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緯四十度(以華夏歷史為經,以北緯四十度地理帶為緯,解密盤旋千年的歷史愁云,繪制一幅雄渾的千古江山圖。孟繁華、程永新、毛
定 價:¥68
中 教 價:¥44.20 (6.50折)
庫 存 數: 1
《北緯四十度》是部圍繞北緯四十度進行探究的文化大散文。作者以漫長的華夏歷史為經,以北緯四十度地理帶為緯,繪制了一幅別樣的千古江山圖。
北緯四十度 首先是一個地理概念,它也是一個偉大的緯度,這條地理帶與萬里長城生死相依成就了彼此,它穿過整個北中國,那是中國壯麗的山河。
由于蒙古高原地質構造高海拔的緣故,以長城為標志,北緯四十度地理帶在歷史演進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不同的族群與生活方式在它的南方,定居民族修城筑寨掘土開渠,男耕女織安居樂業,卻也將息得辛苦恣睢小富即安;而它的北方,游牧民族遼遠開闊駿馬馳騁,寒風勁凜雨雪交加,卻也砥礪出堅忍豪強自由奔放。
圍繞北緯四十度,那些不同的族群相互打量著對方,想象著對方。長河流淌,鳴鏑尖嘯,傷感吟成詩句,痛苦化為塵土,帶走過生命也帶來過生機。在長城內外他們隔墻相望,側耳遠聽,深情凝視了幾千年,終完成了不同文明類型的融合。
關于這個偉大的緯度,牽扯出來的何止是悠長的時空,同時還有一個文化歷史概念,那里還有盤旋千年時空中的愁云和不解,還有諸多有價值、有說服力和隱秘的歷史細節未被發現或提及。面對想象中的幾千年,他(陳福民)滿懷深情和敬意探究的,是他歷史的關切,并且要用文學的方式再現它這才是他郁郁獨行在北緯四十度的真實目的。
著名學者、批評家 孟繁華
在北緯四十度的地理框架之下,是歷史的鉤沉和文學的喚醒,但又何止于此。文明的割裂與交融,是一個恒久話題,無論何時何地。陳福民借于種種分合、變故,做出一種當下反思。
美術評論家、作家 冉偉嚴
陳福民,學者、批評家。
先后就讀于河北師范學院中文系與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文學博士學位。1996年入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當代文學研究室工作。
任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
中國作家協會小說專業委員會委員;
北京作協理事,北京文藝評論家協會文學委員會副秘書長;
多屆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評委;
著有文學評論集《閱讀與批評的力量》、歷史文化隨筆集《北緯四十度》等。
目前致力于邊疆史地研讀與寫作。
我所處理的題材,歷史范圍跨度很大,從公元前300 年的趙武靈王直至十七世紀尾聲的康熙皇帝,每一個具體的話題都牽涉到繁巨的歷史容量。為此,我盡自己可能把二十四史中與本書論題和人物故事相關的材料又摸了一遍,還包括各種斷代史、專業史、歷史理論及古人的筆記。我希望通過這次寫作打開一種被遮蔽的歷史面相,從而在不同民族互相學習互相塑造的大背景下,呈現出自己的歷史觀。我還希望通過這種寫作,在歷史學領域為文學贏取她應有的光榮與尊重。
著名學者、批評家 陳福民
自序 / 1
未能抵達終點的騎手 / 1
漢家皇帝的滑鐵盧 / 27
失敗者之歌 / 59
青春帝國少年行 / 93
在戰爭的另一邊 / 129
從幽州到蘭亭 / 167
那么,讓我們去洛陽吧 / 209
漁陽鼙鼓何處來 / 259
燕臺一去客心驚 / 321
土木之變及皇帝和他的王先生 / 377
遙想右北平 / 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