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成人高等教育護理學專業教材”之一,內容上按系統分類編寫,共分為八章,分別從呼吸系統疾病、循環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泌尿系統疾病、血液系統疾病、內分泌與代謝性疾病、風濕性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的護理進行論述。《內科護理學》教材的使用對象為網絡學院護理專業本、專科層次的在職學生。因此,本教材編寫的指導思想是把提高護士的職業道德精神和職業能力的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以培養臨床護理人才素質為基礎,適應學科發展和知識更新的需要,努力培養現代化醫院迫切需要的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
適讀人群 :廣大讀者 本教材本著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原則編寫,參閱了大量相關資料,在內容的選擇上充分考慮網絡教育的特殊性,針對成人教育護理學專業學生的特點,有的放矢的把握內容的深度和廣度,突出教材的實際應用性。每章節后附有復習題,便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再版前言
成人高等教育醫學系列教材出版發行已經6年有余了。該系列教材編排新穎,內容完備,版式緊湊,注重實踐,深受學生和教師好評,在全國成人醫學高等教育中發揮了一定作用。為了適應發展需要,緊跟學科發展動向,提升教材質量水平,更好地把握21世紀成人高等教育醫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改革方向,使本系列教材更有利于夯實能力基礎、激發創新思維、培養合格的醫學應用型人才,故決定對其進行全面修訂。
再版系列教材將繼續明確堅持“系統全面、關注發展、科學合理、結合專業、注重實用、助教助學”的編寫原則,分析不足,豐富內容,完善體系,在保持原教材優點的基礎上,刪去了一些敘述偏多的與各學科交叉的內容,充實和更新了一些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方法,使其能充分發揮助教助學的功能,真正成為課程的載體、師生的益友。
本系列教材每章仍由三大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導學,告知學生本章需要掌握的內容和重點難點,以方便教師教學和學生有目的地學習相關內容;第二部分是具體教學內容,力求體現科學性、適用性和易讀性的特點;第三部分是復習題,便于學生課后復習,其中選擇題和判斷題的參考答案附于書后。
本系列教材包括成人高等教育基礎醫學教材、成人高等教育護理學專業教材和成人高等教育藥學專業教材,使用對象主要為護理學專業及藥學專業的高起本、高起專和專升本三個層次的學生。其中,對高起本和專升本層次的學習要求相同,對高起專層次的學習要求在每章導學部分予以說明。本套教材中的一些基礎課程也適用于其他相關醫學專業。
除了教材外,我們還將通過中國醫科大學網絡教育平臺(http://des.cmu.edu.cn)提供與教材配套的教學大綱、網絡課件、電子教案、教學資源、網上練習、模擬測試等,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多種資源,建造一個立體化的學習環境。
本系列教材的再版發行再一次得到了以中國醫科大學為主,包括沈陽藥科大學、天津中醫藥大學、遼寧中醫藥大學、遼寧省腫瘤醫院等單位專家的鼎力支持與合作,對于他們為此次修訂工作做出的巨大貢獻,謹致深切的謝意。
由于整體修訂,工程巨大,任務繁重,在教材修訂中難免存在一些不足,懇請廣大教師、學生和讀者惠予指正,使本套教材更臻完善,成為科學性更強、教學效果更好、更符合現代成人高等教育要求的精品教材。
陳金寶劉強
2016年6月
再版說明
《內科護理學》教材的使用對象為成人高等教育護理學專業本、專科層次的在職學生,自2010年出版使用以來深受廣大學生和教師的肯定和歡迎。因此,在本次教材的修訂中,其指導思想不變,仍然把提高護士職業道德和職業能力的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以培養臨床護理人才素質和能力為基礎,適應學科發展、知識更新和社會需求的變化,努力培養現代化醫院迫切需要的高素質實用型人才。
本次教材修訂的內容如下。
1.更新知識點,以適應醫學科學發展的需要,特別是疾病的檢查、治療、護理措施及統計學數字等。同時也修正了第1版教材中的不妥、錯誤及遺漏之處。
2.根據《護士條例》,增加護士執業資格考試所必需的內容。例如,第一章呼吸系統疾病的護理中增加了葡萄球菌肺炎和病毒性肺炎,第三章消化系統疾病的護理中增加了炎癥性腸病,第五章血液系統疾病的護理中增加了巨幼細胞貧血、過敏性紫癜、血友病和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第六章內分泌與代謝性疾病的護理中增加了腺垂體功能減退癥,第八章神經系統疾病的護理中增加了帕金森病等。
3.在本教材的修訂過程中,多名臨床教師也參與了這項工作,他們將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和國內外臨床護理的新進展、新技術融入了教材中,并以職業視角和專業高度,重新審視了專科護理的內容,為學生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奠定了基礎。
