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以后的日子里,巷子里那個熱鬧:也有辭職的,也有停薪留職的;也有一邊上班、一邊接私活兒的;有南下轉了幾年、又趕回單位上班的;有“下海”差點沒被淹死的,也有沒“下海”卻發了財的……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再以后,這巷子就分化了:窮的窮,比如那些下崗工人;富的富,比如各式各樣的暴發戶,一開始是暴發戶,可是發了十年、二十年,而且越來越發,他就格外受人尊重了,也不再有人嫉妒了,因為差得太遠了,不在一個層次上;因為他已屬于另一個階層,上夠得著中央,下抵不著群眾,-----他住在郊區的別墅,有門衛、狼狗;有司機、保姆;雖然是一個廠里的(他雇了他們,勿寧說,是他們主動找他雇的),平時卻難得見他一面;就或見了,也未必能相認,他是左擁右簇的,他們只能遠遠地站住,把他瞧上一眼:那風度,那談吐,那氣魄……他已經到了跟外國元首談項目合作的程度了。------這末一句,特指的是胡文青。
當然巷子里另有一些人,可以說大部分人,還在過著從前的小日子,斤斤計較,毫厘必爭;他們的絕對生活,自然比以前好許多,除了排場不夠,跟富人家差不多;富人家又能吃什么?山珍海味?燕窩魚翅?嚇,現在菜場超市都有賣的!富人家住得不過是寬敞一些,可是舉人巷多方便,鬧市中心,寸土黃金,現在他們就等著拆遷,好換到郊區的大房子里去,那兒空氣好,而且住著也寬敞。
他們自然比不上胡文青他們,可是世上又有幾個胡文青?從小跟他一起玩兒大的,就知道他不是久居街巷之人;老實說,做實業都辱沒他了呢,他哪天要是當個市長、省長什么的,-----那當然,就當國家領導人他也夠料!反正他們滿足得很,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總比那些街頭擺地攤的強吧,----這其中就有他們的街坊鄰居-----真可憐,二十年前誰能想到他們會落到這一步?
……