢間香 / 16
含笑:自有嫣然態,風前欲笑人 / 19
菖蒲: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 / 22
紅花: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 / 26
豆蔻: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 / 29
生姜:采從碧海上,來自謫仙家 / 31
桃花: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 35
杏花: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 38
梨花:天姿靈秀,意氣殊高潔 / 42
玫瑰:為報朱衣早邀客,莫教零落委蒼苔 / 44
梅花: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 49
桂花: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 53
荷花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 55
梔子:婦姑相喚浴蠶去,閑看中庭梔子花 / 58
芍藥: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 62
牡丹: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 65
桔梗:春來桔梗嫩苗生,煮食須知味最精 / 69
辛夷:春雨濕窗紗,辛夷弄影斜 / 71
杜仲:杜仲求仙食此成,即將妙藥借佳名 / 73
瞿麥:木棉高長云成絮,瞿麥平鋪雪作花 / 75
紫蘇:葉能達表溫中氣,子可消痰定喘吁 / 77
紫薇:誰道花無百日紅,紫薇長放半年花 / 79
紫菀:紫菀丹丘曾有約,赤松黃石肯相攜 / 81
甘草:部分上下俱無犯,性適寒溫兩不妨 / 83
半夏:江皋歲暮相逢地,黃葉霜前半夏枝 / 86
當歸:治血當歸一物精,去瘀還可令新生 / 90
茯苓:千年茯菟帶麟光,太華峰頭得最珍 / 93
枇杷:有果實西蜀,作花凌早寒 / 96
栗子:老去自添腰腳病,山翁服栗舊傳方 / 99
橘子:醉別江樓橘柚香,江風引雨入舟涼 / 101
白芷:陽明頭痛治風邪,白芷辛香可辟蛇 / 103
百合:爾叢香百合,一架粉長春 / 105
黃芪:白發敲簪羞彩勝,黃芪煮粥薦春盤 / 108
薤白:束比青芻色,圓齊玉箸頭 / 110
慈姑:茨菰無暑性,芙蕖有涼姿 / 111
白蘋:送人發,送人歸,白蘋茫茫鷓鴣飛 / 114
蓍草:數靈不用蓍草占,機秘時將道眼照 / 116
茴香:防己一身如竹瀝,茴香何日拜朝廷 / 118
沉香:宿酒才醒厭玉卮,水沉香冷懶熏衣 / 120
遠志:遠志多將小草充,誰知出處不相同 / 122
獨活:再枕涼生冰簟滑,石鼎聲中幽獨 / 124
防風:滿地繁花紛墜紅,單衣小立暗防風 / 128
黃連:袖口香寒,心比秋蓮苦 / 130
薄荷:薄荷花開蝶翅翩,風枝露葉弄秋妍 / 132
桂圓:臂破皆走盤,顆顆夜光珠 / 136
蒼耳:采采卷耳,不盈頃筐 / 138
佛手:丹葩羔漆細馨浮,蒼葉輕排指樣柔 / 140
石榴:山崦誰家綠樹中,短墻半露石榴紅 / 143
山藥:秋夜漸長饑作祟,一杯山藥進瓊糜 / 146
人參:想把文章合夷樂,蟠桃花里醉人參 / 150
靈芝:靈芝生王地,朱草被駱濱 / 153
大棗:二月曲江頭,雜英紅旖旎 / 156
銀杏:絳囊初入貢,銀杏貴中州 / 159
烏頭:從容待烏頭變黑,枯柳生稊 / 162
艾草:日暖桑麻光似潑,風來蒿艾氣如薰 / 164
蒲草:蒲草韌如絲 磐石無轉移 / 166
益母草:若還求嗣須常服,子葉花根并用精 / 168
萱草:萱草生堂階,游子行天涯 / 170
車前草: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 172
羊躑躅:楓林翠壁楚江邊,躑躅千層不忍看 / 174
鴨跖草:蜂兒辛苦多官府,蝴蝶花間自在飛 / 177
仙鶴草: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 179
夏枯草:葉同旋覆無殊種,花似丹參一樣開 / 182
