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貨(作者依托于采訪、口述,將文字融入人文的溫度,反映出半島的風土人情及人文情懷。)
定 價:¥58
中 教 價:¥36.25 (6.25折)
庫 存 數: 2
對于山東半島區域來說,海貨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大汶口文化2011年,考古發掘人員在即墨北阡大汶口文化遺址發掘出了大量石器和陶器,包括大量捕魚工具以及貝類外殼、魚骨獸骨。貝類外殼有螺殼、蚌殼、海蠣子殼、蛤蜊殼。來自6000年前的原始信息拼湊出了先民們的勞作與生活圖景,在當時,漁獵活動已經相當發達,海貨是主要食物之一。在海邊,每一個用力生活的人都攜帶著與眾不同的傳奇。作者通過多次現場采訪、口述實錄等方式,用雙腳追逐潮汐,用情感的溫度點燃《海貨》的溫度。
在本書中,作者融入自己的情感,書寫了山東半島的山、海、漁、歌,這里的灣、港、船、島,經過歲月的打磨,經過人類精神的整合,最終演繹成海灣的方志,海島的語文,船舶的族譜,港口的記憶。
半島的語文(代跋)1先祖分別用潮和汐來界定白天與晚上的海水上漲,后來,約定俗成,潮和汐也就統稱為潮了。拋卻月球和太陽的引力之說,我幻想著神話中的海神真的存在是海神的吐納呼吸,制造了海水的漲漲落落。時間一到,迅猛上漲;時間一過,層層退去。如此循環往復,永不停息。潮水一旦退到遠處,便裸露出灘涂的肌理,抽象畫一般迷亂,又底牌一般坦然,這種概念與形態的沖突帶來了撩人的戲劇感,唯撲身其上,方解心頭愛恨。逢天文大潮,灘涂空闊好似大漠,于陽光底下泛著淡淡煙氣,縷縷,裊裊,那種時候,我便想起了湮滅的遠古。父親在萊陽路出生長大。20 世紀 50 年代的某個時日,他嘯叫著,沖出萊陽路 35 號的鏤花黑鐵門,穿過馬路,來到魯迅公園,在那片難得一見的紅色礁巖之間,找到了最初的人生演練場演練少年的莽撞,演練血性里的勇敢,以及游戲的天分。后來,我和妹妹也經歷了相同的過程。事實上,若盤點海邊生長史,沒有哪個孩子不曾在礁石之間躥跳,踩上黏滑的海藻,身體失衡,摔倒是常有的事。鮮血可以很快被海水沖洗干凈,生命中的傷痕卻留了下來。灘涂上的那些孩子用整個下午建造起來的城堡和宮殿,似乎只是為了等待潮水。后來,潮水在身體里涌動,我完成了青春祭,于海風中跳起玄妙的舞,用自己的花朵打開一片天空。潮漲潮落,日子推移著,到了春天,到了秋天,魚汛說來就來。憑借一股神秘而無所不能的力量,魚群在深藍里集體創作,前行,上升,下潛,加速,忽然的停頓,甚至轉彎時也保持著統一的角度。它們在聽命于一種神秘指揮,或者,憑借天生的種群溝通能力,遵循著內在的秩序。不然,誰能解釋得通這一場場浩大而壯闊的行為藝術?捕魚看潮水。來了好潮水幾天幾夜不能睡覺,要趁著潮水浪峰搶魚。漁民們習慣了隨浪涌派遣心跳,且從未停止過對于大海的解讀?诳谙鄠鞯闹V語,是海上的自然規律,也是潮水日子里的草根教科書二月清明魚是草,三月清明魚是寶。早上空打空,晚上馱不動。臺風過,海蜇無。這些說的都是魚汛與潮水的關系。早有胭脂晚怕白,天見此象大風來。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北打閃起狂風,西打閃雨重重。春風不過宿,一天南來一天北。這些都與風相關,而風向直接決定著魚汛。黃昏烏蒙蒙,明日雨綢綢。天上云像瓦,刮風把雨下。大瓦風,小瓦雨。這幾句堪稱海上晴雨表。正月十九觀音暴。三月清明田雞暴。四月立夏暴。九月初九重陽暴。過了重陽暴,海過打鋪好睡覺。這些則概括了風暴發生的規律,說的都是大海翻臉不認人的時候,美好和險惡之間可以毫無間隔。海,赤裸湛藍,銀亮的波浪文滿全身,像世世代代的王。只是,在海底深處,在浩大的底層,多少迷途的漁船,枕在上面,枕在潮汐的暗藍色寧靜里,永遠地進入了睡眠。潮水漲落,銷金熔銀。潮水漲落,繁衍生息。
阿占,本名王占筠,自幼習畫,畢業于蘇州大學藝術學院。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青島市文學創作研究院專業作家,文學創作一級。出版小說集《制琴記》《后海》,出版散文集《亂房間》《私聊》《海貨》《一打風花雪月》及《青島藍調》三部曲等。多部中短篇小說被《新華文摘》《小說月報》《中篇小說選刊》《小說選刊》《長江文藝·好小說》等轉載,入選重要年選與排行榜。獲百花文學獎、泰山文藝獎等。多次舉辦個人畫展,并為多本暢銷書創作插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