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傳說中的水神海怪圖鑒
瑤姬、水伯天吳、鹽水女神、大蟹、女人國、豬婆龍、巴蛇……
*神話傳說中的水妖河鬼圖鑒
鮫人、水母、元緒、擔生、鬼蜮、鬼母、妒婦津、沔水河妖……
*神話傳說中的河精水怪圖鑒
螺精、黑魚精、蛙女、丁姑、王六郎、八大王、水莽鬼、禿尾巴老李、龍女、河伯……
適讀人群 :null
*一大波怪物來襲,趕快按圖捉妖……
1.花費10多年時間從《山海經》、《左傳》、《國語》、《楚辭》、《呂氏春秋》、《淮南子》、《史記》等古典著作及民間傳說中,歸納整理了海量神話怪物造型和知識。
2.國內明星漫畫團隊為每個神話怪物繪制了酷炫的造型,躍然紙上、視覺震撼。
*造型酷炫、畫面震撼的神話怪物圖鑒——沖擊你的想象極限,豐富你的怪物知識。
全書由圖鑒、神話、詞典三個部分組成。
圖鑒:生動還原怪物的神秘形象,栩栩如生,躍然紙上。
神話:情節撲朔迷離,扣人心弦;內容豐富多彩,引人入勝。
詞典:作為每個神話、怪物的文學延伸,豐富你的文學知識,提升你的文學素養。
后記
神話產生于人類的童年時代,是中國文學史上混合了原始性、幻想性和超自然性的一朵藝術奇葩。它反映了古代人民對世界起源、自然現象及社會生活的原始而不失天真的理解。如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所說:“昔者初民,見天地萬物,變異不常,其諸現象,又出于人力所能以上,則自造眾說以解釋之:凡所解釋,今謂之神話。”神話作為“一種規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馬克思語),以其瑰麗奇譎的想象、深廣奧博的意蘊,成為浪漫主義的源頭和民族文化的瑰寶。
神話的產生雖早,但用文字記錄下來卻晚,我國古代并沒有系統地記載神話的專門典籍。很多神話故事和傳說都散佚在各種典籍、書注,甚至類書征引的佚亡古書中。為了便于現代讀者閱讀,本套“神話怪物圖鑒”參考和梳理了包括《山海經》《左傳》《尚書》《春秋》《禮記》《淮南子》《楚辭》《論衡》《史記》《后漢書》在內的近百種古代典籍,同時收集了一些流傳于民間市井的神話傳說故事。“神話怪物圖鑒”將所搜集到的神話怪物分為“靈獸”“鬼怪”“山精”“水妖”“兇神”“惡煞”等十二大類,每一大類又按其出處歸并為三小類、二十五條目,每一條目由人(怪)物圖解、神話傳說、神話詞典三部分組成。
在圖解部分,繪者根據古代典籍中的描繪,利用現代繪畫技術,栩栩如生地還原了該角色在古書中的形象,使那些艱深晦澀的文字,從古書中走出來,變得生動可感。同時結合文字描述,圖解了該形象區別于他者的特征。神話傳說部分則參考諸多版本,選擇了更符合現代讀者閱讀興趣的一則(或幾則)傳說故事,在圖解之余拓展了角色的經歷,使得人(怪)物的形象更加豐滿。神話詞典部分,則選擇性地列舉了該神話怪物的重要出處及具體內容,方便讀者參考及查閱。本套叢書中的所有故事完全脫自典籍,人物個個出處可考。在體現原汁原味的中國傳統敘事風格的同時,為讀者建立了縱向的中國古代神話故事譜系和脈絡。
棗仙兒(文學創作),中文系畢業,曾從事新聞記者、編劇、作家等職業;長期收集、研究中國傳統神話,現專注于兒童神話故事的創作。曾出版《中國古代蒙學精品》等著作。
金藝晟(繪圖),專業藝術院校畢業,現從事大型游戲動畫創作、漫畫原創;曾獲虹于杯漫畫比賽一等獎、寧夏動漫及動漫藝術家插畫展優秀獎、金龍獎原創漫畫動畫藝術大賽成人獎金獎。
神話傳說中的水神海怪圖鑒
瑤姬/02
水伯天吳/06
鹽水女神/10
大蟹/14
女人國/18
豬婆龍/22
巴蛇/26
神話傳說中的水妖河鬼圖鑒
鮫人/32
水母/36
元緒/40
擔生/44
鬼蜮/48
鬼母/52
妒婦津/56
沔水河妖60
