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中葉以后,西方學術思想來到中國,并得到了廣泛的傳播,長期束縛國人的思想禁錮得到解放;至二十世紀初,隨著清帝遜位,二千余年的封建帝制徹底宣告結束,中國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社會歷史的新時代,也是思想學術的新時代。
在這個新的時代,隨著海外留學的大力拓進、新學堂的紛紛建立、西學學理的廣泛傳播,國內各學術領域進入了一個空前繁榮時期,同時也造就了一批博古通今、學貫中西的大師。這些學術大師秉承“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為后世學人表率”之旨,撰著了一批對當時及后世的中國學術發展與演進均產生巨大影響的經典學術著作。這些著作反映了中國近現代的學術研究成果,全面展示了中國現代學術體系建立及發展過程。這些大師級學人的經典著述,雖經歲月的磨洗,至今仍然璀璨生輝,在諸多學術領域發揮著廣泛影響。
民國初葉處于歷史激變時期的大師級學者,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既受過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洗禮,國學功底深厚;同時又接受過西方先進學術思想的熏陶,能夠熟練運用所學西方先進的學術理念和科學方法,研究國是,探求真知;更重要的一點,他們有著嚴謹治學的態度,精益求精的治學精神——他們令人嘆為觀止的學術成,正是建基于這種種主客觀因素之上的。
序
再版自序
第一篇導言
第二篇
第二篇 中國哲學發生的時代
第一章 中國哲學結胎的時代
第二章 那時代的思潮(詩人時代)
第三篇 老子
第四篇 孔子
章 孔子略傳
第二章 孔子的時代
第三章 《易》
第四章 正名主義
第五章 一以貫之
第五篇 孔門弟子
第六篇 墨子
章 墨子略傳
第二章 墨子的哲學方法
第三章 三表法
第四章 墨子的宗教
第七篇 楊朱
第八篇 別墨
章 《墨辯》與別墨
第二章 《墨辯》論知識
第三章 論辯
第四章 惠施
第五章 公孫龍及其他辯者
第六章 墨學結論
第九篇 莊子
章 莊子時代的生物進化論
第二章 莊子的名學與人生哲學
第十篇 荀子以前的儒家
章 《大學》與《中庸》
第二章 孟子
第十一篇 荀子
章 茍子
第二章 天與性
第三章 心理學與名學
第十二篇 古代哲學的終局
章 西歷前三世紀之思潮
第二章 所謂法家
第三章 古代哲學之中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