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基于技藝和人工品的治理哲學范式和界面治理的理論視角,以北京市超大城市治理的變革實踐為基礎,嘗試回答超大城市治理的新路何以可能,如何建構讓人生活更美好的超大城市治理體系,真正實現“人民城市為人民,人民城市人民建”。通過建構多層次嵌套界面治理框架,提出超大城市治理需要處理的戰略議題、橫向和縱向議題、自身議題、政民互動議題等核心議題,重點關注認知治理、關系治理、發展治理、基層治理、文化治理、互動治理、鄉村治理、數字治理等內容,以期實現概念框架建構、理論闡述和案例研究三者統一,推動中國自主的超大城市治理知識體系形成,從而為中國超大城市治理現代化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思想和智慧。
李文釗,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公共財政與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中國人民大學首都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公共財政與公共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公共管理與政策評論》副主編,獲聘首批中國人民大學“杰出學者”青年學者。在《管理世界》、《中國行政管理》等雜志發表論文50多篇,其中多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復印資料《公共行政》等轉載。出版有《中央與地方政府權力配置的制度分析》、《國家、市場與多中心:中國政府改革的邏輯基礎和實證分析》等著作。目前主要致力于政策過程理論、治理理論、當代中國治理和政策過程等研究。
第一章 超大城市治理的分析框架 / 1
一、界面治理理論:界面、內部結構、功能和環境 /2
二、內部結構和外部環境:中國城市治理變革的雙重動因 /6
三、縱向和橫向:中國城市治理界面重構的雙重維度 /10
四、價值、制度與技術:適應城市治理界面重構的內部結構變革 /13
五、超越單一界面治理:建構合作的多界面城市治理體系 /15
六、結論 /17
第二章 超大城市的認知治理 / 19
一、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為人民 /20
二、城市是生命體、有機體 /21
三、讓城市更聰明一些、更智慧一些 /22
四、城市規劃在城市發展中起著重要引領作用 /23
五、城市建設要注重歷史文化保護和以自然為美 /24
六、城市管理要像繡花一樣精細 /25
七、建構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社會治理共同體 /26
八、統籌城市安全和發展工作 /27
九、城市治理要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 /28
十、城市治理要打破 “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 /29
第三章 超大城市的關系治理 / 31
一、都與城的關系 /32
二、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關系 /33
三、“一核”和 “兩翼”的關系 /33
四、市和區的關系 /34
五、舍和得的關系 /35
六、疏解和提升的關系 /36
七、減量和發展的關系 /37
八、政府和市場的關系 /37
九、保護和利用的關系 /38
十、政府和社會的關系 /39
第四章 超大城市的發展治理Ⅰ / 41
一、新時代首都發展代表首都治理的最新實踐 /42
二、新時代首都發展繼承首都治理的歷史經驗 /43
三、新時代首都發展建構首都治理的框架結構 /44
第五章 超大城市的發展治理Ⅱ / 48
一、從發展界面視角思考 “五子”聯動 /48
二、“五子”聯動的發展界面創新邏輯 /50
三、進一步發揮 “五子”聯動的高質量發展效應的建議 /52
第六章 超大城市的基層治理Ⅰ / 55
一、國家政權末梢的基層政權體系:不平衡及其問題 /56
二、邁向內外平衡的基層治理體系:理解中國基層治理改革路徑的解釋性框架 /60
三、基層治理體系的內部平衡機制建構:吹哨報到、街道改革與權責調整 /63
四、基層治理體系的外部平衡機制建構:問需于民、 “接訴即辦”與共建共治共享 /67
五、內外平衡的基層治理體系建構的基石:黨的領導和人民中心 /70
第七章 超大城市的基層治理Ⅱ / 73
一、城市基層治理目標的設計原則:堅持黨的領導和以人民為中心原則 /74
二、城市基層管理體制的設計原則:堅持職責權清晰和條塊上下協同原則 /75
三、城市基層政民互動的設計原則:堅持依法行政、合作生產和合
作治理原則 /76
四、城市基層社會發展的設計原則:堅持自主治理原則 /77
五、城市基層治理支撐的設計原則:堅持依靠制度、技術和文化來
實現基層治理原則 /77
六、城市基層治理保障的設計原則:堅持監督和激勵并行原則 /79
第八章 超大城市的文化治理 / 80
一、文化想象力是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關鍵 /80
二、北大紅樓、香山革命紀念館與紅色文化界面的建構 /83
三、歷史文化名城、中軸線申遺與老城文化界面的建構 /84
四、長城、大運河、西山永定河與自然文化界面的建構 /85
五、大戲看北京、會館、胡同與老北京文化界面的建構 /87
六、首鋼、798藝術區與工業遺產文化界面的建構 /88
七、夏奧會、冬奧會與奧運文化界面的建構 /89
八、使館區、國際人才社區、國際交往活動與國際文化界面的建構 /90
九、“三城一區”、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與創新文化界面的建構 /91
十、通過文化交融不斷創新首都文化界面,形成文化生態 /93
第九章 超大城市的互動治理 / 94
一、超大城市的互動治理及其機制建構:一個分析框架 /95
二、互動治理的反饋機制:市民評價通過反饋機制形成為民效應 /97
三、互動治理的考評機制:績效排名通過考評機制形成賽馬效應 /99
四、互動治理的披露機制:月度點評通過披露機制形成道義效應 /100
五、互動治理的激勵機制:干部提拔和專項監督通過激勵機制形成晉升和威懾效應 /102
六、互動治理的學習機制:訴求辦理通過學習機制形成能力效應 /104
七、互動治理的認同機制:宣傳教育通過認同機制形成文化效應 /105
八、結論 /106
第十章 超大城市的鄉村治理 / 108
一、處理好大城市和大京郊關系是實現首都超大城市鄉村振興的根本遵循 /108
二、發揮好政府作用實現大城市帶動大京郊 /110
三、發揮好市場作用實現大京郊服務大城市 /112
四、全面深化鄉村改革促進首都大城市和大京郊一體化 /113
五、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實現首都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115
第十一章 超大城市的數字治理Ⅰ / 117
一、問題的提出 /118
二、雙層嵌套治理界面:理解城市治理數字化轉型的分析框架 /120
三、面向公眾的一體化治理界面建構:以 “一網通辦”和 “接訴即辦”為例 /122
四、面向決策的一體化治理界面建構:以 “城市大腦”和 “一網統管”為例 /124
五、一體化治理界面建構的基礎:服務化、情感化、數據化與智能化 /126
六、結論 /128
第十二章 超大城市的數字治理Ⅱ / 129
一、問題的提出 /130
二、數字界面治理理論 /132
三、可能性原理:城市大腦是智能體嗎? /135
四、交互性原理:城市大腦如何與環境進行信息交換? /137
五、形態性原理:城市大腦是以什么界面呈現? /139
六、結構性原理:城市大腦內部運行邏輯是什么? /140
七、路徑性原理:城市大腦如何實現智能城市治理? /143
八、協同性原理:城市大腦如何實現數據、業務、組織和技術協同? /144
九、演化性原理:城市大腦會隨著時間更替而變得更智能嗎? /146
十、評價性原理:城市大腦的智能性可以評價嗎? /147
十一、結論 /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