相思子: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 184
玉簪花:瑤池仙子宴流霞,醉里遺簪幻作花 / 187
合歡花:夜合枝頭別有春,坐含風露入清晨 / 190
枸杞子:上品功能甘露味,還知一勺可延齡 / 194
使君子:兩兩輕紅半暈腮,依依獨為使君回 / 197
女貞子:女貞花白草迷離,江南梅雨時 / 199
虞美人:撫騅欲下重相顧,艷態花無主 / 201
木蝴蝶:唯獨吾愚,代為蝴蝶 / 204
紅姑娘:霞綃裹處,櫻唇微綻,靺鞨紅殷 / 206
徐長卿: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 209
劉寄奴: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 212
何首烏:試采上陽何首烏,刮切仍致苦竹刀 / 214
穿心蓮:胸中荷花,西湖秋英 / 217
千里光: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 219
牽;ǎ呵嗳怪耋雍嗡,插髻燁燁牽; / 221
曼陀羅:摩舍那灘沖石過,曼陀羅影漾江流 / 226
半枝蓮:益母靈芝生紫草,淡竹葉映半枝蓮 / 229
月見草:曜靈忽西邁,炎燭繼望舒 / 231
鹿銜草:呦呦游鹿,銜草鳴麑 / 234
紫云英:花向琉璃地上生,光風炫轉紫云英 / 236
紫藤花:紫藤掛云木,花蔓宜陽春 / 238
薏苡:侏儒飽笑東方朔,薏苡讒憂馬伏波 / 240
積雪草:茫茫大磧吁可嗟,暮春積雪草未芽 / 242
天青地白: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 / 244
紫花地。焊米喜AВ彸商祚R蹄 / 246
一枝黃花: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 248
望江南子: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 / 250
七葉一枝花:蘭閨人在否,千里重樓暮 / 252
頭頂一顆珠:報恩應不用蛇珠,醉中還許攬桓須 / 254
文王一支筆:有周不顯,帝命不時 / 256
江邊一碗水: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 258
丁香:芭蕉不展丁香結, 同向春風各自愁
代贈
李商隱
樓上黃昏欲望休,
玉梯橫絕月如鉤。
芭蕉不展丁香結,
同向春風各自愁。
只覺丁香的名字極美,丁香,丁香,一丁點兒零落風中的香氣,裊裊然如有令人惘然的傳說。丁香還有很多別名,都帶一個“香”字:丁子香、支解香、雄丁香、公丁香、雞舌香等。
丁香花并不艷麗,卻芬芳雅致,古人在書房或者花園種植丁香,就是為了保持神氣的清寧、安定與自然。
而丁香自古也是文人筆下相思與幽怨的象征。李商隱《代贈》中有:“樓上黃昏欲望休,玉梯橫絕月如鉤。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黃昏的樓上,獨自望著一鉤殘月,芭蕉卷著不展,丁香的花蕾是小小的結,在春風中,像是各自都含了一縷悒郁輕愁。正如同詩中的女子和思念著的心上人身處兩地,只能遙遙相思,柔腸百轉。
南唐李璟《浣溪沙》亦有:“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厥拙G波三楚暮,接天流。”女子素手將珠簾卷上玉鉤,可春恨卻依然被鎖在高樓。她看著落花在風中輕輕墜落,思緒悠悠。舉目望去,不見有傳書的青鳥飛來,只有雨中的丁香,和那卷簾人一樣凝著淡淡的愁緒,眼前只有那三峽的綠波,正靜靜流向暮色蒼茫的天邊。“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之句,絕美而憂傷。
王安石第七子王雱才華橫溢,但自幼身體多病,婚后不久,他的病情日漸加重,再加上極力倡導父親的變法,心憂過甚,自知命不久矣,于是便要妻子龐荻另嫁他人。龐荻再嫁之日,王雱病情已經危急。在彌留之際,他強撐著以一首《眼兒媚》寫下了自己對妻子深沉的愛戀:“而今往事難重省,歸夢繞秦樓。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頭。”
