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管理創新發展報告(2023)》基于第29屆、第30屆全國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深入分析了當前企業管理創新的形勢和任務,全面概括了第29屆、第30屆全國企業管理創新在樣本概覽、創新背景、創新主題、研究方法四大部分面臨的趨勢和特征,重點介紹了現階段我國企業在提質增效、數字賦能、科技創新、服務管理、綠色低碳、人才激勵、業務拓展、深化改革、專精特新等領域的關鍵做法與一線經驗。
本書包含29屆總報告、30屆總報告及世界一流企業建設專題報告、企業數字化管理專題報告和企業踐行新型舉國體制專題報告三個專題報告,在三個專題報告中詳細展示了國有企業治理、企業技術創新管理,以及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新實踐、新趨勢。
本書基于第29、第30屆全國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深入分析了當前企業在各創新領域的新思想、新方法、新工具,為企業創新提供了可借鑒的模板。
序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企業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為指導,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提高發展質量效益為中心,全方位推進企業管理創新實踐, 企業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取得了顯著成效,體現出鮮明的時代特點。
第一,全面踐行新發展理念,推進戰略管理創新。2013 年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的指導思想和發展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新階段, 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許多企業改變以規模化、低成本、高消耗為主要特征的傳統發展理念, 調整戰略目標和發展模式,主動將企業戰略和國家重大戰略部署相契合,通過系統性的管理變革創新,全面增強企業綜合素質和發展能力,實現企業新的更高質量的發展。
第二,探索新發展路徑,推進管理機制創新。眾所周知,唯有全面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才能為中國經濟注入活力,同時也對企業管理創新提出新要求。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國資國企改革力度明顯加大,出臺了許多具體政策文件。廣大國有企業按照國家整體部署,抓住政策機遇,在加強黨的領導、健全公司治理機制、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方面,在變革組織架構、壓減管理層級、縮短管理鏈條、轉變管理職能、提升集團管控效率方面,在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搭建市場化運營機制、調動人財物等要素資源發揮最大效益等方面都進行了許多成功的改革實踐。
第三,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管理方法創新。隨著中國經濟整體實力的增強,中國企業創新面臨的內外部環境出現了新變化,關鍵核心技術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方法不容易實現,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通過創新管理方法邁向全面自主創新的新道路。突出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以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為重點,持續加大原始創新投入,注重原創技術、關鍵核心技術、國際前沿技術突破,努力邁向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高端;另一方面是開始重視面向復雜性的現代管理理論與方法,流程管理、精益六西格瑪、多項目協同等現代管理方法不斷導入,以工程化方法組織科研活動,效果顯著。
第四,構筑新發展架構,推進管理路徑創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改的是體制,調的是結構,轉的是管理,變的是企業。許多企業以承受關停并轉和結構調整的短期陣痛,換取浴火重生的長遠發展,扎實推進化解過剩產能、處置僵尸企業、兼并重組等各項重點工作,以市場為導向,以高質量發展為引領,圍繞優質業務、核心業務和戰略性業務,積極推進橫向聯合、縱向整合和專業化重組,優化供給質量,提升資本配置效率;同時,將精益思想貫穿企業經營管理全過程,把精、準、細、嚴的精細化要求轉化為日常工作標準和習慣,持續開展精細化管理創新,全面提升運營效率、生產效率和資源能源利用效率。
第五,把握新發展機遇,推進管理模式創新。進入21 世紀以來,全球信息化進入了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要特征的新階段。基于數字技術的創新成為越來越多企業的共識,成為企業管理新的發展方向。企業把數字化平臺建設作為構建和提升企業管理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手段,作為機構整合、業務重整、管理流程再造的重要推動力,通過建設涵蓋數據、技術、流程、組織等關鍵要素的系統性數字化運營管理平臺,實現企業經營管理與數字化技術的深度融合,持續推動基于數字化能力的業務創新和管理創新,在數字技術服務、產品全生命周期、用戶交互全過程、產業全生態等方面尋求新的發展機會和市場空間,努力實現數字化轉型。
第六,堅持新發展方向,推進管理理念創新。綠色發展已經成為面向未來的全球共識。中國企業近年來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 從產品設計到產品全生命周期,從工廠布局到礦山建設,從能源節約到綜合利用,從減少污染物排放到循環經濟發展,從企業自身減排到探索參與實施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置換、碳配額交易等多種碳資產管理,將綠色發展理念滲透到企業經營的每個環節,推進企業乃至全社會的綠色低碳發展。
第七,打造新發展格局,推進管理能力創新。眾多企業認識到全球化經營管理新思維的重要性,將企業管理的參照系從單純的國內市場拓展為國際市場,提升能力,將高水平引進來與主動走出去有效結合,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在國際貿易、技術合作、人才交流、資金融通、基礎設施建設、裝備制造、資本投資、創新合作、園區建設、文化交流等眾多領域中尋求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企業的合作,將中國制造中國建造中國服務的品牌樹立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促進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
