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電作為一種綠色清潔能源,在許多發達國家的發展已近成熟,而在國內的仍有很大發展空間。要推動新一代的核電技術大規模商業化運營,就必須在保障更高的安全性的前提下進一步提高其經濟性,使之能夠與傳統化石能源和新興的可再生能源競爭。 name='_GoBack'>
本書對國外先進核電技術資料進行了梳理,通過對具有代表性的第三代核電技術(如AP1000)和第四代核電技術(如鈉冷快堆SFR),以及小型堆、行波堆等創新概念技術的技術經濟特性進行歸納和總結,提出了不同代際和不同路線的先進核電技術的技術經濟性分析基本框架,并對各種技術特點對核電發電成本的影響進行了敏感性分析,提出一些具有較高實際應用價值的觀點。
本書適合核電及能源經濟相關專業學生作為教材與參考書,也適合相關研究人員、企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閱讀,并對相關政策制定有很大參考價值。
本書是國內權威能源經濟學家編著的專業教材,總結國內外核電技術及其經濟性文獻研究成果,關注中國核電能源相關問題研究,內容充實,研究方法豐富。
核電技術的公眾可接受性主要取決于它的安全性及對環境的影響,但是,核電技術的市場競爭力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它的經濟性。要推動新一代的核電技術大規模商業化運營就必須在保障更高的安全性的前提下進一步提高其經濟性,使之能夠與傳統化石能源和新興的可再生能源競爭。近年來,我國通過自主創新與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核電技術相結合,核電技術已經具備了接近世界先進水平的研發能力,核電站的建設、運行、管理水平也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核電設備制造能力也不斷提高,設備自主化水平不斷增強。但是,目前國內對于不同核電技術路徑的比較,特別是經濟性的研究仍偏少,尤其是對第四代核電技術及新概念核電技術的經濟性分析仍較為薄弱。有鑒于此,廈門大學能源學院開展了對現有的三代核電技術和目前國際上公認的四代核電技術,以及包括小型堆和行波堆等的創新概念核電技術的經濟性研究,通過大量的文獻梳理,對不同核電技術路徑的技術特性進行歸納和總結,提出了不同代際和不同路線的先進核電技術的技術經濟性分析框架,希望能夠為今后中國先進核電技術研發、技術路徑選擇和經濟性分析提供參考與借鑒。本書由廈門大學能源學院黃光曉副教授和郭奇勛副教授合作編著,依托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項目“先進核電技術經濟性分析”和“核電反應堆安全高效型核燃料的研究與設計”的資金資助,在國際著名核電專家、國家千人計劃特聘教授、廈門大學能源學院院長李寧教授的指導下組建了包括周芳、謝秋榮、肖飛龍、尹昊和尹東明等博士研究生在內的研究團隊,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我們希望能夠通過本書為我國核電技術發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更希望能夠在此基礎上與國內核電企業就未來核電技術路徑的選擇進行廣泛的探討,為我國核電事業貢獻我們微薄的力量。黃光曉郭奇勛2014年9月
第1章核電技術的經濟性分析1
1.1核電技術的發展演化1
1.1.1技術類型1
1.1.2技術路徑2
1.1.3技術特性4
1.2核電技術經濟性分析的基本框架5
1.2.1基本概念5
1.2.2基本框架6
1.3核電技術經濟性分析的影響因素11
1.3.1基本特點11
1.3.2影響因素11
1.3.3基本流程13
參考文獻14第2章第三代核電技術的經濟性分析15
2.1AP1000技術經濟性分析15
2.1.1AP1000技術發展路徑16
2.1.2AP1000的技術特點16
2.1.3平準發電成本與首次建造成本18
2.1.4規模效應與學習效應19
2.1.5AP1000依托三門核電項目造價分析22
2.2EPR技術經濟性分析26
2.2.1EPR核電技術的概況26
2.2.2EPR的工程特性27
2.2.3EPR常規島建造技術經濟性特點29
2.2.4EPR的技術經濟性特點32
2.2.5臺山EPR核電站34
2.2.6奧爾基洛托3號核電站35
2.2.7弗拉芒維勒核電站36
2.3ABWR技術經濟性分析36
2.3.1ABWR的技術性概況36
2.3.2TVA貝爾豐特ABWR基本情況、工程計劃和成本分析43
2.4國內外第三代核電的經濟性分析62
2.4.1國外在役核電的經濟性62
2.4.2中國在役核電的經濟性65
