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以當代作家的警覺、敏銳的洞察和深入的探尋,慢慢打開《老人與海》豐富的開放性和前瞻性,用59篇筆記,該長則長,能短則短,縱橫跌宕,搖曳多姿,說透了老人、小男孩、獅子、鯊魚,尤其是老人內(nèi)心獨白――背后隱含的海明威的真實心聲與深意,揭示出了身處當下的喧囂與騷動中,我們?nèi)绾魏葱l(wèi)尊嚴、拯救靈魂、直面失敗、拒絕毀滅,創(chuàng)造富足而自在的人生。
與海明威一起出海――目的在于探尋我們的靈魂之海,找到心靈深處的那條大魚――并與其:中流擊水……
這是一部重新發(fā)現(xiàn)《老人與海》的書――顛覆了60余年來對這部經(jīng)典之作意識形態(tài)化的詮釋和簡單式的評論,將《老人與海》從被定義的正義戰(zhàn)勝邪惡、成功勵志等符號化、標簽化中解放了出來。尤其是深刻解讀了《老人與海》在當下的思想啟迪。立意大膽,思緒跌宕,行文開放,語言沉郁跳躍,富有詩性。
這又是一部重新認識海明威的書。作者以老人出海的前前后后為線索,又穿越時空,多角度、多側(cè)面,立體地再現(xiàn)了海明威有血有肉的痛苦靈魂,呈現(xiàn)了“這一個”海明威。
該書采用布藝封面,燙白工藝,32開精裝小開本。
老范行軍,作家。首創(chuàng)漢字里的“職場道”、“管理課”。出版了長篇小說《欲動》、隨筆集《且歌且行:讓靈魂跟上腳步》,以及繁體版隨筆集《且以空杯,默對繁華》、《101個漢字:提升你人生的高度》等著作。
參考書目/001
獨自/3
那灣流中深色的水/15
八十四天/23
另外一條船/26
眼睛就是身上的燈/30
是誰,教會了男孩捕魚/34
聽話的男孩和不聽話的柯希莫/41
欺騙要比冷漠好/47
明天/51
出發(fā)/53
敞開的門/55
一張床/59
孤單/63
離棒球可以再近一點/69
輸/75
男人應(yīng)該成為水手/77
在傍晚,獅子來到海灘上/84
夢、女人和愛情/88
未成歷史之前,你還是一道題/101
去憤怒吧,抱怨是灰色的/106
海明威的海/108
太陽隨時會升起來/111
新的日子/115
大魚/118
第八十五天/122
這個男孩到底是誰/125
誰的草帽,誰的痛/130
哈瓦那的燈火/133
對手/140
一對海豚“相親相愛”的隱喻/143
沒人去過的地方/160
饑餓是良好的磨煉/163
死/171
殺死你,是因為我愛你/175
對話/177
男孩為何不在這里/180
情愿做一條深水里的魚/191
一個人在海上永遠是不會孤單的/195
獅子/199
坎特維爾上校定義的硬漢/202
《老人與海 筆記:與海明威一起出海》:
獨自一他是個獨自在灣流中一條平底小帆船上釣魚的老人,這一回已去了八十四天,沒逮上一條魚。
這是歐內(nèi)斯特·海明威的中篇小說《老人與海》的第一句。
平常的第一句。
它,遠不及加西亞.馬爾克斯①的《百年孤獨》之開篇詭譎、超拔、宏闊:“許多年之后,面對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將會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下午。”但是,在你閱讀了海明威眾多的故事、人物、情節(jié),看到暴力、放蕩、血腥、冷漠、孤獨、挑戰(zhàn)以及迷惘、告別、死亡、沉思、追問之后,尤其有了饑餓、疼痛、寂寞、生不如死、絕望、毀滅的經(jīng)驗之后,這第一句中的“獨自”“灣流”“八十四天”——就會像冬日深夜走在荒寂的街上,突然有盞燈在前面不遠的地方亮了,于是腳下的路不再黯然——你的眼睛也能看得更遠了。