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是人生不可忽視的階段,是從兒童到青年的轉折和過渡,是一種不羈的能量釋放。而對青春期孩子的教育,教師和家長面臨的難題很多:如何對待逆反的女兒、離家出走的兒子?當孩子跟你爭吵時,當孩子對愛情開始幻想和沖動時,當孩子厭學或者孤獨抑郁時,如何從容地面對和溝通?這些,都需要方法與藝術。《德國人怎樣面對青春期》的作者程丹梅長年在德國生活,先生和孩子都是德國人,她以一個作家、記者、教師、母親、女人以及一個走過青春期的成年人的視角,深入觀察德國教育的方方面面,并和國內教育作出深刻的對比,提出如何以寬松的心態和正確的方法,引導青春期的孩子們順利度過人生中的特殊階段。她的見解對中國的教師和家長極具啟發和借鑒價值。
第一章 悄悄到來的青春期
1.進入青春期的年齡該是多大?
2.發育期的頭號問題是性與愛
3.性認識
4.談“性”不變色
5.你還沒有藍色過
6.成長的煩惱——動物或許能給人幫助
7.騎馬的女孩兒
8.暗戀絕不是淺薄的感情
9.十四歲的Party 9
10.小女人
第二章 家庭中的青春期
1.十二歲,自己做主買衣服
2.在哪兒過夜?
3.家庭是孩子自然而然的烹飪學校
4.勞動就有報酬
5.孩子,你得實踐
6.夸獎,絕不留情!
7.去,到鄰居家玩兒去!
8.給別的母親打電話
9.堅持你的愛好
10.紳士風度是如何培養出來的?
11.“糞”世嫉俗
12.獨立生活的法兒
第三章 學校中的青春期
1.祝賀你上8e的課!
2.教室中的性
3.“洞”怎么說?
4.獎勵使人快樂
5.排演話劇
6.魔鬼與天使
7.校園里的時裝趨勢
8.這一堂是文化課
9.我的腦子都滿了!
10.阿富汗男孩兒阿連
11.“小引”和“小導”
12.你參加集體活動嗎?
13.表演舞臺上的不同年齡段
14.朗讀晚會
15.業余服務生
16.原來課外實習是這樣的啊!
17.青蛙和小鳥
18.家長會
第四章 向成熟過渡的青春期
1.找誰說心里話?
2.少年節目在電視中的式樣
3.告別童話
4.什么時候允許喝醉呢?
5.家庭的社會層次能決定什么呢?
6.參與、責任和榮譽
7.放手的結果
8.終于高中畢業了!
9.協助孩子度過青春期指南
11.對家長的調查
12.薩賓娜的e—mail
年少不解[跋]——我那遙遠的青春期
注釋
德國人怎樣面對青春期》:
一天,12歲的男孩兒蒂姆坐在沙發上,向花園張望。突然,他對媽媽說:“媽媽,我的聲音有些不對勁兒,好像劈了!” 媽媽甚是驚喜,問:“你變聲了嗎?” “可能是。” “有什么感覺?” “我發現有的時候說話使勁兒卻發不出聲來。” 媽媽看到他竊喜。
他終于趕上這“班”車了。他是全班年齡最小的。他的同學都長了個子,出了絨絨胡須,變了音,有了各種各樣奇怪的舉止,他肯定盼著。他在長大!媽媽真為他高興。
何止這些?忐忑不安的女孩兒亞娜告訴媽媽,她有了生理課上老師說的月事。她偷偷地高興了,因為這證明她是一個正常的女孩子,而且她正在長大…… 伊娜開始涂眼睫毛了,抹口紅,還給手指甲上顏色……每天她在衛生間里花的時間越來越多…… 安迪也奇怪起來,突然有一天回家來跟媽媽說,他要買一瓶發蠟,像班級最大的同學亞安那樣的牌子的。結果,沒幾天,他的半長的頭發像拜仁慕尼黑隊足球明星小豬那樣朝天翹起來。
菲利普的媽媽說,她十四歲的兒子整天大開音響,還偷偷嘗試抽煙…… 還有共同的:突然一下子,家長們都顯得特笨,學校也讓人煩,生活變得特別緊張,孩子們開始對父母說“不”了,他們開始摔門了。孩子們不再是乖巧和聽話的寶貝了! 原來,孩子進入青春期了。差不多都在11歲到18 歲之間,孩子們開始了他們的青春期!家長開始頭疼了。
怎么啦,孩子們? 怎么啦,家長們?難道你們年輕時沒有經過這些嗎?對于女孩兒和男孩兒來說,生命和生活成為了一個建筑工地:身體一天天變化著,大腦的有些部分也發展得亂七八糟。還不僅僅這些,初戀的失敗讓年輕人感覺自己處在人生的最低谷…… 還有更甚的!在2013年5月14日的《德國南德意志報》上,有一個《統計》專欄,其中一篇題為“青春期”的文章說,“青春期就像艾瑞克·若默(Eric R0hmer)的電影《夏天》那樣:嘎斯帕德愛上了蕾娜,卻讓瑪格特把他和索林娜撮合在一起;瑪格特自己有一個男朋友,卻又和嘎斯帕德親熱,而后者還為蕾娜創作情歌,而這情歌他居然還獻給了索林娜。”文章說,這就是我們認識的青春期,這是一本摻著香水、激動、酒精和不可告人秘密的日記…… 這就叫青春期! 作家村上春樹曾經在他的名著《海邊的卡夫卡》中寫到了少年的“可變”:“他們的靈魂仍處于綿軟狀態而未固定于一個方向,他們身上類似價值觀和生活方式那樣的因素尚未牢固確立。然而他們的身體正以迅猛的速度趨向成熟,他們的精神在無邊的荒野中摸索自由、困惑和猶豫……” “青春期的孩子就像一個拳擊手,他們得出拳,得把憋在身體里的氣發泄出去!”一位工作在漢堡一所學校的女社會學家塔馬拉對我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