2.4.3世界近期核電站的造價69
參考文獻72
第3章第四代核電技術的經濟性分析74
3.1第四代核電技術的經濟性分析框架74
3.1.1成本估算的目標75
3.1.2成本估算方法改進76
3.1.3EMWG模型78
3.1.4GIF會計代碼(COA)78
3.2EMWG模型結構84
3.2.1完整核能經濟模型的流程圖84
3.2.2自上而下成本估算法與自下而上成本估算法85
3.2.3將成本估算整合在設計過程中86
3.2.4成本估算指南中一些需要關注的品質因數86
3.3研究、開發和驗證成本的估算科目87
3.3.1選擇估算科目的理由87
3.3.2RD&D活動的綜合會計代碼88
3.4通用框架和假設91
3.4.1項目執行91
3.4.2商業化電廠92
3.4.3估算92
3.4.4項目會計代碼92
3.4.5項目范圍定義93
3.4.6包含/不包含/限定條件94
3.4.7項目估算94
3.4.8項目計劃95
3.4.9區域和場址定義97
3.4.10FOAK電廠97
3.4.11NOAK電廠98
3.4.12估算報告格式98
3.5自上而下成本估算99
3.5.1創新系統設計者們的成本模型需求100
3.5.2自上而下建模原理100
3.5.3第四代核能系統的自上而下法建模103
3.5.4自上而下法估算間接資本和非資本壽期成本104
3.5.5其他壽期成本元素105
3.6自下而上成本估算105
3.6.1成本分類106
3.6.2具體的成本估算指南107
3.6.3建造成本108
3.6.4其他項目成本109
3.6.5電廠成本的自下而上詳細估算109
3.6.6范圍/數量開發的約束注意事項109
3.6.7其他工廠112
3.7風險總資本113
3.7.1現金流113
3.7.2建造利息113
3.7.3應急113
3.7.4總資本投資成本114
3.7.5LUEC的資本成本部分115
3.8燃料循環成本116
3.8.1平準化成本的標準計算方法116
3.8.2G4ECONS采用的“單位成本x年現金流”法116
3.8.3商用材料和燃料循環服務的成本估算117
3.8.4非商用燃料循環服務的成本估算119
3.8.5G4ECONS建立的燃料循環模型120
3.9平準化發電成本的計算120
3.9.1運行和維護成本121
3.9.2退役和拆除成本124
參考文獻125
第4章鈉冷快堆的技術經濟性分析128
4.1鈉冷快堆概況128
4.1.1鈉冷快堆定義及特點128
4.1.2鈉冷快堆運行現狀130
4.1.3鈉冷快堆的安全性134
4.2鈉冷快堆經濟性分析方法140
4.3鈉冷快堆的實際算例144
4.3.1框架開發以及方法論145
4.3.2概率風險分析模型146
4.3.3在TNF內使用重要措施分析安全性147
4.3.4確定潛在的替代設計148
4.3.5經濟模型的發展150
4.3.6方法示例150
4.3.7經濟模型的開發150
4.3.8收集的數據151
4.3.9參考模型的開發173
4.3.10ALMR的說明175
4.3.11參考模型的缺陷181
4.3.12通過使用參考模型使成本更經濟182
參考文獻192
第5章第四代核電技術的其他五種堆型技術經濟性分析198
5.1第四代核電技術其他五種堆型技術概況198
5.1.1氣冷快堆(GFR)198
5.1.2鉛冷快堆(LFR)202
5.1.3熔鹽堆(MSR)207
5.1.4超臨界水冷堆(SCWR)212
5.1.5超高溫氣冷堆(VHTR)215
5.2LFR與ETDR的成本估算217
5.2.1Topdown方法218
5.2.2Bottomup成本估算225
5.3高溫氣冷堆資本成本與運營成本估算230
5.3.1資本成本建模概述232
5.3.2運營成本估算253
5.3.3退役成本263
5.4第四代核電技術的成本估算比較264
5.4.1所選的第四代核反應堆設計與燃料循環264
5.4.2成本估算結果265
5.4.3結論269
參考文獻269
第6章小型堆的技術經濟性分析272
6.1小型堆的優缺點272
6.1.1小型堆的優點272
6.1.2不利因素275
6.2各國小型堆概覽275
6.2.1輕水堆275
6.2.2高溫氣冷堆(HTGR)278
6.2.3液態金屬冷卻快中子堆(FNR)279
6.2.4熔鹽反應堆(MSR)280
6.2.5小型堆能源產品和特性281
6.3無現場換料的小型堆282
6.3.1非現場換料小型堆的特點283
6.3.2非現場換料小型堆的附屬功能283
6.3.3近期研發設計的堆型概述283
6.4小型模塊堆284
6.4.1小型模塊堆模塊化的定義284
6.4.2小型模塊堆的特性284
6.5小型堆經濟性分析286
6.5.1小型堆LUEC估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