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緊緊圍繞黨史中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根據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體脈絡,選取了黨在各個歷史時期的主要事件,設置了600個問題,采取一問一答的方式,簡要回顧了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程,便于廣大黨員和各基層黨組織學習黨的歷史開展紀念活動,更加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凝聚起實現民族復興的磅礴力量。
從1921年南湖紅船在風雨中搖曳起航,經過95年的航行,到今天,這艘航船已從當年的小舢板發展成為擁有8700多萬黨員的巨型航母。95年風雨兼程,95年從小到大,從被圍追堵截到成長為執政黨,這是黨的幾代領導集體和各個時期黨員干部改革創新黨的建設的智慧結晶。為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配合各級黨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本書可作為各基層黨組織開展紀念活動進行知識競賽專題用書。
張榮臣,河北人,畢業于南開大學,現為中央黨校黨建部教授、博士,黨的學說史教研室主任。其專著主要有:《〈共產黨宣言〉與中國共產黨的建設》(中國言實出版社2000年出版)、《馬克思恩格斯政黨理論研究》(中央編譯出版社2001年出版)、《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思想史》(人民日報出版社2003年出版)、《共產黨執政――理論、歷史、規律》(紅旗出版社2004年出版),《中國共產黨執政的理論和實踐》(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理論研究》(紅旗出版社2006年版),《中國共產黨的組織與機制》(五洲傳播出版社2007年版)。
謝英芬,河北石家莊人,1957年出生,現為中共石家莊市委黨校教授,長期從事黨的建設理論研究和教學工作,發表許多高質量的黨建學術論文和出版多部有影響的黨建學術專著, 是黨的建設研究領域的資深教授,是河北省黨建理論研究會專家,是思想政治工作特別是西柏坡精神的研究專家。
在中國為什么要建立共產黨?
答: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近代中國社會矛盾發展和人民斗爭深入的必然結果。1840年以后,由于西方列強的入侵,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人民受到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空前深重。
從鴉片戰爭開始,經過太平天國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中國人民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無數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這些斗爭和探索,每一次都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推動了中國的進步,但又一次一次地失敗了。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對中國社會進步具有重大意義,但也未能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和人民的悲慘命運。事實表明,不觸動封建根基的自強運動和改良主義,舊式的農民戰爭,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資本主義的其他種種方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圖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中國期待著新的社會力量尋找先進理論,以開創救國救民的道路。
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就是為了團結和帶領中國人民完成救亡圖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并在此基礎上,建設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終實現共產主義。
20世紀初期,中外哪兩大政治事件促進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答:俄國1917年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和中國1919年的五四運動,這兩大政治事件對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起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五四運動爆發的原因是什么?
答:1919年1月,**次世界大戰中取得勝利的美、英、法等協約國在巴黎召開“和平會議”,實質上是分贓會議。中國作為戰勝國之一也派代表出席了會議。在全國人民的強大愛國熱情壓力下,中國代表在會上提出了一些正義的要求,如取消日本帝國主義與袁世凱制定的《二十一條》等不平等條約,但被會議所拒絕。中國在巴黎和會上的外交失敗,激起了國內人民極大憤怒。5月4日,北京十多所學校的3000余學生在天安門前集會,高呼“外爭國權,內除國賊”等口號,要求拒簽和約,取消中日《二十一條》,懲辦賣國賊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遭到反動**鎮壓。北京學生立即實行總罷課,并得到全國各地的聲援。
在中國*早醞釀建立共產黨的人是誰?
答:陳獨秀和李大釗。
中國共產黨的**個早期組織是誰、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成立的?
答:1920年8月,陳獨秀等人在上海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個早期組織,陳獨秀為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