當前,數字經濟正在成為全球產業變革和經濟增長的核心要素,也揭示了下一步企業管理新的發展方向。數字經濟時代的來臨為企業管理突破性的創新提供了思路、手段和條件,既有挑戰更有機遇。誰能抓住這些機遇,誰就能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贏得先機。傳統工業時代的管理模式已經無法適應數字時代的新要求,對傳統管理的局部調整已經難以應對變化,只有進行戰略性的、貫穿整個價值鏈的深度變革才能使企業在新的數字時代獲得制勝的先機。
一是在經營理念上實現新突破。亞當斯密的分工理論是工業文明發展的基石,由此誕生的規模經濟、科層制結構及其相適應的標準化、專業化和集中化,被美國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稱之為工業時代的精神氣質。然而數字經濟發展呈現出顯著的快捷性、高滲透性、邊際效益遞增性、外部經濟性等特征, 這與工業經濟的特征完全不同。為此,管理者必須突破工業時代所形成的標準化、大規模、一體化、零和競爭等傳統經營理念,樹立起開放、協同、融合、共贏的新理念,把工業化時代分離的內外部系統通過數字化網絡整合為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圈環式價值創造網,使企業與員工、產業鏈上下游、合作者,甚至是競爭者等相關方成為同呼吸共命運的利益有機體,實現商業生態系統的有效協同和共贏發展。
二是在經營方式上抓住新特征。一體化經營在工業時代被眾多企業作為增強企業競爭優勢的重要經營戰略。網絡技術的出現導致市場交易費用和管理費用明顯下降,突破了科斯定理等經濟法則,范圍經濟、長尾效應、商業生態正在成為企業新的競爭優勢。在未來的經營中,企業要不求大,但求強;不求廣, 但求專;不求全,但求精;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三是在產銷模式上了解新特點。工業化時代的產銷模式是建立在規模經濟上的,是大生產 大品牌 大物流 大零售,核心是通過大規模的生產和生產過程的標準化、高效率,持續降低成本。而在數字經濟時代,大眾消費正在向分眾消費深入發展,市場需求正在裂變為難以計數的碎片,工業化時代的大規模生產逐步被各種形式的大規模定制和柔性化生產所取代,按需生產將成為企業源源不斷獲得競爭優勢的來源。
四是在組織管理上構建新生態。數字經濟時代最大的特點是快捷和靈活。這對企業組織的柔性和對外部環境的適應性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原本等級森嚴的科層制組織架構暴露出行動緩慢的天生缺陷,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借助于數字技術向松散的有機生態型組織結構轉化,呈現出小型化、扁平化與外部化的特征。組織管理的范圍從企業內部拓展到了企業外部,包括對供應商、分銷商、分包方、戰略聯盟、客戶等利益相關方的管理;管理的重點也從傳統的內部關系管理轉變為如何通過數字神經系統的建設,保持類似有機體那樣的低成本有機協調的能力;管理的目的也從做大做強轉變為做活,把企業從機械組織轉變為有機的生命體,能夠自適應、自創新、自激勵,實現企業的永續發展。
五是在管理方式上加快新轉變。數字經濟的發展使得知識員工階層崛起, 并逐漸成為企業員工的主體。知識員工不僅具有社會人和自我實現人 的特性,更具有創造人的特性,創造是知識型員工的本質。為此,企業管理者必須改變傳統的命令與控制型的管理方式,管理者自身要從傳統的決策者、命令者加快轉變為教練員、服務員,通過充分授權,使基層組織和員工具有充分的自主權,同時注重員工內心幸福感、歸屬感、自我實現的激勵,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員工的創造潛能。
自2018 年以來,為客觀反映當前我國企業管理創新實踐情況,中國企業聯合會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政策與法規司的大力支持下,以每年推薦申報的成果材料為基礎,組織專家學者開展中國企業管理創新發展報告的研究和出版工作。今年出版的《中國企業管理創新發展報告(2023)》系統梳理分析了第29 屆和第30 屆全國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申報材料,總結了當前中國企業管理創新實踐的主要特點和發展趨勢;同時,還研究分析了企業在踐行新型舉國體制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數字化管理、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等方面的最新創新實踐,形成了專題報告。
借此報告出版之際,我代表中國企業聯合會,誠摯感謝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政策與法規司的指導和支持,感謝董小英、吳劍峰、趙劍波、藺雷等專家及其研究團隊的辛勤付出,感謝廈門象嶼集團有限公司、中天科技集團、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綜合技術經濟研究院等單位的積極參與和大力支持。希望本報告能夠為廣大企業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管理現代化水平提供借鑒參考。
是為序!
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黨委書記、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 朱宏任
2024年2 月
中國企業聯合會
中國企業聯合會(原中國企業管理協會)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核準注冊的全國性社團法人組織。中國企業管理協會成立于1979年3月; 1999年4月24日中國企業管理協會更名為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聯合會是以企業、企業家(企業經營管理者)為主體,有專家、學者、新聞工作者參加的,為推進企業改革和發展,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溝通企業與政府的聯系,維護企業和企業家合法權益的全國性群眾團體。
第一章 29 屆總報告:推動經濟全面復蘇,構筑管理新優勢
第二章 30 屆總報告:對沖經濟下行壓力,持續提升管理效益
第三章 世界一流企業建設專題報告
第一節 打造卓越產品,彰顯中國企業競爭實力
第二節 塑造卓著品牌,實現品牌價值持續增長
第三節 引領創新突破,積極打造新質生產力
第四節 推進現代治理,持續提升企業治理水平
第五節 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建議
第四章 企業數字化管理專題報告
第一節 基于企業數字化轉型案例的總模型
第二節 制定數字化戰略:明確轉型的關鍵目標
第三節 夯實組織保障:挖掘數字化轉型人才與方法
第四節 業務技術深度融合:加速數字企業建設
第五節 加強數據治理:提升數據賦能與利用能力
第六節 關鍵績效指標改善
第七節 對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管理及政策建議
第五章 企業踐行新型舉國體制專題報告
第一節 企業踐行新型舉國體制的背景
第二節 企業踐行新型舉國體制的動機
第三節 企業踐行新型舉國體制的組織方式
第四節 企業踐行新型舉國體制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正向實現路徑
第五節 企業踐行新型舉國體制的能力要求
第六節 企業踐行新型舉國體制的啟示與建議
后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