宋代韋驤也寫過一首《丁香花》:“冷艷幽香奇絕。粉金裁雪。無端又欲恨春風,恨不解、千千結。曲檻小池清切。倚煙籠月。佳人纖手傍柔條,似不忍、輕攀折。”那丁香冷艷幽香,倚煙籠月,令美人也憐愛不已,不忍攀折。
民國時新月派代表詩人戴望舒,還寫過這么一首雋永憂傷的《雨巷》:“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那憂郁而美麗的,丁香一樣結著愁怨的姑娘,是詩人自身理想的化身。
丁香可以入藥,但其實藥用丁香和觀賞用的丁香花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植物。觀賞用的丁香花是木犀科丁香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因花筒細長如釘且香故名;ㄉ、淡紫或藍紫,也有白色紫紅及藍紫色。而藥用丁香則為桃金娘科植物,味辛性溫,氣味芳香。丁香花蕾開始呈白色,漸次變綠,最后呈鮮紅色時便可采集了。將采得的花蕾除去花梗曬干便可成藥。
《諸蕃志》載:“丁香,出大食、阇婆諸國,其狀似丁字,因以名之。能辟口氣,郎官咀以奏事。其大者謂之丁香母。丁香母,即雞舌香也。或曰雞舌香,千年棗實也。”丁香本是產于大食、波斯、三佛齊和細蘭,功效為溫中、暖腎、降逆,主治呃逆、嘔吐、反胃、痢疾、心腹冷痛、痃癖、疝氣、癬癥等!堕_寶本草》中有記載:“丁香,二月、八月采。按廣州送丁香圖,樹高丈余,葉似櫟葉,花圓細,黃色,凌冬不雕。醫家所用惟用根。子如釘子,長三、四分,紫色,中有粗大如山茱萸者,俗呼為母丁香,可入心腹之藥爾。”
丁香的一大妙用是殺菌除臭,古代貴族常常把丁香含在口中,可治療或者遮掩口臭,類似于現在的口香糖。貴族女子口含丁香,更是吐氣如蘭,一開口便清香四溢。古代官員在皇帝面前奏事或回答問題時,口里就常常含嚼丁香。過去由于缺乏科學的口腔保健知識和有效方法,患口臭者十分普遍。丁香的芳香氣可以壓住因胃火上升或牙周炎引發的口氣,故而常用。這在宋代沈括的《夢溪筆談》中曾有記載:“三省故事郎官口含雞舌香,欲奏其事,對答其氣芬芳。此正謂丁香治口氣(口臭),至今方書為然。”
據說唐代詩人宋之問也曾用丁香治好了自己的口臭。宋之問在武則天手下擔任文學侍從。他覺得自己才貌雙全,風流倜儻,理應受到女皇重用,可是武則天對他始終不冷不熱。他苦思半天不得其因,于是便寫了一首詩恭恭敬敬地呈獻給武則天,詩云:“明河可望不可親,愿得乘槎一問津。更將織女支機石,還訪成都賣卜人。”這是極明顯的獻媚了。哪知道武則天讀過,仍是一笑了之,擱置一邊不予置理。宋之問心里未免犯嘀咕。后來,宋之問通過多方打聽,才知道武則天是嫌他口臭,登時羞愧難當。從此人們就經常看見宋之問口含丁香,以解口臭。
除了丁香,橘子、橙子、香芹、花椒、茴香等都能起到清新口氣的作用。此外,茶水也可以除口臭,因此明代開封人宴請賓客,飯前必有茶,飯后常有湯。
忍冬:金銀藤合兩鴛鴦,最喜凌冬耐雪霜
忍 冬
趙瑾叔
金銀藤合兩鴛鴦,最喜凌冬耐雪霜。
一切濕風俱可散,五般尸注復何傷。
楊梅疥癬消余毒,發背癰疽治惡瘡。
不意草中稱至賤,熬膏釀酒效殊常。
“忍冬”這個詞,讓人仿佛見到了蕭瑟冬日里一株獨自搖曳的小草,孤獨但倔強。很當得起“清遠深美,料峭獨寒”這八個字。
忍冬的確是在冬季開放的。當隆冬季節,在甘肅、河南、陜西、山西的冰天雪地中,卻有一種纖弱的小草獨傲風雪,開著燦然若朝陽的小花。這便是忍冬。忍冬絕對配得上俄國著名詩人萊蒙托夫筆下這樣的一首詩:“一只船孤獨地航行在海上,它既不尋求幸福,也不逃避幸福。它只是向前航行,底下是沉靜碧藍的大海,而頭頂是金色的太陽。”
忍冬又叫金銀花,金銀花花初開時,是純白色,以后逐漸變成黃色。黃色就像金子,白色就像銀子,所以稱為金銀花。正如《本草從新》所說:“一蒂兩花,新舊相參,黃白相映,故呼金銀花。”
黃白兩色的花朵成對開放,也像是一對忠貞不渝的戀人。金銀花的藤葉即使到了嚴寒的冬天也不凋零,第二年夏天又開花,有詩贊“天地氤氳夏日長,金銀兩寶結鴛鴦。山盟不以風霜改,處處同心歲歲香”。因此人們也把金銀花稱為雙花、二寶花、鴛鴦草。
尤喜歡“鴛鴦草”這個名字,古書《益部方物略記》中曾有記載:“鴛鴦草春夜晚生,其稚花在葉中兩兩相向,如飛鳥對翔。”“稚花”這個詞真有意趣,初生的小花,滿生稚氣,在春天的一個夜晚悄無聲息地生長開來,在綠葉中兩兩相對的小花,就像是翩然對翔的飛鳥。唐代女詩人薛濤也曾寫有一首《鴛鴦草》的詩:“綠英滿香砌,兩兩鴛鴦小。但娛春日長,不管秋風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