法國學(xué)者熱拉爾·馬瑟在《簡單的思想》里說:“從內(nèi)部體悟經(jīng)典不僅是一種高姿態(tài),更是一種自由的態(tài)度。因為將自己置于作者的高度,絕非把自己當成作者。”可見,這個“高姿態(tài)”是閱讀的起點,與作者同在沼澤或是雪山,同生同死,才能迎來“自由的態(tài)度”——接下來,就可以從他的身邊走開了。走開,留下故事,帶走思想,營造屬于自己的懸念。
此刻,讓我們從“獨自”啟程,也許會發(fā)現(xiàn):獨自,正以獨有的姿態(tài)贏得了一個浩瀚的空問——你我,都置身其中的吧。
二他是個獨自在灣流中……獨自——可以想象海明威在紙上寫出“獨自”兩個字時,內(nèi)心靜默如海。獨自是人生的一個姿態(tài),也是常態(tài)。
你5歲的時候,獨自在家,看完了小人書,涂鴉了好幾張紙,也喝了水,還睡了一覺,天慢慢黑了下來,你趴在窗臺上,眼睛巴望著窗外,等待媽媽回來。
你16歲的時候,獨自挑戰(zhàn)一個大塊頭流氓,因為他在學(xué)校門口罵你是臭狗屎。在一條丑陋的窄街,你被對手打得毫無招架之力,最后一個人回到家里,包扎傷口。
你21歲的時候,獨自躺在上鋪,因為你發(fā)燒了,不能與宿舍的同學(xué)一起去登山看楓葉。
你28歲的時候,獨自徘徊在河邊,月亮慘白,戀人離你而去。
你35歲的時候,獨自離家,只在桌上留下一張字條。你告訴家人想出去走走。你只帶了一點點錢。你把鑰匙放在背包里最安全的地方。你的腰里別著一把刀。
……很多時候,人都是獨自上路的。獨自上路并非偏執(zhí),抑或拿孤癖標榜孤獨,而是心靈的一種渴念——自己也不曉得它的出處——它潛伏在某個角落,發(fā)出微弱的光,隱隱約約,昭示著,牽動著;它是寂寞之犬發(fā)自遙遠的吠叫,在長夜,在拂曉時分,聲音咬碎了漫長的構(gòu)想和嶄新的地圖。
圣地亞哥堅持遠離岸灘撒網(wǎng)打魚,相信“明天會是一個好日子”,于是,第二天就早早出發(fā)了。在海上,他一直很孤獨,“往年他獨自待著時曾唱歌來著,有時候在夜里唱,那是在小漁船或捕海龜?shù)男⊥现蛋嗾贫娴氖隆薄5鹊剿麣w來,小船“駛進小港,露臺酒館的燈光全熄滅了,他知道人們都上床了”——沒人來幫他的忙,他只好跨出船來,獨立把它盡量拖上灘岸,緊系在一塊巖石上。
海明威可以“安排”老人趕在人們上床之前或者起床之后回來的。他沒有那樣做。不是不可能,而是不想。海明威的目的只有一個——沒人來幫老人的忙。而且,這一目的不是虛構(gòu)的需要,而是現(xiàn)實的直播。
沒人來幫他的忙。
老人“就肩上扛著桅桿坐在那里,望著大路”,最后“順著大路走去”,期間又“不得不坐下歇了五次,才走到他的窩棚”。
這個時候,我仿佛看到海明威在夜深人靜的嘹望山莊,疲憊的頭從打字機上抬起來,揉了揉眼睛,起身來到窗前。窗外很黑,不遠處的海邊傳來陣陣濤聲……他默默地說:“也沒有人來幫你的忙。”獨自,是形容詞嗎?不,獨自應(yīng)該是個動詞。
三海明威塑造的很多人物都喜歡“獨自”行動,或者渴望“獨自”出發(fā)。
《大雙心河》里,青年尼克始終“獨自”一人——獨自下了火車,獨自背上沉重的行囊,獨自走路,獨自宿營,獨自做飯,獨自釣魚,又獨自“回營地去”。
再看《兩代父子》中的一段對話——“我到幾歲上才可以拿到一把獵槍,獨自個兒去打獵呀?”“12歲吧,如果到時我看你做事小心的話。”“但愿我現(xiàn)在就有12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