神話傳說中的河精水怪圖鑒
螺女/66
黑魚精/70
蛙女/74
丁姑/78
王六郎/82
八大王/86
水莽鬼/90
禿尾巴老李/94
龍女/98
河伯/102
巫山神女
相傳巫山神女名為瑤姬,是炎帝的女兒。自小便生活在天宮,常在天庭的花園里玩耍。花園里潺潺的流水,淡淡的花香,還有悅耳的鳥鳴,都讓她流連忘返。餓了,翠綠色的小鳥會為她銜來水果和佳肴;渴了,奇花異草會為她奉上甘甜的玉露。童年時的瑤姬,活潑可愛,天真爛漫,天庭的花園里處處舞動著她美麗的身影,回響著她銀鈴般的笑聲。
在炎帝的四個女兒中,炎帝最寵愛瑤姬。她溫柔善良,心懷百姓。瑤姬常常會在云端俯瞰大地,為人們的豐收富足而喜悅,為百姓的辛苦和生離死別而悲傷落淚。
瑤姬日漸長大,變得越發美麗動人。可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擊倒了她,使她日漸憔悴。春風無語,翠鳥不鳴,天庭一下子變得死氣沉沉。盡管炎帝是眾神之神,卻依舊沒能醫好女兒的病,不久,瑤姬便去世了。
悲痛欲絕的炎帝老淚縱橫,把心愛的女兒安葬在了花團錦簇的姑瑤山上。由于瑤姬是炎帝之女,盡管肉體消逝,但靈魂卻是不散的。多年之后,她的香魂化作一株芬芳異常的瑤草。瑤草對葉雙生,開出嫩黃色的花朵,結的果實如菟絲子一般。相傳,人間的女子若吃了瑤草的果實,便會得到男子的喜愛。一千年以后,這株瑤草終于在姑瑤山日月精華的滋潤下,修煉成了人形,她就是后來人們一直傳說的巫山神女。
巫山神女還是像從前一樣活潑善良,常變換模樣來到人間關愛百姓,為人們排憂解難。漸漸地,巫山上有神女的事情,就在人間流傳開了。
多年之后,富饒的巴蜀大地突然遭遇了罕見的洪水,以致人們流離失所,忍饑挨餓,一時間哀鴻遍野。昔日的魚米之鄉,仿佛變成了人間地獄。此時,大禹受命來到巴蜀治水,他一路開山破土,鑿山通河,工程進行到巫山腳下時,卻被巫山上的一只他。在巫山神女的幫助下,大禹終于制服了蛤蟆精。神女又命侍神劈開巫山,打通一條峽谷,引洪水經巫峽出巴蜀,最后流入長江。巫山神女日夜牽掛著百姓的安危,擔心長江再度泛濫,便化作一座山峰,永遠佇立在三峽觀察水勢,人們便稱此峰為神女峰。飽受洪災之苦的巴蜀人民十分感激神女的庇佑,于是,美麗的傳說便一直流傳到了今天。
戰國時期,楚懷王到三峽狩獵,夢中見到神女。音樂聲聲,芳香陣陣,祥云彌漫處,瑞彩紛呈。夢醒之后,楚懷王十分懷念瑤姬,命人入巫山尋找。有山中人說,云霞正是神女所化,上行于天,下至于淵,茂如蒼松,美若姣姬。楚懷王感念不已,就在巫山臨江建了一座樓閣,命名為“朝云”。
神話詞典
《山海經·中次七經》:“又東二百里,曰姑媱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為瑤草,其葉胥成,其華黃,其實如菟丘,服之媚于人。”
南朝梁蕭統《文選·宋玉〈高唐賦〉序》:“妾巫山之女也。”注引《襄陽耆舊記》:“赤帝(炎帝)女姚姬,未行而卒,葬于巫山之陽,故曰巫山之女。楚懷王游于高唐,晝寢,夢見與神遇。”
唐李商隱《木蘭》:“瑤姬與神女,長短定何如?”
唐王周《大石嶺驛梅花》:“仙中姑射接瑤姬,成陣清香擁路歧。”
北宋李昉、李穆、徐鉉等《太平御覽·襄陽耆舊記》:“我帝之季女也,名曰瑤姬,未行而亡,封巫山之臺,精魂依草,寔為莖之,媚而服焉,則與夢期,所謂巫山之女,高唐之姬。”
宋陸游《入蜀記》卷六:“過巫山凝真觀,謁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謂巫山神女也。”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水二》:“郭景純曰:丹山在丹陽,屬巴。丹山西即巫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