本教材實行主編負責制,按照專業特點進行分工修訂,最后由主編審閱定奪。具體參與修訂的老師如下:第一章由唐麗和劉雨佳修訂,第二章由張琳、高麗紅和寧艷花修訂,第三章由李秋萍和張爽修訂,第四章由邱蘭萍、陳若冰和耿野修訂,第五章由郭宏、劉雨佳和畢娜修訂,第六章由李敏和滕麗萍修訂,第七章由李秋萍和張蕊修訂,第八章由李丹、許輝和穆曉云修訂。
最后,我還要誠摯地感謝本書各位編者積極的工作態度和出色的工作成果;感謝中國醫科大學領導的支持,感謝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編輯在本書修訂過程中的建議、幫助及具體指導,同時也懇請使用本教材的教師和學生繼續提出寶貴的意見。
《內科護理學》編委會
2016年5月
陳金寶,教授,曾任中國醫科大學教育技術中心主任,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從事醫學影像制作、醫學圖像處理和資源庫建設數十年,曾獲衛生部、教育部各種獎勵7項。策劃并主編醫學彩色圖譜5部、衛生系列教材54種。
劉強,中國醫科大學網絡教育學院院長,教育技術中心主任;中華醫學會教育技術分會第七屆委員會委員,虛擬仿真應用研究專業學組副組長;遼寧省醫學會醫學教育學分會第五屆委員會教育技術與應用學組委員。
李丹,主任、教授。曾于日本三重大學醫學部進修護理教育,1991年畢業于中國醫科大學護理系教師本科班,現任中國醫科大學護理學院教研室主任。
第一章 呼吸系統疾病的護理
第一節 呼吸系統疾病常見癥狀的護理
咳嗽與咳痰
咯血
肺源性呼吸困難
胸痛
第二節 急性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氣管-支氣管炎
第三節 支氣管哮喘
第四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支氣管炎
慢性阻塞性肺氣腫
第五節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
第六節 支氣管擴張
第七節 肺炎
概述
肺炎球菌肺炎
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
支原體肺炎
葡萄球菌肺炎
病毒性肺炎
第八節 肺結核
第九節 原發性支氣管肺癌
第十節 自發性氣胸
第十一節 呼吸衰竭
慢性呼吸衰竭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
第十二節 呼吸系統疾病常用診療技術及護理
第二章 循環系統疾病的護理
第一節 循環系統疾病常見癥狀的護理
心源性呼吸困難
心源性水腫
心悸
心源性暈厥
心前區疼痛
第二節 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
急性心力衰竭
第三節 心律失常
第四節 心臟瓣膜病
二尖瓣狹窄
二尖瓣關閉不全
主動脈瓣關閉不全
主動脈瓣狹窄
心臟瓣膜病的治療
心臟瓣膜病的護理
第五節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心絞痛
急性心肌梗死
第六節 原發性高血壓
第七節 感染性心內膜炎
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
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
第八節 心肌疾病
擴張型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
心肌疾病的護理
第九節 心包疾病
急性心包炎
縮窄性心包炎
心包疾病的護理
第十節 循環系統疾病常用診療技術及護理
第三章 消化系統疾病的護理
第一節 消化系統疾病常見癥狀的護理
惡心與嘔吐
腹痛
腹瀉
黃疸
第二節 慢性胃炎
第三節 消化性潰瘍
第四節 胃癌
第五節 炎癥性腸病
第六節 肝硬化
第七節 原發性肝癌
第八節 肝性腦病
第九節 急性胰腺炎
第十節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
第十一節 消化系統疾病常用診療技術及護理
第四章 泌尿系統疾病的護理
第一節 泌尿系統疾病常見癥狀的護理
腎性水腫
腎性高血壓
膀胱刺激征
尿異常
腎區疼痛
第二節 腎小球疾病
慢性腎小球腎炎
腎病綜合征
第三節 尿路感染
第四節 慢性腎衰竭
第五節 透析療法的護理
第五章 血液系統疾病的護理
第一節 血液系統疾病常見癥狀的護理
貧血
出血傾向或出血
感染與發熱
第二節 貧血性疾病
缺鐵性貧血
巨幼細胞貧血
再生障礙性貧血
第三節 出血性疾病
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過敏性紫癜
血友病
第四節 白血病
分類
急性白血病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
第五節 血液系統疾病常用診療技術及護理
第六章 內分泌與代謝性疾病的護理
第一節 內分泌與代謝性疾病常見癥狀的護理
身體外形的改變
性功能異常
第二節 腺垂體功能減退癥
第三節 甲狀腺功能亢進癥
第四節 皮質醇增多癥
第五節 痛風
第六節 糖尿病
第七章 風濕性疾病的護理
第一節 風濕性疾病常見癥狀的護理
關節疼痛與腫脹
關節僵硬與活動受限
皮膚受損
第二節 系統性紅斑狼瘡
第三節 類風濕關節炎
第八章 神經系統疾病的護理
第一節 神經系統疾病常見癥狀的護理
頭痛
意識障礙
語言障礙
感覺障礙
運動障礙
第二節 急性炎癥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病
第三節 急性腦血管病
概述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腦梗死
腦出血
蛛網膜下腔出血
第四節 癲癇
第五節 帕金森病
第六節 神經系統疾病常用診療技術及護理
參考答案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