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我國農業在飛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大量的資源環境問題。農業環境污染威脅糧食安*和農產品質量安*,已經引起國家的高度關注。農業企業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重要形式,是農戶與市場聯系的紐帶。農業企業既是農業技術創新的主要推動者、主要農產品的直接提供者和現代農業發展的促進者,也是農村環境污染的主要制造者,農業企業成為農業環境治理的重要主體。農業企業環境友好戰略是政府、非政府組織、消費者等利益相關者高度關注的問題。目前關于農業企業環境友好戰略的*面、系統地研究比較缺乏。《農業企業環境友好戰略的影響因素及績效研究 基于四川的實證》旨在通過對農業企業環境友好戰略的影響因素及績效的研究,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企業戰略管理和環境管理理論,為其他研究者開展本領域的研究提供理論借鑒,也可以為農業企業制定環境友好戰略和政府制定環境政策提供實踐參考。
《農業企業環境友好戰略的影響因素及績效研究 基于四川的實證》以可持續發展理論、利益相關者理論、企業社會責任理論、系統管理理論等相關理論為指導,以農業企業為研究對象設計相關問卷,對四川232家農業企業進行了實地調查,從認知和行動兩個維度對農業企業環境友好戰略進行了探討,分析了四川農業企業環境友好戰略的現狀,對農業企業環境友好戰略的影響因素進行理論分析,認為農業企業環境友好戰略的影響因素包括環境規制、公眾壓力、市場壓力、組織特征等幾個方面;引入博弈論的分析方法對農業企業環境戰略決策的相關主體進行了分析,建立了農業企業環境友好戰略績效的評價指標體系,對農業企業環境友好戰略的績效評價則采用多級模糊綜合評價方法,并以四川XH農業開發公司為案例,對其績效進行了評價。*后借鑒美國、以色列、荷蘭等發達國家經驗,提出農業企業環境友好戰略有效實施的對策建議。
通過理論和實證分析,《農業企業環境友好戰略的影響因素及績效研究 基于四川的實證》獲得了以下結論:①農業企業環境友好戰略可以從認知和行動兩個維度分為前瞻型、跟隨型、反應型、預防型四種類型。四川農業企業很多實施的是反應型和預防型環境友好戰略。②農業企業環境友好戰略的關鍵影響因素是環境規制、市場壓力和企業規模,公眾壓力、所有制結構、企業歷史對農業企業環境友好戰略的影響不顯著。③博弈分析表明,政府規制、其他農業企業以及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行為差異會對農業企業環境友好戰略產生影響。④農業企業環境友好戰略的績效可以用平衡計分卡與關鍵績效指標整合進行評價。建立的農業企業環境友好戰略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既可以為企業、政府、利益相關者等評價農業企業環境友好戰略的績效提供科學依據,又可以為農業企業建立資源節約、環境友好、氣候安*型生產體系提供參考。
農業企業實施環境友好戰略需要政府、農業企業和公眾的共同努力。《農業企業環境友好戰略的影響因素及績效研究 基于四川的實證》提出以下對策建議:①政府有關部門應該進一步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完善有關環境管理的法律法規,高度重視科學立法并嚴格執法,完善參與式環境管理相關制度,健*農業企業環境信息披露機制。完善的環保政策體系包括環境投資體系、環境經濟政策體系、推廣政府的綠色采購制度、完善農業環境科研教育體系。②農業企業應該增強實施環境友好戰略的主動性和積*性。提升農業企業實施環境友好戰略的收益,把環保文化作為農業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引導農業企業員工增強環境意識,配備專門的環境保護工作人員,在農業企業內部進行環境保護政策法律的貫徹和宣傳,在追求自身發展的同時必須轉變生產方式,實現企業綠色化、低碳化、循環化,用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指導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實施“三型”生產方式,完善農地流轉機制,遵循依法、自愿、有償原則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加強對農地流轉的指導和監管,規范農地流轉市場,在部分地區試行建立在土地流轉基礎上的股份制家庭農場制度,逐步實現農業企業的規模經營。③社會公眾在農業企業環境友好戰略中主要是監督作用。要發揮社會組織對農業企業環境戰略的推動作用,培養公眾環保意識,倡導綠色消費理念,加強媒體的監督。
《農業企業環境友好戰略的影響因素及績效研究 基于四川的實證》的創新之處主要體現在:①《農業企業環境友好戰略的影響因素及績效研究 基于四川的實證》以農業企業為研究對象,基于認知和行動的視角,系統研究了農業企業環境友好戰略及其影響因素,在理論分析的基礎上設計了測量量表,并以四川232家農業企業為例對其進行了實證分析。②將平衡記分卡和關鍵績效指標結合起來,建立了農業企業環境友好戰略績效的評價指標體系,這是既往研究所缺乏的。③采用博弈論的分析方法對農業企業環境戰略決策涉及的利益主體進行了深入分析,進一步提升了農業企業環境戰略決策的有效性;通過實證調研得出了一系列有價值的結論,這為政府環境政策的制定和農業企業環境友好戰略的實施提供了一定的理論指導。
1 緒論
1.1 選題背景及意義
1.1.1 選題背景
1.1.2 選題意義
1.2 文獻綜述
1.2.1 概念界定
1.2.2 國外相關研究綜述
1.2.3 國內相關研究綜述
1.2.4 研究述評
1.3 研究內容與方法
1.3.1 研究內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技術路線
