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初,調到福安市紀委的王振秋,正好從事廉政宣傳教育工作。工作的激情和興趣使然,王振秋利用業余時間,著手“三廉”廉政文學創作,在國家、省、市刊物上頻頻發表“清風明月”的文章,為歷史上以“廉”敕封的歷史文化名村——廉村,不斷地“搖旗吶喊”。這些似曾相識的文章,勾起已知天命的林德發關于第二故鄉廉村的酸甜苦辣的回憶。王振秋、林德發兩人一拍即合,謀劃共同創作《溢滿清輝的村莊》——《溢滿清輝的村莊:廉村傳奇故事集》嚴格意義上來說,更像一本另類的旅游專輯。故而,這就是緣分。
唐明皇與薛令之
溢滿清輝的村莊
廉溪
廉嶺
明月井
古城堡
草堂吟
羊羔的獎掖
皂鞋與草鞋
靈驗的溪水
走正道的效應
十三張羅漢桌
孤樹與秀才
獅子巖
鳳池筆洗
靈巖禪寺
六祖堂
潭頭靈黿
廉村之大
父子四祠
禮之門
龍頭拐杖
價值連城的壽屏
名貴字畫
祖訓族規
名匾釋義
一門五進士
眾圣足跡
三獅趣聞
薛念鑿港
薛芳杜與惡霸
薛正己
薛偉
舅舅與外甥
忠勇家風
椿樟并茂
石獅的守護
清溪秀女
廉水新姿
禮門酒肆
金頭銀項
太守與太傅
西臺慟哭
縣名的來歷
“九頭榕”
六劾貪官
人各有寶
懸魚
鄭黼與楊梅
清風園
后記
《溢滿清輝的村莊:廉村傳奇故事集》:
朋友,你說這世界上的事情怪也不怪?身材豐腴的楊玉環由于貪玩,被她公公唐明皇的馬球砸中后,原本安分守己、相夫教子的她就成了拋夫棄子的楊貴妃。這一“亂倫”的丑陋故事,竟然被大詩人白居易用生花的妙筆寫成《長恨歌》,成為千古愛情“典范”,且被后人演繹和傳頌。為此,我想:如果這個世界上的帝王將相都這般效仿的話,那么天下還有安寧之日嗎?所以,我不想更不愿意花費時間和精力去編撰這類故事。讓我們來聽聽下面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吧。
秋風漸起,落葉飄零。故事的主人公——李亨的老師、太子侍講薛令之,倚靠在那名日“嘉福門”的東宮門邊,看著宮墻角蔓生的苜蓿草時,禁不住睹物思情而潸然淚下。此刻,他多想面對面地對著那個夜夜抱著美人不早朝的昏君大喝一聲:“皇上啊!你該醒一醒了!”
唐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唐明皇想方設法將兒媳婦楊玉環變成自己“名正言順”的妃子后,便整天沉溺于酒色之中,不理朝政,朝綱便旁落到李林甫的囊中。武惠妃策劃陷害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三人終被貶為庶人,旋即被賜死,史稱“三庶人之禍”。繼而李林甫又建議立壽王李瑁為太子,以便很好地掌控,為他們所左右。幸好唐明皇此時沒有昏庸,知道忠王李亨仁孝,就立他為太子,終李林甫的陰謀未能得逞。無奈之下,李林甫只得時常在唐明皇面前搬弄是非,唐明皇偏聽偏信讒言,逐漸冷落了東宮。
唐明皇耽于酒色,朝廷奸臣當道。眼看輝煌無比的大唐江山逐漸凋敝,薛令之不忍于江山殘破,百姓流離,于是,冒著丟烏紗帽甚至滿門抄斬、株連九族的風險,憤然提筆寫下了后來被選人《全唐詩》的《自悼》:
朝日上團團,照見先生盤。
盤中何所有?苜蓿長闌干。
飯澀匙難綰,羹稀箸易寬。
只可謀朝夕,何由度歲寒?
這首不可多見的警示安史之亂的作品,其大意是說:皇上啊!看上去太陽每天仍舊冉冉升起,照耀著咱們大唐的疆土,偌大的皇宮金碧輝煌,使人看上去陽光一片明媚,四處鳥語花香。可是你要仔細看看,你的疆土上現在都有些什么呢?到處都是西域引來的苜蓿,它們已經越過了宮闕的欄干,野草一般瘋長,正像那些胡人番將,時刻用貪婪的眼光盯著咱們的大唐。我一直擔心咱們大唐的國運危在旦夕,如此下去,怎么能度過風雪交加的歲寒?
只可惜,此時的唐明皇,驕奢糊涂,誤解了這首詩,枉費了薛令之的一片丹心和苦心。
那是題詩不久,唐明皇和楊貴妃帶著幾個親隨和老臣,信步于東宮時,發現墻壁上那一行行蒼勁雄渾的魏體字的詩句,便情不自禁地吟誦起來,可他念著念著,聲音卻越來越小……
善于觀言察色的李林甫立馬說道:“此詩反意十足。圣上,一定要嚴查是何人所題,否則世人效仿,誣瀆成風,不利朝廷與皇上的聲威啊!”
這時,隨行的一位老臣替題詩者辯解道:“皇上,依老臣之見,此詩并無反意。近年來邊關多事,番胡滋擾,且各地頻發旱澇之災,收成連年不足……詩者,只是借物抒情,發發牢騷而已。皇上犯不著為這區區小事煩惱,在下安排內廷的奴才把它涂抹去便罷了。”
李林甫隨即巧言令色道:“皇上,此詩即使不含反意,至少也在抱怨朝廷和皇上。若任其肆無忌憚地指桑罵槐,那皇上您的天威久而久之便會蕩然無存。”
唐明皇一聽,頓時蹙緊眉頭,想了想說:“先查查苜蓿到底是什么草,再查查看是東宮的哪一個奴才所為。”
那老臣道:“皇上,苜蓿為牛馬飼料。災荒之年,也有農人用于充饑。此物具有清脾胃、通腸道的功效。因其種類繁多且多地可移種,便有多種稱謂,又名幸運草、四葉草、紫苜蓿、紫花苜蓿、蓿草、牧蓿、木粟、懷風、光風、連枝草……
“夠啦!夠啦!”唐明皇打斷老臣的敘述,說道,“快查查,到底是哪一個奴才,敢如此膽大妄為犯顏諷朕?”
李林甫踮起腳尖上前附耳道:“皇上,微臣一看字跡便知道是太子侍講薛令之所為。”
唐明皇不由“哦”了一聲,有些不信:“是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