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羅馬人早期對文化建設并不太在意,但是,在征服希臘后,出現了文化上的反噬現象。這種“文化反噬”的最重要表現就是,羅馬人對文化建設推崇到了無以復加的高度。彼時,公共圖書館、私人圖書館等如雨后春筍一般涌現出來。古羅馬將軍艾米利烏斯在征服馬其頓后,甚至對他的士兵們聲稱:“寧要圖書館,不要黃金”。圖書館的建立不僅提升了羅馬人的閱讀興趣,也促進了羅馬文化的發展。本書作者Staikos先生是希臘圖書館學專家,也是建筑學家,他用豐富的史料和精美的圖片,回顧反思了這段令人扼腕的歷史。
本書共分為八章,主要包括古羅馬早期拉丁文學發展的傳說和傳統、拉丁文學的起源及其對羅馬文化生活的影響、私人圖書館與共和國末期的圖書貿易、羅馬第一批公共圖書館與帝王、作家及作家著作的關系、從1世紀到4世紀的廣場圖書館和浴場圖書館、以及羅馬圖書館的類型、裝飾、設施及其組織方式。此外,作者還詳細講述了古羅馬私人圖書館在設計、管理、藏書和圖書編排上的特點。本書的出版,將為我國在古羅馬圖書館史方面的研究,填補空白。
作者詳細講述了古羅馬私人圖書館在設計、管理、藏書和圖書編排上的特點。本書的出版,將為我國在古羅馬圖書館史方面的研究,填補空白。
康斯坦蒂諾斯·斯塔伊克斯(Staikos),歷史學家,從事圣約翰修道院的圖書館、博物館的修復和整修工作。后參與多項希臘和國際文化建設工程,如雅典大學、希臘國家圖書館等。先后出版5卷本《西方文明中圖書館的歷史》和《書籍和理念》等著作。
劉偉,山東淄博人,博士畢業于清華大學,現為北京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古希臘羅馬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主持北京市社科基金規劃項目1項,已出版專著4部,譯著3部,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0余篇,其中多篇被《新華文摘》《人大報刊復印資料》摘引或轉載。程洪宇,山東淄博人,北京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領域為馬克思主義人權理論、古希臘羅馬哲學等研究。呂耀龍,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領域為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式現代化、黨的建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