1.5 主要創新和不足
1.5.1 本書的主要創新
1.5.2 本書的不足
2 農業企業環境友好戰略的理論分析
2.1 農業企業環境友好戰略理論
2.1.1 基于認知和行動維度的農業企業環境友好戰略
2.1.2 農業企業環境友好戰略的類型
2.1.3 農業企業環境友好戰略的測量
2.2 可持續發展理論
2.2.1 可持續發展的含義
2.2.2 可持續發展的理論基礎及進一步發展
2.2.3 農業企業環境友好戰略是可持續發展理論的要求
2.3 利益相關者理論
2.3.1 利益相關者理論的產生與發展
2.3.2 利益相關者理論的基本觀點
2.3.3 利益相關者理論是農業企業環境友好戰略的理論基礎
2.4 企業社會責任理論
2.4.1 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
2.4.2 企業社會責任的內容
2.4.3 農業企業環境友好戰略是企業履行環境社會責任理論的表現
2.5 系統管理理論
2.5.1 系統管理理論簡介
2.5.2 系統管理理論對農業企業環境友好戰略績效評價的指導作用
2.6 本章小結
3 四川農業企業環境友好戰略的現狀分析
3.1 四川農業企業發展現狀
3.1.1 四川農業企業發展簡況
3.1.2 四川農業企業的地位和作用
3.1.3 四川農業企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3.1.4 四川農業企業發展SwOT分析
3.2 四川農業企業環境友好戰略的現狀分析
3.2.1 問卷設計
3.2.2 數據收集
3.2.3 樣本的分布
3.2.4 四川農業企業環境友好戰略描述
3.3 本章小結
4 農業企業環境友好戰略的影響因素分析
4.1 環境規制對農業企業環境友好戰略的影響
4.1.1 環境規制與農業企業環境友好戰略
4.1.2 中央和地方政府對農業企業環境友好戰略的影響
4.1.3 環境規制對農業企業利潤影響的微觀機制分析
4.2 公眾壓力對農業企業環境友好戰略的影響
4.2.1 媒體
4.2.2 環保非政府組織
4.2.3 社區
4.3 市場壓力對農業企業環境友好戰略的影響
4.3.1 購買者
4.3.2 供應商
4.3.3 競爭者
4.4 組織特征對農業企業環境友好戰略的影響
4.4.1 企業規模
4.4.2 所有制結構
4.4.3 企業歷史
4.5 農業企業環境友好戰略影響因素的測量
4.5.1 環境規制的測量
4.5.2 公眾壓力的測量
4.5.3 市場壓力的測量
4.5.4 組織因素的測量
4.6 四川農業企業環境友好戰略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4.6.1 農業企業環境友好戰略影響因素描述
4.6.2 農業企業環境友好戰略影響因素的相關分析與回歸分析
4.7 本章小結
5 農業企業環境友好戰略績效評價
5.1 農業企業環境友好戰略績效的測量及整體性描述
5.1.1 經濟績效的測量
5.1.2 非經濟績效的測量
5.1.3 四川農業企業環境友好戰略績效的整體性描述
5.2 農業企業環境友好戰略績效的評價指標體系
5.2.1 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原則
5.2.2 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方法
5.2.3 企業層面的KPI指標的選取
5.3 基于模糊綜合評價的農業企業環境友好戰略績效的評價
5.3.1 確定評價的因素集
5.3.2 建立評價集
5.3.3 確定因素集與評價集間的隸屬度
5.3.4 確定指標權重
5.3.5 模糊綜合運算
5.4 農業企業環境友好戰略績效評價的案例分析
5.4.1 四川xH農業開發公司概況
5.4.2 四川xH農業開發公司環境友好戰略的實踐
5.4.3 四川xH農業開發公司環境友好戰略績效的評價
5.5 本章小結
6 國外農業企業環境友好戰略的經驗借鑒
6.1 美國農業企業環境友好戰略概述
6.1.1 美國農業企業化發展進程
6.1.2 美國農業企業環境友好戰略的主要經驗及其啟示
6.2 以色列農業企業環境友好戰略概述
6.2.1 以色列農業現代化發展歷程
6.2.2 農業合作組織是以色列農業發展中的組織基礎
6.2.3 以色列農業企業環境友好戰略的經驗借鑒
6.3 荷蘭農業企業環境友好戰略概述
6.3.1 家庭農場是荷蘭農業現代化的基石
6.3.2 荷蘭農業企業環境友好戰略的經驗
6.4 本章小結
7 農業企業環境友好戰略有效實施的對策建議
7.1 政府有關部門應進一步完善激勵約束機制
7.1.1 完善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
7.1.2 健全農業企業環境信息披露機制
7.1.3 完善國家的環保政策體系
7.1.4 推廣政府綠色采購制度
7.1.5 完善農業環境科研教育體系
7.2 增強農業企業實施環境友好戰略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7.2.1 提升農業企業實施環境友好戰略的收益
7.2.2 把環保文化作為農業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
7.2.3 引導農業企業員工增強環境意識
7.2.4 推動農業企業實施“三型”生產方式
7.2.5 逐步實現農業企業的規模經營
7.3 充分發揮社會公眾的監督作用
7.3.1 社會組織對農業企業環境戰略的推動
7.3.2 培養公眾環保意識
7.3.3 加強媒體的監督
7.4 本章小結
8 結論與展望
8.1 研究結論
8.2 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后記
附錄 農業企業環境友好戰略調查問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